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 李伦 参加讨论

4
    如何看待“人学”?宣扬“人学”的实质是什么?这是“优劣论”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优劣论”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论特色”及“可取之处”在于:“它注重历史的主体--人的研究,特别是着眼于人的内部世界的研究,探讨人的本性、价值、需要、心理以及人的解放、完善与发展,等等”。而“东马”即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观的“不足之处”及“片面性”又在于“对人的本性、价值、需要、心理……完善和发展等问题研究不够”,而只注重“人的外部世界的各种关系”。“优劣论”所讲的“人的内部世界的研究”是西方现代哲学中的“人学”,而所谓“西马”的“可取之处”就在于“人学”为其“理论特色”,而所谓“东马”的“不足之处”及“片面性”又在于对“人学研究不够”,没有“人学”的“理论特色”。比较的结果,人们一看便知,那就是要取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之“长”补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历史观之“不足”。这种用“人学”来“补充”和改造马克思主义的主张恰好和行为主义者的主张一模一样。
    存在主义者萨特尔认为,存在主义就是“人学”,它研究的主题就是人的本性、存在、价值、发展及自由选择等。他一方面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超越”,另一方面又攻击它“僵化了”、“停滞了”,主张用“人学”来填补马克思主义的“空白”。实际上就是用存在主义“改造”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并非“优劣论”所说的是“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的传统,而是脱离了“人本主义”哲学轨道的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潮。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他们以人为中心,反对中世纪崇拜神贬低人的思想,赞美人的完美和崇高,提倡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宗教的专横,提倡个性解放和人的自由平等。在当时起了进步作用、革命作用。为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的诞生开阔了道路。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哲学,虽然在研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方面陷入了唯心主义之中,但他们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以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百科全书家狄德罗和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为代表的欧洲哲学,是属于认识论阶段的哲学,他们着力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反映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征服自然的精神、意识。而现代“人学”已经抛弃了人本主义哲学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传统,而孤立的研究人的内部世界。它是资本主义从上升走向末路时期社会危机的哲学反映。另外,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打的是民主、平等、自由的旗帜。但它不可能实行真正的平等、民主和自由,而是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旗帜下“用金钱的特权代替以往的一切个人特权和世袭特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48页)。金钱不仅具有衡量人生价值大小,地位高低的“偶像作用”,而且是政治生活中的母乳。金钱的特权是大资本家的特权,它是民主、平等、自由不能真正实行的固有的社会弊端。资产阶级“人学”的产生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反抗。所以,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派别中的许多人,一方面猛烈地攻击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弊病,一方面又称赞资本主义社会是现代的“福利社会”。他们既打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又攻击马克思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是自由资产阶级矛盾的、病态的心理的哲学反映,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观是根本对立的。如果以行为主义的人学为标准来衡量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历史观,自然得出其“不足”和“片面”的结论。然而这种所谓的“片面”和“不足”,恰恰是其科学性、革命性之所在。
    “不管其结论是否正确”,“人学”提出的问题“都是当前现实社会中人类普遍遇到的”,所以“它应该是历史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既然评价历史观,当然要看其结论的对与错,否则,又如何划清正确与错误、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呢?又如何“比较研究”出其“优”、“劣”呢?按“优劣论”的说法,不管行为主义的人学是对是误,都应“是历史观的重要方面”。这种说法显然是荒谬的。第一,历史观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及人学怎么能成为无产阶级历史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呢?第二,尽管“优劣论”谈到历史观时抽掉阶级内容,用的是抽象概念,但其真意十分清楚,就是要把资产阶级人学纳入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观范畴,所谓取“西马”之“优”,补“东马”历史观之“劣”。这岂不是行为主义者企图以人学来“填补”马克思主义“空白”的翻版吗?
    “优劣论”说,人学提出的问题都是当前现实社会中人类普遍遇到的。事实的回答是否定的。在当前的现实社会中人类普遍遇到的问题,都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所揭示的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和资本家并没有“融合”为“一体”,阶级剥削和压迫依然存在,阶级斗争也没有熄灭。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存在着政治、经济、社会危机,而且正在深化。失业者、乞丐和无家可归者与日益增;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方式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依然存在。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侵略和掠夺及民主、民族解放运动之间的斗争;存在着种族和反种族歧视之间的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另外,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了挫折,有些国家发生了变化,这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推行“和平演变”政策,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机会主义者背叛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在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着如何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的问题,也存在着如何反对和防止“和平演变”的问题。总之,所有的一切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普遍规律。并不像西方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趋同”了,工人和资本家“融合”了,阶级矛盾已不复存在了,当前世界主要问题是人的“异化”,人们的使命只有孤立地研究人,研究人的价值,自我需要、发展与完善来解决人的“异化”问题了。这完全是脱离现实社会的主观臆造,其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优劣论”说:“西方国家……经济水平已达到了很高程度,可以说,温饱已不是最主要问题,代之而起的是人的异化、人的完善与发展问题”。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优劣论”的观点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错误观点的照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