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清代有关农民抗租的法律和政府政令(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史研究》 高王凌 参加讨论

在一般案例中,官府也不轻言退佃,如福建龙溪佃户游孔阳历年欠租无还,田主控追,县令断追还租,因“未经起佃”,依旧拖欠不清。直隶旗地佃户阎为平等不肯退佃,田主屡次具呈,但知县“偏护刁民”,不肯押令退地。就是被判“发近边充军”的安其,也是很少见的事例(可能是因霸占公主府旗地之故),而且也不知道它的执行情况如何;(注:《斗争资料》,页110、192、202。 )福建海澄田主黄益水虽因佃户吴乞欠租,另行招佃,“但不对会明白,亦有不合,应照不应轻律,笞四十”;福建沙县程德厚因冯戒生欠租,“但不对会明白,酿成人命,亦有不合,应照不应轻律,笞四十”;浙江永康县潘思永佃种六十把田,田皮是祖上传种,田骨属吴国养,吴欲自种,思永具禀官府,批断原佃续种。(注:《剥削形态》,页130、133、563。 )此外,湖南兴宁佃户唐汝山连年欠租,田主李元章欲行改佃,发生冲突,官府问李:“一田两佃,以致起衅,你先有不是了。唐汝山共欠了你多少租谷,就要他退田呢?批耕银子久经奉禁,你因何公然收受呢?”照不应重律,杖八十;福建邵武佃户翁立魁积欠租谷六十二石,凭众劝处,从其挂脚钱中扣出十千文,抵还租欠,其后因“家里孩子害病,费用了些,一时力量不及”,复欠不还,田主丁廷献言明代起佃,翁倚恃田在伊家门首,辄持铁尺出阻,致相争闹,判丁起田召衅,合依不应重律,杖八十;湖南桂阳僧慧南屡向佃户加租不允,将田另佃,判其违例收受进庄银两,又复一田两佃,致酿人命,应照不应重律,仗八十;广东清远田主罗连富藉口欠租,不还批头银两,致启衅端,应照不应重律,杖八十。(注:《剥削形态》,页358、367、371、407。)
    相反,在另一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一些退佃的佃户,官府也常免掉旧欠。如广东永安佃户黄舜若屡年拖欠租谷一百四十一石,田主赴县控追,蒙唤审讯,舜若情愿退田,要求免追旧欠租谷,田主同意,就此结案;又如《江南征租原案》规定:“业经退田之佃,如果家道殷实,其人平素欺侮业户,抗欠数多者,许业户于退田之后,仍将欠数据实呈明,官为比追。若系贫乏之佃,业户既已退田,收复田面,即可概从宽免”(注:《斗争资料》,页132、45-46。)。
    政府的类似干预常也涉及于田面权的规定,如福建长汀有根租、田面,“是一产而主佃皆为世业,每致告争讦讼”,“宜禁也”;因而福建佃民私立皮田、田根名色,历奉禁革有案,如雍正八年之汀州府、乾隆二十七年之福州府,至乾隆二十九年,布政使司更于通省勒石示禁;(注:《斗争资料》,页99、115-117。)收取押租,也“久经奉禁”(注:《剥削形态》,页358。)。 这一类做法因深切干预到民间经济生活及其正常运作,也经常引起争议。
    例如,乾隆初年,翰林叶一栋进呈经史讲义,言及南方业户苛刻佃户之弊,说道:
    部颁斛式每斛五斗,收租之斛大率容五斗五升,甚者至五斗八升……北方佃户计谷均分,南方计亩征租,向无定额,比年以来,田价日贵,租额日增……黠佃争论多寡,即夺其田而不使耕,穷民惧其失业,所以俯首听命,至于准折其子女而无告。
    对此表示了强烈的谴责。两江总督那苏图遵旨复奏,便提出许多不同看法:
