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仆固部的兴起及其与突厥、回鹘的关系(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域研究》 薛宗正 参加讨论

    从事态的发展判断,郑仁泰的平叛战绩似乎存在着虚假的成份。因为他虽然“三战三捷”,但并没有真正平息这场叛乱,至次岁(661 )漠北叛乱再度爆发,且声势更为浩大,为首者乃回纥僭主比栗毒,仆固仍是这场叛乱的骨干部落。唐朝再遣郑仁泰平叛,却遭到了惨败。据《册府元龟》卷986,外臣部,征讨五记此年“以铁勒杀敕使反叛, 诏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刘审礼、左武卫将军薛仁贵为副;鸿胪卿萧嗣业为仙萼道行军总管,左屯卫将军蒋仁师为副,率兵以讨之。”唐朝一役而遣四名将,可见叛乱情势的严重。又《资治通鉴》卷200亦载:“冬十月……回纥酋长婆闰卒, 侄比栗毒代领其众,与同罗、仆固犯边。诏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刘审礼、左武卫将军薛仁贵为副,鸿胪卿萧嗣业为仙萼道行军总管,右屯卫将军孙仁师为副,将兵讨之。”所记略同。此年郑仁泰平叛战绩实在不佳,虽然初战告捷,但因主帅指挥失误,最终惨败:“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既降铁勒部落,副将杨志追讨之,反为所败。有候骑告仁泰曰:‘贼辎重在近,牲畜被野,可往而擒也。’仁泰领一万四千人,卷甲轻赍,倍道副(赴?)之,遂逾大碛,至仙萼河,竟不见贼,粮且尽,遂勒兵还。士卒饥甚,又遇大雪,疑(凝?)冻,弃其戈甲,杀马以食之,强弱自为伍,前后分散,马尽,人相食,比入境,余才八百人。”(注:《册府元龟》,卷445,将帅部,无谋。 )因此郑仁泰遭到司宪大夫杨德裔的弹劾。其实,郑仁泰此败,实因杀降引起,穷追粮尽,仅为其失败的一项原因。
        此次叛乱的平定主要依凭薛仁贵先以武力镇压,而后契苾何力又予怀柔招抚之功。史载薛仁贵本来是这次铁勒道行军的副大总管,但却未必是同郑仁泰一起出师。因为一切史料叙郑仁泰北伐时都不提薛仁贵之名,而薛仁贵出师前曾接受了高宗皇帝的一次特别考试:“薛仁贵领兵击九姓突厥于天山。将行,高宗出甲令仁贵试之,曰:‘古之善射者有穿七札者,卿且射五重。’仁贵射而洞之。高宗大惊,更取坚甲以赐之。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其余一起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讨其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玉关。’位至右领军卫将军。”(注:《册府元龟》卷846,总录部,善射。)此处之“天山”与今新疆之天山无关,所指乃漠北之於都斤山。薛仁贵北征,虽然取得了辉煌的军事胜利,但因滥杀降人,似乎仍未取得全功,因此,也受到了杨德裔的弹劾。而且唐朝又派出了契苾何力前往招抚,“契苾何力为左骁卫大将军,高宗龙朔元年,九姓叛,以何力为铁勒道安抚大使,乃拣精骑五百,驰入九姓中。贼大惊,何力谓曰:‘国家知汝被诖误,遂有翻动,使我舍汝等过,皆可自新,罪在酋渠,得之则已。’诸姓大喜,共擒伪叶护及设、特勤等同恶二百余人以归。”(注:《册府元龟》卷656,奉使部,立功。 )这场规模巨大的漠北叛乱才归于平息,参稽其它史料,这已是龙朔二年(662)事了。
        二、后东突厥汗国时期的仆固部
        大漠南北全境归唐以后,唐朝在漠南设立单于大都护府,漠北设立安北大都护府,各领二十四羁縻州府。其中漠北瀚海都护府治下二十四府皆为原来的铁勒九姓部落。它们包括回纥部改建的瀚海都督府,仆固部改建的金微州都督府,以及拔野古之幽陵,多滥葛之燕然,同罗之龟林,思结之卢山,结骨之坚昆,沙钵罗叶护部之坚毗诸都督府,浑部改编之皋兰,斛薛之高阙,奚结之鸡鹿,阿跌之鸡田,契苾羽之榆溪,思结别部之k22l120.jpg林,白霫部之寘颜,骨力干之玄阙,俱勃罗之烛龙,白霫别部之居延,阿特之稽落,歌逻禄左厢部落之狼山,羯漫陀部之新黎诸州,还有改编部落不明的浚稽、仙萼二州,合计八府十六州,总二十四州府。