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东北古史分期探赜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程尼娜 参加讨论

    东北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是东北古史最基本和最显著 的特点。其南部一部分地区与中原发展基本同步,但其他大部分地区则明显滞后于中原 地区,有的在公元前后开始建立民族政权,有的到公元三四世纪才脱离原始社会形态, 还有的直到近代社会尚处于原始氏族部落阶段。另一方面,东北民族经济类型多样,社 会发展道路不尽相同,有的由原始社会经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有的由原始社会末 期直接飞跃到封建社会,加上各民族与中原王朝的里程远近不一,受中原文化影响亦有 大小之别,使得东北古史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局面,为这一地区历史分期带来了诸多困难 。
        金毓黻先生曾在《东北通史》中将东北史划分为六期:(1)汉族开发时代(上古至汉魏 ,公元前3000年-公元279年)。(2)东胡、夫余二族互竞时代(晋至隋初,280年-588年 )。(3)汉族复兴时代(隋至唐高宗,589年-695年)。(4)靺鞨、契丹、女真 、蒙古迭相争长时代(唐武后至元末,696年-1370年)。(5)汉族与女真、蒙古争衡时代 (明初至明亡,1371年-1643年)。(6)东北诸族化合时代(1644年-1936年)。但后来研 究东北史的学者并没有采用这一分期法,大多以中央王朝的更替为东北古史分期的依据 ,如秦汉东北、魏晋东北等。(注:佟冬主编《中国东北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 )将东北古史分为三期:夏代以前为原始社会;商代中前期,开始进入奴隶社会;燕后 期至秦,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其下又分为三小段:汉至南北朝为初期;隋唐迄辽金为中 期;元明至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为后期。张博泉《东北地方史稿》(吉林大学出版社1 985年版)、董万仑《东北史纲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宁梦辰《东北地方史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等,基本上以中央王朝的更替为东北古史分期的依据。) 笔者认为,从东北古史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出发进行分期,对从整体上把握和深入 研究东北古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东北各民族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演进、民族区域建制的出现与发展、中央王朝 及北方王朝对东北地方统治形式由疏到密的变化等为依据,将东北古史分为五期,下面 分别论述之。
        一、蒙昧至文明开端时期
        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公元前3世纪后期,是东北地区蒙昧至文明开端时期。东北是中华 大地人类早期生存的重要区域之一,与中原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由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 制约,东北各地文化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局面,只有南部一小部分地区发展迅速,率先 进入文明社会,并与中原地区同步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代表东北地区总体发展水 平的、占绝大部分的各少数民族地区,始终还处于原始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
        东北地区早在人类童年阶段就开始有原始人类生活的足迹,他们经由旧石器时代发展 进入新石器时代,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原始文化,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首先在辽河流域发现和发掘了辽宁营口金牛山洞穴遗 址、(注:张森水:《辽宁营口金牛山》,《中国远古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本溪庙后山洞穴遗址。(注:辽宁省博物馆等:《庙后山--辽宁本溪市旧石器文化遗 址》,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20世纪90年代末,又在松花江流域发现了位于我国境内 最北的旧石器早期遗址--黑龙江省阿城交界镇洞穴遗址。(注:于汇历:《黑龙江省 旧石器时代考古二十年》,《北方文物》2000年第1期。)据报道,通过对上述地区出土 的动物化石进行铀系法测定,可知其年代为距今26.3万-17.5万年左右。说明在旧石器 时代早期东北地区已经有原始人类生活。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随着人类征服自然 的能力增强,原始人类居地几乎遍布整个东北地区,仅是发现有原始人类化石的遗址就 有七处。这些原始人类被命名为“鸽子洞人”、“建平人”、“前阳人”、“榆树人” 、“安图人”、“青山头人”、“哈尔滨人”,已具有一定现代人的特征。有人认为东 北原始人类源于华北“北京猿人”,但是东北还有一种同样古老却具有地方特征的大石 器文化,(注:张博泉、魏存成主编:《东北古代民族·考古与疆域》,吉林大学出版 社1997年版。)这为人们探讨东北地区是否也可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提供了线索。
        直到距今5000年前左右,辽西地区原始氏族部落的文化发展较快,氏族成员之间出现 了明显的等级差别,红山文化东山嘴遗址和牛河梁遗址发现了大型祭坛建筑、女神庙和 积石冢,放射出辽西大地上第一道文明曙光。苏秉奇在研究了红山文化的陶器之后,认 为在距今五六千年间,关中仰韶文化的一支与辽西红山文化的一支各自向外伸延,在河 北的西北部相遇,然后在辽西大凌河上游重合,红山文化坛、庙、冢就是它们相遇后迸 发出的“火花”所导致的社会文化飞跃发展的迹象。(注:苏秉奇:《辽西古文化古城 古国--兼谈当前田野考古工作重点和大课题》,《辽海文物学刊》1986年第1期;郭 大顺:《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积石冢的发现和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中国 历史学年鉴》1987年。)可见,生活在中华大地各地区的人群彼此进行文化交流由来久 矣。
        新石器时代,东北各地文化面貌已呈现出地区性差异,发展程度日趋不平衡。中原进 入国家时期后,东北各地发展不平衡的特征越发突显。东北的南部地区几乎与中原同步 进入文明社会,东南部、中部和北部地区,原始文化发展水平明显落后,并呈现出递减 的趋势。由于越向东北方向气候越加寒冷,受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限制,原始文化发展 速度也越缓慢。东北的中部、北部和东北部等绝大部分地区的居民,则长期停滞在原始 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并逐渐按地域形成三个不同经济生活类型的原始集团,即中部和 东部的秽貊集团、东北部的肃慎集团、西部的东胡集团,分别以氏族部落的形式向中央 王朝称臣纳贡,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
        在中原早期国家时期,中原王朝就开始对东北地区有一定的政治统辖关系。夏商时期 ,辽西地区文化被认为与先商文化有密切关系,亦有史学家提出商朝起源于辽西,认为 与红山文化有渊源关系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先商文化,即夏代的商侯文化遗存。(注: 金景芳:《商文化起源于我国北方说》,《中华文史论丛》第7集;张博泉:《关于殷 人的起源地问题》,《史学集刊》1981年复刊号。)商王朝统治时期,某些方国的领域 可能已到达了辽西。商末周初,殷贵族箕子率5000族人迁入东北南部地区,建立了奴隶 制地方政权(后称朝鲜侯国)。西周曾封韩侯于东北,管理当地的少数民族事务。到战国 中期,燕昭王以大将秦开北伐东胡,东击朝鲜,史称扩大疆宇三千余里,“置上谷、渔 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注:《史记》卷110《匈奴列传》。)其中辽东 、辽西郡和右北平郡的一部分在东北地区。朝鲜侯国被迫退缩到朝鲜半岛的北部。燕国 官吏、军队、百姓随着郡县的设置大批进入东北地区,建立起中原式封建政治、经济制 度,这不仅对中原王朝在东北区域的统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当时乃至后来东北各 少数民族的发展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