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 李伦 参加讨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点是:第一,鼓吹马克思主义“危机论”和多元论。阿尔都塞称“马克思主义在本世纪30年代就发生危机了”,“包含着困难、矛盾和空白”,并认为马克思主义已成为“纯文化”“纯学术现象”。列裴弗尔、加罗蒂等人认为“没有单一的马克思主义,但有多种多样的马克思主义”。他们鼓吹“重新评价马克思主义”,用各种资产阶级哲学来“改造”马克思主义。萨特提出用存在主义的“人学”“改造”马克思主义;马尔库塞提出用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分析”“改造”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等人主张用结构主义“改造”马克思主义;卢卡奇把马克思主义歪曲为实证主义。第二,割裂马克思主义。他们散扬“两个马克思”的谬论。倾向于人本主义一派肯定马克思的前期,否定马克思的后期,企图把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黑格尔主义化”。而倾向实证主义一派则否定马克思的前期,肯定马克思的后期,并将其歪曲为“实证主义”。此外,他们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分割开来,对立起来,胡说:自恩格斯开始,马克思主义变成了实证主义。第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他们把哲学的对象说成是“纯粹的意识”,认为事物本质的结构是人类先天构造出来的,说哲学的基本问题,即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是“无意义的问题”。他们混淆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之间的原则界限,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歪曲为黑格尔的总体性原则。第四,用唯心史观反对唯物史观,他们大都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加尔维宣扬“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就是人的胜利,人的解放,因此它当然是一种人道主义”。蒂尔说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关于人类本质的本体论学说”。马尔库塞把异化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他们极力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特别否定马克思主义阶级论。他们都否定社会发展规律。他们以“异化论”否定私有制的罪恶;以工人与资本家“融合论”和“一体化”论,否定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趋同论”,否定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别和矛盾;用总体革命论、“大拒绝”和“自我改造”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论;用“新左翼”即知识分子运动论否定无产阶级领导作用;用英雄史观否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用个人主义价值观否定集体主义价值观。他们大肆宣扬无产阶级革命的悲观情绪,断言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社会不可能实现,等等。
    事实证明,西方马克思主义根本不是受“人文主义思潮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派别,而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他们的历史观是历史唯心主义。“优劣论”说它“适合于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根本错误的。用抽象的中性范畴是无法掩盖历史观的阶级性的。作为资产阶级哲学思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绝对不会“适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而只能“适合于”资产阶级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3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 它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唯心史观是根本对立的。然而,“优劣论”在“比较”中却极力掩盖其本质差别。“优劣论”说两种历史观的差别之一是“历史出发点不同”,“西马”“把人摆在中心位置,“它的历史出发点是人”,而“东马”“也提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但只是一笔带过”。其根据是:“无论苏联和中国的哲学教科书都是从人的外部生活条件出发”。
    这种评价历史观的态度是极不严肃的,苏联和中国的教科书是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历史观的代表作吗?难道从人的外部生活条件出发讲人就不叫讲人吗?难道只有脱离外部生活条件孤立的讲人才叫讲人吗?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历史观同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分歧不在于讲不讲人,而是讲什么样的人和如何讲人。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所讲的人是从生物学上的人出发的,讲的是属于“非群居的动物”的超社会的自然人,或毫无意义的、属于抽象概念的人。他们讲人时,离开人同自然,人同社会及人同人的关系孤立讲人。是用唯心主义观点讲人。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历史观讲的是现实的、具体的人,是把人放在特定的时代的社会关系中,进行辩证的、具体的分析,从而研究人类发展、变化的规律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唯物主义的。所以,两种历史观围绕讲人问题上的分歧,是唯物与唯心两种历史观的分歧。
    “历史发展方式、途径不同。‘西马’针对‘总体异化’,提出了‘整体革命论’从人的革命开始,从人的内部革命开始”,“‘东马’……认为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达到激化,必然出现阶级斗争……,因而强调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后,再进行“意识形态的革命”。按照这种说法,上述两种历史观都是革命的,只是“历史发展的方针、途径不同”而已。
    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家,特别是黑格尔常用的术语。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由于固有的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向自己的对立物转化。黑格尔把全部异化的历史归结为意识和自我意识,客体和主体统一。黑格尔虽然把物质世界的实在发展归结为“绝对观念”,但他的异化思想中包含统一物分解为二和社会矛盾发展的辩证因素。费尔巴哈也曾用异化这一术语表达人的本质的二重化和颠倒。他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费尔巴哈揭穿了神圣形象的世俗的人本学的秘密,把神还原为人。但由于他没有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因而不可能提出消除异化的道路,无法摆脱唯心史观的桎梏。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发展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理,并用政治、经济现象的分析,赋予异化概念以全新的内容。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用“劳动异化”这个词说明私有制社会中广大劳动人民生产出来的劳动成果异化为同劳动者对立的东西,从而揭露异化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得出了消灭私有制,进行共产主义革命的结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一切,对工人阶级来说都变成了异已的力量,变成了资本家支配工人的权力”(《资本论》第3卷,第100页)。一切资产阶级学者都把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歪曲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说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背后的伦理是人道的动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利用异化思想作为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学说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武器,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卢卡奇就曾鼓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不是解决私有制问题,而首先是“解决异化问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派看来,在资本主义世界里工人与资本家已经“融合”一起,没有差别了,无产阶级革命已没有必要了。只有通过“总体革命”解决异化问题了。所谓“总体革命”就是“大否定”即否定一切和“自我革命”或“意识革命”。这种“自我革命”和“意识革命”,就是摆脱日常生活例行公事的‘历史节目’和‘战斗欢乐’”。或者是“性的解放”。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塞就宣扬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变成技术的、生产的、甚至是福利的”国家,工人阶级已经同资本主义“一体化”了。人类的解放就是性解放,“为爱情而斗争,就是一种政治斗争”。所谓针对“总体异化”而提出的“总体革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是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腐朽思想,根本称不上“社会发展的方式、途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