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6)
“优劣论”说,人学的历史观“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使人感到亲切”。这是评价历史观的科学标准吗?不是。 列宁指出:“我们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该根据群众及各阶级的运动,而不能根据个别人和集团的情绪”(《列宁全集》第18卷,第307页)。 历史观是有阶级性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也是分阶级的。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对于反映不同阶级利益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观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也不同,所以,不能以某些人和集团的“感情”或“情绪”作为衡量历史观的标准,科学的标准是社会实践。以某些人的感情、情绪作为“衡量”历史观的标准,是资产阶级的一种惯用的标准。资产阶级语义学派就是如此。他们认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不正确地”,是相信“有害言词”引起的,因此,他们反对使用资本主义剥削、经济危机及工人失业等容易引起人“恶感”的语言,以免除资产阶级的“灾难”。这种以某些人“情绪”作为评价历史事件标准的哲学,除了说明它没有真理及“安定”资产阶级“神经系统”而外,没有任何价值。 “优劣论”说,不研究和掌握人学,“只研究人的外部世界的各种关系结构”,就“不能全面把握历史时代”。事实恰恰相反。 “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并且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这样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其中每一个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又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62-363页)把握历史时代,最重要的是把握这个历史时代的具有独特的社会特征。标志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特殊阶段的社会特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就是说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面貌,是由该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所以,马克思为了把握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特征,始终“把‘人类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4页)。 只有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现实社会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人们的社会思想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真正了解和把握历史时代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同志都是从生产关系的总和来看待历史时代的社会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当然也研究人的内部世界,但它是把人的内部世界与人的外部联系起来研究的。孤立的研究人的内部世界的“人学”是不可能科学地揭示人的本质及行为规律的。也不可能成为把握时代的科学思想武器。 “优劣论”说,“东马”的历史观,对“人学”的“主体选择功能和机制”缺乏研究和把握,“因此,现实中常常容易犯机械决定论的错误”。这显然混淆了是非界限。 机械决定论亦称形而上学决定论。它只承识自然界的因果性、必然性及客观规律性,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它同辩证唯物论的决定论有着本质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既承认事物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因果联系性及意识受客观规律制约性,又承认人们既可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并充分运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犯机械决定论的错误根源在于否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否定事物的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联系性。它的主体选择。就是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论”,是以“存在先于本质”为基点的“意志自由”。它是属非决定论范畴的哲学。它不仅不是避免形而上学和犯机械决定论错误的思想武器,而且比机械决定论落后得多,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只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才是既避免犯机械决定论错误,又避免犯“主观意志”论错误的科学武器。列宁指出:“决定论思想确定人类行为的必然性,推翻意志自由的荒唐神话,但丝毫不消灭人的理性,人的良心及对人行为的评价,而不致于把一切都任意推到自由意志身上”《列宁全集》第1卷,第139页)。 在前几年出现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重要特点是,运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手法,割裂和攻击马克思主义,鼓吹“开放”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多元化”,用资产阶级现代哲学,尤其是“人学”来“改造”或取代马克思主义。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也往往打着“人学”旗帜,鼓吹抽象“人性”、“人权”、“人道”,以培养他们实施“和平演变”的“自由种子”。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历史观的科学武器,抵制资产阶级哲学思潮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