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毛泽东与辛亥革命(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共党史研究》 范忠程 参加讨论


    在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中,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论述的时间最早,内容最多、最全面、最深刻的,要数毛泽东。他在许多文章和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伟大事业、思想和人格,全面论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意义,深刻地总结了它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把它作为宝贵的思想财富,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教育干部和群众。
    首先,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意义作出了高度的评价。毛泽东说: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和“伟大领袖”。“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3、667页。)。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革命政府;它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国观念从此深入人心”(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546页;),“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注:《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6页。)。毛泽东在许多著作中,热情地赞颂了辛亥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斗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号召人们再接再厉继承辛亥英烈的遗志,完成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
    其次,深刻地解剖了导致辛亥革命最后失败的各种因素。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没有成功,客观方面,“是敌人力量太强”。这主要是帝国主义列强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互相勾结,干涉和破坏辛亥革命;主观原因“是自己的力量太弱”,“有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表现的弱点”(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4页。)。军事方面:同盟会组织和领导的几次武装起义,或因“没有有组织工农群众”的配合;或因起义计划不周,组织不善;或因起义力量分散和自发性,均不同程度遭到失败。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对新军做过一些联络和争取工作,但没有能掌握住新军。新军“除少数从正规军扩编的军队有作战能力外”,大部分新入伍的士兵,军事训练少、组织纪律差,“实系乌合之众”。武昌首义后,南方各省新军,“拥兵自卫”。黄兴名为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长,“许多军队指挥不动”(注:《辛亥革命回忆录》(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201页。)。在政治上的根本弱点,是没有同人民大众联合。1919年8月,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民众是赞成、拥护辛亥革命的,“但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注:《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89-390页。)。这段话从本质上指明了起义新军的致命弱点,也从政治上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作了深层次的剖析。他说;辛亥革命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动群众还没有动员起来”(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3页。)。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产业工人人数虽还不多,然而他是“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农民占近代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国民革命的主力。他强调:“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6页。)
    毛泽东还通过解剖同盟会自身、尤其是它的领导层的弱点,诸如对民主革命一些基本问题认识模糊,对纲领看法不一,以及组织涣散等,揭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不可避免性。他说:辛亥革命应该“反对国际帝国主义”,但“当时多数党员还没有看清此点”,甚至对它寄与幻想,因而放过了帝国主义。它的“一班右倾的领袖们,只知道国内清朝贵族阶级是敌人,革命的口号变成简单的‘排满’”(注:《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页。),这样又放过了封建主义。一些革命领导人,对封建旧官僚在同盟会内部进行破坏没有警惕,被袁世凯“赞成共和”的假象所迷惑。武昌起义一个月后,黄兴致信袁世凯称:“明公之才能,高出兴等万万”,希望袁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注:毛注青:《黄兴年谱》,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20页。)。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对掌握政权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内外各种强大势力的压迫下,他一再向袁表示:“如果清帝退位,宣布共和……文即可正式宣布辞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注:黄季陆:《总理全集》第2册,第26、135页。)
    毛泽东说: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因为他的“领导集团犯了错误,有缺点。”(注:《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6页。)“辛亥革命只是在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注:《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3页。)
    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论述,内容全面,言简意赅;对历史事件的观察,抓住本质;对问题的分析,鞭辟入里。他紧密地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在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说明了问题,因而给人教育深刻,富于借鉴和启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