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族史研究:历史学与人类学的不同视野(4)
注释: ①②参见《毛泽东选集》卷一,第34页,第68页。 ③刊于《历史研究》,1964年第5--6期。 ④刊于《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4期。 ⑤刊于《清史论丛》第4辑,1983年。 ⑥刊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第2期。 ⑦刊于《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1期。 ⑧湖南教育出版社“博士论丛”,1987年版。 ⑨参见注⑦李文治论文。 ⑩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1)有关论著,可参见叶显恩、谭棣华:《论珠江三角州的族田》、《封建宗法势力对佛山经济的控制及其产生的影响》,均收入广东历史学会编《明清广东社会经济形态研究》,1985年版;章有义:《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彭超:《歙县唐模村许荫祠文书研究》,刊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第2期;刘和惠:明代徽州祁门洪氏誉契薄研究》,同上刊1986年第3期;朱勇:《清代江南宗族法的经济职能》,刊于《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4期。以及拙文:《茔山·墓田与徽商宗族组织》,刊于《安徽史学》,1988年第1期;《清代闽西四堡族商研究》。(陈支平、郑振满),刊于《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2期。 (12)参见村松裕次:《中国经济の社会态势》,东洋经济新报社,1949年版。 (13)参见福武直:《中国农村社会の构造》,大雅堂,1946年版;仁井田陞:《中国の农村家族》,东京大学出版社,1952年版。 (14)参见牧野巽:《近世中国宗族研究》,日光书院,1949年版;清水盛光:《中国族产制度考》,岩波书店,1949年版;以及多贺秋五郎:《宗谱の研究(资料篇)》,东洋文库,1960年。 (15)参见仁井田陞:《中国の同族又は村落の土地所有问题--宋代以后のぃすゆる“共同体”》,原载《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第10册(1956年),后收入《中国法制史研究》一书。 (16)参见井上彻:《宋代以降にぉける宗族の特质の再检讨--仁井田陞同族“共同体”むめぐって》;刊于《名古屋大学东洋史研究报告(12)》,1987年。 (17)参见近藤秀树:《范氏义庄の变迁》,刊于《东洋史研究》第21卷4号,1963年;福田立子:《宋代义庄小考--明州楼氏を中心そして》,刊于《史{K1C143.JPG}》第13期,1973年。 (18)参见中村哲夫:《科举体制の崩坏》,刊于《讲座中国近现代史》第二卷,1978年。 (19)参见西川喜久子:《〈顺德北门罗氏族谱〉考(上、下)》,刊于《北陆史学》第32-33期,1983-84年。 (20)参见上引近藤秀树、井上彻论文。以及森正夫:《明清江南にぉける籍没田の形成》,刊于《名古屋大学文学部研究论集》(史学32),1986年;《明初の籍没田につぃて--江南官田形成过程の-侧面》,刊于《东方学报》第58册,1986年。 (21)参见田仲一成:《清代浙东宗族の组织形成にぉける宗祠の机能につぃて》,刊于《东洋史研究》第44卷,1986年,以及他的《中国祭祀演剧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81年版,《中国の宗族と演剧》,东京大学出版会,1986年版。 (22)参见片山刚:《清代广东省珠江ルタの{K1C144.JPG}甲表とそれをめぃる诸问题》,刊于《史学杂志》第91-4,1982年;《清代谅广东省珠江{K1C145.JPG}ルタの{K1C144.JPG}甲制につぃて》,刊于《东洋学报》第63卷3--4号,1982年;《明清时代的王朝统治与民间社会》(陈志和整理),刊于《广州研究》,1986年第6期;《清末广东省珠江{K1C145.JPG}ルタの甲表と宗族支配の再编》,1987年深圳“国际清代区域社会经济史学术讨论会”论文。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