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蒋介石亦对四平战役得出结论。蒋于6月初的一次军官会议上说:“共产党将来同我们作战,一定不敢采用阵地战”,“他们最近在东北四平街得到一次教训,当然是不敢与我军作阵地战了”(注:秦孝仪主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21卷,台北国民党中央党史会印,1984年,第236页。)。 国共对问题怎样表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类战役未再发生。整整三年后,马歇尔于1949年6月与顾维钧谈及此役时说:“共军对政府军仅有一次鏖战是在四平街,结果共军败北,这对他们是一次沉痛的教训。此后,他们留心不再重蹈覆辙。”(注:《顾维钧回忆录》第7分册,第130页。)“不再重蹈覆辙”其实就是结论。 四平失守后,刘少奇于5月21日致电各中央局并周恩来等,判断:“现全国性的内战危机极端严重”,为此,总体部署是制止或推迟内战爆发的时间,“如不能推迟半年,即推迟三个月两个月以至一个月的时间爆发,亦将使我之准备比较充分。”围绕这个意图,中共做出两项部署,其一,要求各地“避免挑衅,拖延时间”;其二,“对于顽军在各处的进攻和蚕食,我应在当地积极予以打击”,“如果没有这种报复,顽军的部分进攻和蚕食必然更加猖獗”(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46页。)。中共后来的行动,基本上是围绕上述意图和安排而展开的。 5月21日,毛泽东致电陈毅、粟裕等:“四平已失,为不给顽方以发动大战之借口,各地除对顽方进攻之地区例如定远、夏邑、萧县等处予以还击收复失地外,仍应保持平静,不要有所动作。”(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第231页。)以上各县分属安徽、河南、江苏,这表明,中共最初的还击计划,是一个分散的、小规模的、战术性质的。 5月23日(梗日),新四军军长陈毅致电延安,建议:拟以一部配合华中对徐州进行运动防御,而集中30余团围攻济南,至多一个月可以攻克(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第243页注1。华中指华中军区张鼎丞、粟裕部。)。在这里,陈提出了进攻济南的问题,显然,这种考虑不属于前面那种战术性还击计划,而是继长春之后又一重大的战略考虑。 延安没有立即接受、也没有否定进攻济南的建议,但选择的报复反击地区,则由原来的安徽等数省集中到山东。5月28日,刘少奇致电张鼎丞、粟裕及陈毅等,指示张、粟向军调部及有关执行小组发出照会,要求制止国民党军的进占行动,同时指示:“山东对枣庄伪军亦可用陈(毅)名义向徐州小组及执行部发出照会,要求解散该伪,否则我将打击之。如限期到,执行小组无办法,即攻下枣庄。”(注:《刘少奇年谱》下卷,第47、48页。) 5月30日,毛复电陈毅,答复其关于进攻济南的梗电,指示先打泰安、大汶口等地,“我宜从小的打起显得有理,不宜从大的打起,显得无理”,“然后决定我主力使用方向”(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第242页。)。对于进攻济南一事仍然既未明确否定也未明确同意。 根据刘少奇的要求,5月30日华东局致电延安:我们拟就一个照会,分致南京三人委员会及北平执行部,拟于5日送出,10日不得答复,即于11日开始夺取泰安、大汶口、周村、张店、德州、枣庄(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第245页注3。)。担任进攻泰安、大汶口的新四军一纵当日接到命令:“攻击泰(安)、汶(口)的准备应10日完成”(注:《赖传珠日记》,1946年5月30日,人民出版社,1987年。赖时任一纵政委。)。也就是说,中共原定6月10日完成准备,11日发起进攻。 5月31日,毛复电华东局:“国民党在东北扩大战争,占我四平、长春、吉林等十余城,现正向哈尔滨进攻中。在关内,五个月来占我城镇乡村数百处……因此你们已用不着事先提出照会即可动手攻取泰安”(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第244页。)。毛电表明,中共此次山东行动,是把东北问题联系起来考虑的,具有战略牵制的意图。 6月1日,毛再电华东局,明确答复陈毅梗电:“经考虑后,同意你们辰梗电所提战略方针,但应先夺取泰安、大汶口、张店、周村、德州诸点,然后进攻济南。”进攻济南,使此次行动的战略意图明确起来,只有夺取济南,才能扭转退出长春后的被动态势,牵制国民党军向哈尔滨进兵,并改变南京谈判的局面。毛同时通告:“致南京、北平照会修改后已发出”(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第248页。),仍先礼后兵。 6月1日,周恩来向马歇尔提出一份备忘录,此即“照会”,列出关内停战以来,国民党方面10余次违约行动,表示:“若不立即在东北停战,速谋全盘解决,则关内各地纠纷只有扩大决无减少可能,势非演成全国范围之冲突不止。”(注:《周恩来一九四六年谈判文选》,第383页。) 此时,新四军的行动时间一再提前,赖传珠6月4日记载:“叶(飞)回来,传达我军任务,规定10日开始攻泰安、汶口”(注:《赖传珠日记》,1946年6月4日。叶飞时任新四军一纵司令。)。6月5日,毛电令陈毅等:“望于数日内攻取泰安、大汶口……枣庄等地,愈快愈好。”(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第248页注1。)所以催促陈毅行动,是因为此时停战令即将下达。6月6日赖传珠记载:“11时接中央及陈(毅)电,改7日开始攻击,务于12日完成任务。”(注:《赖传珠日记》,1946年6月6日。) 6月7日起,新四军陈毅部对泰安等地相继发起进攻,6月11日,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致电蒋,报告战况并对中共意图判断如下:“查共匪此次在山东全境各要地发动之攻击,总共兵力确在十五万以上,截至本真止,张店、周村、胶县、蓝村等处地区,已先后失陷,泰安、德州已陷情况不明之状态……揆其企图,主在夺取济南、青岛后,占领山东全部。”(注:《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7编(3),第363、364页。)可见陈毅部已迅速形成对济南、青岛的威胁。 6月12日,毛致电周恩来等:“我占枣庄、泰安、德县后,声威大振,美怕我攻青,国怕我攻济,此时我如在彼方不攻五师及不增加军队等条件下保证不攻青、济,美蒋即可安心。”(注:《毛泽东年谱》下卷,第90-91页。)“五师”即新四军五师李先念部,该部长期被围困在鄂豫交界的狭小地区,为此,毛提出不攻青、济作为国民党不攻五师的交换条件。按此指示,6月12日在周恩来与马歇尔会谈时表示:“我可保证绝不会打青岛、济南……除非政府军要消灭我们的第五师,那情况可就难说了。”(注:《周恩来一九四六年谈判文选》,第42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