其中云中都护府所辖主要是游牧于漠南的东突厥降部和被驱赶到漠南的薛延陀部落,包括舍利、阿史那、绰、思璧、白登、苏农、阿史德、执失、拔延、贺鲁、葛逻、郁射、艺失、畀失、祁连、西皋兰、始衍、步讫若、嵠弹、鹘、低粟、安化、宁朔、仆固等州合亦二十四。麟德元年(664)云中都护府更名、升级为单于大都护府;总章二年(669)瀚海都护府也升了级,更名为安北大都护府。 这种羁縻州府体制曾经保证了唐朝北部边疆安定达数十年。至高宗调露元年(679)漠南单于大都护府治下二十四州东突厥、 薛延陀诸部发起了联合暴动,两伏三起,至永淳元年(682)阿史那骨咄禄建牙黑沙, 建号颉跌利施可汗,再建汗国,史称后东突厥汗国。但安北大都护府治下的漠北铁勒九姓并未卷入这场暴动,仍然继续效忠于唐。虽然漠南道路已经梗阻,但仍可取河西居延道或碛西北庭道与之相通。其中以比粟(文献作比栗,与比栗毒乃二人)为首的回纥部对唐效忠最笃,由此部改置的瀚海都督府乃是唐朝管理漠北地区的政治中心。因而回纥也就成为突厥打击的主要对象,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阿史那骨咄禄还向漠北发动策反攻势,拉拢仆固等部共反回纥。至垂拱元年(685)漠北大旱, 赤地千里,铁勒九姓分裂成为两派,以回纥为首的诸部属亲唐派,仆固部则成为亲突厥、反唐势力的首领。对此,正史失载,但在陈子昂起草的奏疏中却留有清晰的记录:
        先九姓中遭大旱,经今三年矣。埜皆赤地,少有生草,以此羊马死耗,十至七八……不掘野鼠,食草根,或自相食,以活喉命。臣具委细问其碛北事,皆异口同辞。又耆老云:“自有九姓以来,未尝见此饥饿之甚。”(注:《全唐文》卷209,《为乔补阙论突厥表》。)
        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战争爆发,其中明确指出,“今者同罗、仆固都督……为乱之元”说明仆固、同罗二部是反唐势力的首领,又说:“多猎葛复自相仇,人被涂炭,逆顺相半,莫知所安。”则多猎葛部(即多滥葛部)也分化为两派,“回鹘诸部落,又与金州横相屠戮,群生无主,号诉嗷嗷。”(注:《全唐文》卷209,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这里的“金州”应指金微州都督府,即仆固部,可见回鹘是坚定站在反对突厥势力一边的。唐朝将仆固、同罗进攻回鹘的军事行动视为叛乱,足以表明,唐朝将回鹘部视为维护漠北安定的主要依靠力量。因此,“国家顷以吐蕃(按此乃错字,应为突厥)、九姓亡叛,有诏出师讨之”(注:《全唐文》卷211,《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三条》。)。为此, 分兵两路,一路发河西骑士,自居延道北上,史载垂拱元年(685 )六月,“同罗、仆固等部叛,遣右豹韬卫将军刘敬同发河西骑士出居延海以讨之,同罗、仆固等皆败,敕侨置安北大都护府于同城以纳降者。”(注:《资治通鉴》卷203,垂拱元年。 )另一路乃遣田扬名发金山十姓诸兵,自西道入。”田扬名当时任金山都护,附唐西突厥诸部都归其节制,因此,前文所说“金山十姓诸兵”所指应即金山都护府治下的西突厥诸部。这是一支击败仆固、同罗叛乱的主力军,陈子昂指出:“臣闻十姓君长,奉诏之日,若报私仇,莫不为国家克翦凶丑,遂数年之内,自率兵马,三万余骑,经途六月,自食私粮,是国家威德早申,蕃戎得效忠赤。”结果仆固、同罗为首发动的反唐叛乱,被迅速荡平,但一向亲唐的回鹘部也遭到了洗劫。“今者军事已毕,情愿入朝,国家乃以不奉玺书,妄破回纥部落,责其专擅,不许入朝。”“乃以田扬名妄破回纥之罪,坐及十姓诸豪,拒而遣还,不许朝觐。”金山都护田扬名也因此遭到武后的免职。垂拱元年这场仆固、同罗发动的漠北暴乱虽然暂时被唐军及附唐西突厥军所镇压,但亲唐的回鹘部也遭到极大的削弱,不久,突厥大举北伐,长寿二年(693 )比粟之死标志着回纥的中衰与唐安北大都护府的正式解体,以回鹘为首的亲唐四部(思结、浑、契苾)兵败,南迁降唐,“碛北诸姓,已非朝廷所有。”(注:《全唐文》卷211,《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三条》。)自此, 唐安北大都护府治下的诸羁縻州府全部解体,仆固、同罗等部重新并归后东突厥汗国治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