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文化转型前夕中西部天山地区的政治和部族(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华涛 参加讨论

10世纪前期天山地区政治分裂的历史影响
    天山位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区,自古以来受到多种文明的影响。然而在公元10世纪的上半叶,不论是东亚的儒家文化或南亚的佛教文化,还是西亚的袄教或伊斯兰教文化,都没有在中西部天山地区的突厥语部众中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伊斯兰教,尽管它的军队早在7世纪晚期就已经跨过了阿姆河,发展到了中亚,但伊斯兰教并没有对中西部天山地区的实厥语部众发生较大的影响。因为那时中亚的突厥语部众始终处于某个或几个相对较强大的游牧政权的控制之下,如西突厥、突骑施、漠北回鹘等。在这些政权的统治之下,皈依其他的宗教本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没有什么激励广大百姓改宗的动力,一般的统治者绝不允许大规模地皈依伊斯兰教。在雅古特的《地名词典》中有条记载,说倭玛亚王朝哈里发希沙木·本·阿卜杜·马力克(724年至743年在位)曾派遣使者去说服一位突厥可汗皈依伊斯兰,但没有成功(注:雅古特:《地名词典》,页24。)。11世纪的《喀什噶尔史》谈到萨图克布格拉汗秘密皈依伊斯兰时,他的行动受到其叔父、喀什噶尔的统治者的死亡威胁(注:参阅华涛:《萨图克布格拉汗与天山地区伊斯兰化的开始》,载《世界宗教研究》1991年第3期,页13~14。)。
    然而公元10世纪中叶,强大政权已经分裂。分裂的直接结果是一些小政权的出现。《世界境域志》记载了葛逻禄政权瓦解后的详细情况。该书第16章描述的是Chiqil,它显然就是汉文文献中记载的葛逻禄内部落之一:炽俟(注:参阅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4章注89。)。葛逻禄内的这一大姓现已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地区(Nahiyat)的主人。该书第17章描述的是Tukhshi。马尔瓦兹书说葛逻禄从金山(阿尔泰山)迁居并统治突骑施之地后,他们的部落联盟中有Tukhshi部(注:马尔瓦兹书,页31。),所以Tukhshi很可能如米诺尔斯基考虑的那样,是突骑施的余部之一(注:米诺尔斯基:《世界境域志注》,页300~301。)。但是,葛逻禄迁居西部天山后臣役于葛逻禄的Tukhshi现在也独立了出来。S6551讲经文中向西州回鹘贡纳驼马的“独西”,很可能就是这个脱离了葛逻禄统治的Tukhshi(注:张广达、荣新江前引文,页32。另外,唐代天山地区的“达奚”(dat-riei)或即Tukhsi/独西的前身。)。在《世界境域志》中可以看到,伊塞克湖周围散布着几个混杂相居又互不统属部落。例如碎叶一带的(No.15-7)Kukyal、Atlaligh、Lul.gh(其首领是叶护的兄弟)、(No.15-8)Uzkath、M.ljkath(属于叶护国王(注:波斯原文为Padsha'i-Jabghuy,米诺尔斯基译为“叶护王国”,不甚确切。))、(No.15-9)Kiminkath(这里的葛逻禄称L.ban)(注:在穆喀迪西的《诸国知识的最好分类》(BGA,第3卷,页264、49)有L.ban地名,紧邻巴拉沙衮。)和伊塞克湖南冻城一带的(No.15-10)Tun.1、Talkh.za(注:米诺尔斯基:《世界境域志注》,页292。)等,既是葛逻禄的居住地,也有独西/Tukhshi的村镇(No.17-2 Suyab),而炽俟人既据有阿拉套山脉以北库帕河(R.Kopa)流域上游一带地区,又占据了伊塞克湖北岸的伊塞克城(No.16-1)和可能位于伊塞克湖西南的Yar城(注:米诺尔斯基:《世界境域志注》,页298~300。)。
    这种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局势,扫去了伊斯兰教发展道路上巨的政治障碍,为某些部族接受新的宗教信仰并进而发生根本性的文化转型,提供了可能。正是在这种分裂的形势之中,中西部天山的某些突厥语部族的部众才有可能冲破传统的信仰,率先走上伊斯兰化的道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