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中国家族史研究:历史学与人类学的不同视野(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郑振满 参加讨论

(23)参见上田信:《地域の履历-浙江奉化县忠义乡》,刊于《社会经济史学》第49-2,1982年;《地域と宗族--浙江省山间部》,刊于《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第94期,1984年。以及三木聪:《土地革命と乡族--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地区につぃて》,刊于《变革期ァジァの法と经济》,1986年。
    (24)参见Kulp, Daniel Harrison: Country life in South China, Columbia Univeraity, 1925.
    (25)刊于《社会学界》第9期,1936年。
    (26)例如,费考通:Paeasant life in china, Routledge, 1939;《生育制度》,商务印书馆,1949年初版;杨茂春:A Chinese Village: Taitou, Shantung Provinc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45.
    (27)Freedman, Maurice: Lineage Organnizas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 Athlone, 1958; Chinese Lineage and Society: Fukien and Kuangtung, Humanities Press. 1966; The Politics of an old state: a view from the Chinese Lineage, in M. Freedman ed, The study of Chinese, Society, stanford Univetsity Press, 1979.
    (28)Fried, Morton: Some Political Aspects of Clanship in a Modern Chinese City, in Suartz, Turner and Tuden, eds, Political Anthropology, Aldine, 1966; Clans and Lineages: How to Tell them Apart and Why-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inese Society,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1970.
    (29)参见华琛:《中国家族再研究:历史研究中的人类学观点》(陈春声纪录整理),刊于《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
    (30)参见庄英章、陈其南:《现阶段中国社会结构研究的检讨:台湾研究的一些启示》,收入《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一书,台北,1982年;庄英章:《台湾宗族组织的形成及其特性》,收入《现代化与中国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一书,香港中文大学,1985年。
    (31)(32)均参见上引庄英章、陈其南论文。
    (33)参见:Pasternak, Burton: The Role of the Forntier in Chinese Lineage Davelopment,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28(3), 1969; Kinship and Community in Two Chinese Societ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34)台湾学者的有关论著,主要可参见王崧兴:《浊大流域的民族学研究》,刊于台北《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36辑,1973年;《论地缘与血缘》,收入《中国的民族社会与文化》一书,台北食贷出版社,1981年;施振民:《祭祀圈与社会组织》,刊于《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36期,1973年;许嘉民:《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缘组织》,刊于《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36期,1973年;庄英章:《林圮埔:一个台湾市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史》,台北,民族学研究所专刊乙种第8号,1977年;陈其南:《清代台湾社会的结构变迁》,刊于《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49期,1980年;黄树民:《从早期大甲地区的开拓看台湾汉人组织的发展》,收入《中国的民族、社会与文化》一书,台北食贷出版社,1981。
    (35)有关论著,可参见Myron Cohen: Agnatic Kinship in Sonth Taiwan, Ethnology, 8(2), 1969; Pasternak: Chinese Tale-Telling, Ethnology, 12(3), 1973.
    (36)参见上引Freedman论文(1979)。
    (37)有关论著,可参见Rubie Watson: The Creation of a Chinese lineage: The Teng of Ha Tsuen, 1669-1751, Modern Asian Studies, 16(1), 1982; Hilay J. Beattie: Land and lineage in China, A study of T'ung-Ch'eng County, Anhwei, in the Mine and Ch'ing Dynaties, cambridge, 1979; Harriet T. Zurndourfer: The Hisn-an Ta-tsu Chi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entry Society, 800-1600T'oung Pao LXVII, 1981; Local lineages and loc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Fan Lineage, Hsiu-ning Hsien, Hui-chou, 800-1500, T'oung Pao LXX, 1984.
    (38)参见上引黄树民论文。
    (39)参见吴燕和:《中国宗族之发展与其仪式兴衰的条件》,刊于《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59期,1985年。
    (40)参见陈其南:《房与传统中国家族制度》,刊于台湾《汉学研究》第3卷第1期,1985年。
    (41)引自李亦园:《中国家族与其仪试:若干观念的检讨》,刊于《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59期,1985年。
    (42)引自(美)居蜜:《明清时期徽州的宗法制度与土地占有制》一文,黄启臣译,收入《徽州社会经济史研究译文集》,黄山书社,1981年版。
    (43)引自《科大卫博士谈明清珠江三角州家族、宗族制度的发展》(陈春声记录整理),刊于《清史研究通讯》,1988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