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1998年隋唐五代史研究动态(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动态》 方茗 参加讨论

本世纪以来,禅宗史上有关惠能目不识丁、后在五祖弘忍处成顿悟事似已成定论。王承文《六祖惠能早年与唐初岭南文化考论》(《中山大学学报》第3期)提出, 惠能早年成长受家庭影响和溪洞地区特有宗教文化环境薰陶。典籍中其“目不识丁”的形象有可能是为了突出南宗禅不立文字的特征和普通劳动者的典型性。本年有关宗教方面的文章还有张先堂《晚唐至宋初土五会念佛法门在敦煌的流传》、马德《10世纪敦煌寺历所记三窟活动》(分载《敦煌研究》1、2期)、林仁川《唐朝景教的传播及其影响》(《安徽史学》第3 期)和张剑光《略论唐五代三吴地区的宗教信仰》(《学术月刊》第9期)等多篇。
    2.文化。张荣方《唐代史学的发展及其特色》(《唐研究》四)论述了唐代史学阶段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成就、与时代的互动关系及本身发展特点,指出唐代是中国史学承先启后的关键时代。《文选》一书,自隋迄今,为学文者必读。饶宗颐《唐代文选学略述--〈敦煌吐鲁番本文选〉前言》(同上)讨论了隋唐之际学者治文选及文选学者的有关状况。认为唐代文选学盛行的三个原因是汉书学与文选学互补、大型类书著述兴盛、崇文弘文馆收藏图书资料的助益。赵望秦《〈毗陵集〉史料价值述略》(《唐史论丛》七)考察《毗陵集》作者独孤及生平及本书与唐朝盛衰之关系,认为其书可大量弥补史事记载之阙。郑阿财《敦煌灵应小说的佛教史学价值》(《唐研究》四)以“持颂金刚经功德灵验记”为例,论述灵应小说在中国佛教史学上的价值,认为它与佛教经典流传彼此推波助澜,息息相关。梁瑜霞《史论传统对唐人小说的影响--兼论唐人小说以“传”、“记”命名现象》(《唐都学刊》第4 期)提出中国小说发展既受重史尚实传统观念影响,又得益于史传文学传统。同类文章还有《论唐人小说对史传传统的内在超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第1 期)及李廷先《〈唐大和尚东征传〉的学术价值及其意义》(《扬州大学学报》第3期)等。
    戴伟华《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是将使府制度与文学结合,对使府与文人和文化的关系及影响进行多方探索的著作。赵文润讨论了隋唐时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隋唐时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 沈世培《试论唐初政治上的王道复古》(《唐史论丛》七)针对学术界存在忽视唐初儒学地位的倾向,从政治与文化两方面论述了唐初拨乱反正、改革旧弊的王道复古思潮。赵振祥《论唐代商业经济对文学的影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第6 期)讨论了文学随着商业发展和市民阶层扩大而呈现市民化、商业化、通俗化的特点。
    金维诺《唐代在书画理论上的继承和发展》评价了唐代作为古代绘画鼎盛时期,绘画成就的光辉灿烂。指出书画理论是这一时期创作实践的总结。杨泓《隋唐造型艺术渊源简论》从考古发掘及北朝隋唐墓室壁画雕塑等探究隋唐造型艺术的渊源特征及变化。徐殿魁《洛阳地区唐代墓志花纹的内涵与分期》对墓志花纹的艺术风格及时代特征作了比较(以上并见《唐研究》四)。齐东方《唐代粟特式金银器研究--以金银带把杯为中心》(《考古学报》第6 期)对唐代金银带把杯的形制重作分期,区别了输入品、粟特工匠在中国的制品和唐人在粟特影响下的制品,并讨论了粟特移民在中国制造业的状况。他还和张静合作撰写了《萨珊式金银多曲长杯在中国的传统与演变》(《考古》第6期)。 白化文《唐五代以后麈尾的演化》(《文史知识》第4 期)分析了唐以前麈尾与拂尘的不同及明清时代的二者合一的变化。
    本年尚有研究李白、柳宗元等诗文人及墓志、古籍整理论著多篇,限于篇幅,恕不详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