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的“寡母抚孤”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有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就是寡居的母亲独自支掌家庭,并抚育孤子成材。有关这样的事例,最著名的是孟子的母亲仉氏--人称“孟母”。她青春丧偶,为了培养儿子耗尽心血,不惜“三迁”和“断机”,(注:(汉)刘向:《列女传》卷1《邹孟轲母传》。)最终把儿子培养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她的事迹被编入我国封建社会的启蒙读物《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为历代学童朗朗诵读,“孟母”也就成为家喻户晓的女性。其次,还有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寡母郑氏。欧阳修“四岁而孤”,母亲“亲诲之学”。由于家贫,无力置备纸笔,“至以荻画地学书”。(注:《宋史》卷319《欧阳修传》。)因而,“画荻”就成了称颂寡母教子的典故。 在中国各个朝代中,皆有无数寡母抚育孤儿,对于这种社会现象,姑且称之为“寡母抚孤”。隋唐五代时期也不例外。 这些寡母多为青春丧偶者,子女幼小,在残破不全的家庭中,她们凭藉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和聪明才智,含辛茹苦,独自把子女抚育成人。翻开史册可以看到,经她们苦心培养,寡母们的儿子真可谓人才辈出,长大成人之后,有诗人--元稹、李绅,学者--孔若思,书法家--欧阳通、颜真卿,地理学家--裴矩,宰相--欧阳通、裴光庭、元稹、李绅、毕諴、杨收,还有皇帝--朱温。她们在培养子女方面的业绩非常值得大书特书,然而由于封建史官的局限性,对妇女的事迹绝少详细的记载。但是,只凭一些零散的记述,已经足以显示出这些青春丧偶的女性的坚强毅力和聪明才智。 这些女性往往有极强的道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即使处在贫穷之中,也不改高尚的操守。例如,唐武宗时,尚书左丞李景让的父亲为卑官,且早死,留下李景让、李景温、李景庄三个幼子。“景让母郑氏,性严明,早寡,家贫,居于东都,诸子皆幼,母自教之。”(注:《资治通鉴》卷248《唐纪》64“武宗会昌六年”。)据文献记载,郑氏是一位临财不苟取的女性: 李尚书景让少孤,母夫人性严明,居东都。诸子尚幼,家贫无资。训励诸子,言动以礼。时霖雨久,宅墙夜溃,僮仆修筑,忽见一船槽,实之以钱。婢仆等来告。夫人戒之曰:“吾闻不勤而获,犹谓之灾;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也。若天实以先君余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此为敢取。”乃令闭如故。(注:《唐语林》卷4《贤媛》;《旧唐书》卷177《李景让传》。) 从以上记述可以看出,一位贫穷的寡母在抚育三个孤儿、生计无着之际,面对如此巨大的一笔意外之财毫不动心,是难能可贵的,她所追求的是诸子“学问成立”,光明磊落地做人。在她的严厉督导下,日后三个儿子果然皆进士擢第,位至方镇。 这些妇女性格刚强,不仅在孤子幼年时精心调教,而且在他们长大成人,步入仕途之后,依然对他们施加有益的影响。如隋末郑善果之母崔氏,13岁时出适郑诚,生郑善果。郑诚“力战死于战阵”,崔氏20岁而寡。史称崔氏“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郑善果在母亲崔氏亲自教导下长大成人,为大理卿。在郑善果任太守后,“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床,于障后察之,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即赐之坐,相对谈笑;若行事不允,或妄瞋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泪,终日不食”。 崔氏的丈夫是为国捐躯的烈士,崔氏本人也有极强的责任感。鉴于儿子或处理政务不能出以公心,或对下属妄作威福,崔氏经常教导儿子: 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殉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汝即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瞋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失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以取罪戾。吾死之日,亦何面目见汝先人于地下乎? 由于母亲的督导,郑善果为官清廉,甚有政绩,在官吏考课中,“为天下第一”。隋炀帝赏物千段,黄金百两以表彰之,并升任郑善果为大理卿。然而,自从母亲去世后,郑善果不再有母亲严加管教,便开始放松自己,渐骄恣,致使“清称益衰”。(注:《隋书》卷80《列女传》。) 与郑善果的母亲相似的是李景让的母亲郑氏。郑氏制止李景让以势凌人,还曾机智地安抚因愤怒行将发动变乱的将士,将儿子救出困境: 景让在浙西,有左都押牙忤景让意,景让杖之而毙。军中愤怒,将为变。母闻之,景让方视事,母出坐听事,立景让于庭而责之曰:“天子付汝以方面,国家刑法,岂得以为汝喜怒之资,妄杀无罪之人乎?万一致一方不宁,岂唯上负朝廷,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何以见汝之先人乎?”命左右其衣坐之,将挞其背。将佐皆为之请,拜且泣,久乃释之,军中由是遂安。(注:《资治通鉴》卷248《唐纪》64“武宗会昌六年”。) 后梁开国皇帝朱温,亦是幼年丧父。朱温的父亲名朱诚,为一介寒儒,人称“朱五经”,终生不第,以教授蒙童糊口。朱诚死后,寡妻王氏携带三个幼子无以为生,往萧县人刘崇家为佣工。史籍虽然缺少朱温少年时受王氏辛勤抚育的记载,但记载了朱温显贵之后,王氏谆谆教导朱温“行义”的事迹。朱温性情暴躁,当朱温滥杀无辜时,无人敢于劝谏,母亲王氏则“每诫之,多赖以全活”。(注:《新五代史》卷13《梁家人传》)足见这位母亲对朱温的重大影响。 这些妇女自身有良好的素质,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使她们足以独立担当教育子女的重任。如隋朝时,“元务光母者,范阳卢氏女也,少好读书,造次以礼。盛年寡居,诸子幼弱,家贫不能就学,卢氏每亲自教授,勖以义方,世以此称之”。(注:《隋书》卷80《列女传》。)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