    查两江各属业户收租……所用租斛、租秤、租戥,皆就各城乡镇集,相沿行使之斗斛秤戥置用……收租之家不能于市斛、市戥之外另为加增,亦不肯于市斛、市戥之内故为减少,此斛、戥之不能划一,盖系随地而异,各随民用,相沿已久,习焉而安者也。至……其租额之多寡,系各视其田之肥瘠及彼处斛、秤之大小斟酌而定,亦属历来相沿之旧额。虽更换业主,佃户总照旧额,立约输纳,其额亦人所共知。故田价虽昔贱今贵,而租额不能增加,昔贵今贱,而租额不能减少,此征租原有定额,从无租随价增之事……且江南民例,凡十分收成之年,则照额完租,九分收成者,只完九分八分之租,其余以次递减。其间刁黠佃户,即十分收成之年,亦止完八九分之租,此外又有拖欠悬挂、抗不交租者。是定额之内,往往不能照额取盈,何能于定额之外滥有浮加?又江南陋习,佃户佃田有送上首佃户顶首钱名色,故业主欲更换佃户,彼必索取他佃之顶首钱,如不遂欲,即霸占不容耕种,每致因此讦告……(注:《斗争资料》,页10-11。)
    指出了业主收租和农民抗欠的许多实际状况;另外也表示出在如此复杂的社会情况面前,政府政策的拙于应付和矛盾不一的一面。
    再如前述乾隆三十三年,江西布政使司曾经批准,严禁宁都等地额租之外多项杂派,诸如田山批赁、白水谷、桶子谷、行路使费及节牲等年节仪物等。同治《瑞金县志》载(宁都瑞金二县同属赣州府管下):
    (雍正七年,新任郡守)意在偏袒下户。奸徒窥见意旨,遂乘衅而动,聚诸游手,沿乡科敛,按亩索钱,挺身为词首,创立名款,用诬田主,其大端则以革批赁、桶子、白水为词。郡守信之,檄行各县悉为革除,以致主佃相狱,累岁未已。不知批赁者,瑞邑之田,价重租轻,大约佃户所获三倍于田主,又有晚造豆麦油菜及种烟与薯芋姜菜之利,例不收租。田主既费重价,又纳粮差,凡陂塘水利,岁有修理,佃户一切不与。故于批耕之时,量出些微,以少答田主之重费。嗣后十年一次,尚不及百分之一,未为过也……其田原无灌荫,田主自为开浚山塘,或障截溪涧,所费不资,例应主七佃三,佃户一时不能措办,田主宽其限期,许于纳租时量出花利若干,谓之白水。此田主宽恤之德,反以为苛虐可乎?若桶子,即正租也。官桶收租,天下通例,瑞所用乡桶,较官桶差小,应补正桶若干,谓之桶子,非正租外别有桶子也……遂谓每亩正租只止容一石,一石外多余升合,即为白水,一概减去……岂通论乎?况瑞邑下田有不足一石之租者,又何从而取足一石乎?(注:《斗争资料》,页83-85。)
    在广东清远、湖南道州等地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注:《斗争资料》,页124-125;经君健:〈清代民田主佃关系政策的历史地位〉,《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2。)另有一些地方,如上述宁都下乡等地, 租息很低,其原因“盖自明嘉、隆、万、泰时,家给人足,素封者既费重金,稍有盈余足矣”,但因批田较他乡稍重,也造成了一些误解。(注:《斗争资料》,页79。)又如前述河南巡抚雅尔图请定交租之例,“如被灾五分,则收成只五分,自应只收五分之租”,“奉旨允行”后,监察御史陈其凝奏称:
    臣窃谓天下之田地,佃种交租,不出于分收交纳之二法。虽上熟之年,田主亦不能收十分租谷,若有荒歉,惟照收成分数交租,田主断不能收租于分数之外,佃户亦止肯交租于分数之中。业户出田以养佃,佃户力作以交租,民间交易,情可相通,若官为立法,强以必从,则挟制争夺,必滋扰累。请民田佃种照旧交收,不必官为定例。(注:《实录资料》,页31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