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义和团运动前后的教会学校(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史哲》 吴梓明 参加讨论

    “雅礼学会”于 1901年诞生。由于耶鲁大学基督徒学生热衷参与“学生志愿服务运动”,在1900年初的一次宣教会议中,几位耶鲁的学生提出须向海外宣教,并倡议重新成立“耶鲁海外宣教团”(Yale ForeignMissionary Society)[5](P125)。他们获得校方的支持,更得到毕海澜教授(Prof.Harlan Page Beach)的大力推荐,决定把中国作为耶鲁大学学生海外宣教团的第一优先地点。“耶鲁大学中国差传会”(Yale Missionin China)终于1901年6月25日举行成立大会,并推选了毕海澜教授为首届主席、德本康(Lawrence Thurston)为首届秘书。这一机构后来在中国的正式名称是“雅礼学会”,或称“雅礼中国协会”(Yale-ChinaAssociation)。“雅礼”一名就是“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在中国翻译出来的名称[15](P79)。
        “雅礼学会”为何选择在华中开展工作呢?原来也是经过一番考察才决定的。义和团运动前,美国海外传教会曾差遣不少传教士往山西宣教,大部分均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杀;事件后,耶鲁学生海外宣教团认为必须重新选定宣教地点及工作方向。于是,他们派遣了德本康来到中国考察。德氏认为当时山西的排外气氛仍然十分高涨,不适宜开展传教的工作。另一方面,德氏认为,宣教团在中国从事有关教育或医疗工作,更能适合中国社会的需要。经过两年多的考察,终于在1903年6月20日的会议中,以25票对1票,决定选择华中地区湖南省的长沙作为耶鲁在中国工作的据点[16](P33)。雅礼学会在长沙办学的工作初时并不顺利,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在1906年9月开办一所中学,叫“雅礼学校”(Yali Union Middle School),最初只收得学生24名。或许是受义和团运动的影响,雅礼学校简介中说明:雅礼学会的教育方针是以“扩宽学生知识,塑造学生个性,培养对大清皇帝和国家的忠诚”为宗旨的。“(雅礼学校)虽然是一间基督教学校,但它是超越宗派性的,也不会强迫学生接受任何基督教教义”。在学校内,学生拥有完全的宗教自由或可参与任何的宗教活动[16](P49)。雅礼学校于1914年改称“雅礼大学”(Collegeof Yale-in-China),1926年因内战影响并于武汉华中大学。另一方面,宣教团成员之一胡美医生(Dr.Edward Hume)也于1907年在长沙创办“雅礼医院”(Yali Court of Medicine,后正名为Yali Hospital),1908年增开护士学校。清政府被推翻后,胡美医生即与新政府官员及当地绅士进行洽商,共同推动中国医疗教育,更于1914年与湖南绅士章继诗的湖南育群学会签订一份《湘雅合作协议》(Hsiang-Ya Agreement),共同筹建“湘雅医科大学”(Hsiang-Ya School of Medicine),提供医疗、教育及研究课程[16](P182)。1927年医科大学改称为“湘雅医学院”(Hsiang-Ya Medical College),1929年亦并入华中大学。
        雅礼学会在华活动中心自1949年后转到香港,迄今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内仍设有“雅礼中国协会”及“中国语文研习所”(Yale-in-China Chinese Language Centre),继续为促进中美两国学术文化交流发挥作用。“雅礼学会”从1901年至今,也有100年的历史了。
        还应该指出的是,义和团运动促成了中国教会大学的联合运动。义和团运动后,传教士当中比较流行一种看法,认为义和团的排外态度主要是出于中国人的无知,对传教士的信仰不了解。因此,他们认为教会学校应积极推动教育事业,帮助中国人消除排外的心理。并且,教会学校必须互相合作,以促进中国基督教教育迅速而有效的发展[5](P105)。另一方面,义和团运动确实带来了华北地区传教事业严重的破坏。传教士所办的学校,多有受到严重的毁坏,譬如北京的汇文大学和通州的潞河书院,校舍毁坏不堪,必须重新盖建。两校同时得到清政府的赔偿,于是考虑联合重建新校园的事宜。先是在1901-1903年间,北京的美国公理会、美国长老会和英国公理会等差会共同商谈在华北教育联合会(North China Education Union)内合作,决定将歌顿纪念神学院(Gordon Memorial Theological College)、洛克哈特医学院(Lockhart MedicalCollege)及潞河书院合并组成华北协和大学(North China Union College)。华北教育联合会逐渐取得了不同差会的信任,成了不同宗派间在教育合作上的一个好榜样[5](P108)。后来的燕京大学就是由汇文大学、华北协和大学及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在1919年合并而成的,其间自1901年至1919年近20年之久,经历无数次的会议、磋商及谈判。在联合的方式、细节等问题上,更重要的是在校名的确定及校长人选的聘任问题上[17](P50),曾经遇到过很大的困难。这些困难证明了联合基督教大学的运动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而义和团运动可以说是在达成联合差会/教会办学事宜上间接地担当了推波助澜的任务。
        另一个案例是山东地区的几个教派所进行的教会大学联合运动。在山东各个差会中,美国北长老会和英国浸礼会在基督教教育方面的工作着力较多。1900年前,美国长老会在登州设立文会馆(Tengchow Boy's High School),在济南也设立一间医学院(Medical College);英国浸礼会则在青州建立了培真书院(Tesingchow Theological Institute)和广德书院(Tsingchow Boy's Boarding School)。这些教育机构在1900年前隶属不同的差会,互不统属。如前所述,虽然有些传教士提出联合办学及成立基督教联合大学的建议,但各个差会显然没有任何具体的联合行动。义和团运动带来的冲击却成了促进联合运动的新动因,开始使各差会的联合行动成为可能。正如一位传教士的描述:“直到义和团兴起的年代,尽管英国浸礼会传教士与毗邻差会的传教士有着极为友好的关系,但彼此都有界划明确的传教区域,各有自己的布道活动和教育工作。但是上帝……他用义和团的爆发让各个差会亲密地走在一起,给它们机会来计划新的合作事业。……他们就此形成了一种更为紧密的伙伴关系。”[18](P61-62)1902年6月13日,美国长老会和英国浸礼会均派代表出席在青州举行的会议,并共同草拟了一份称之为《联合教育工作基础》的文件。内容是彼此同意在经费平均负担的原则下,将三个学院联合起来。这三个学院分别是:属于美长老会的潍县人文学院(广文书院)、属于英浸礼会的葛罗神学院(即以前的培真学院)和在济南的医学院。这所联合大学命名为“广文学堂”(英文为Shantung Union College,直译为山东联合大学或山东协和大学),1904年改称为“合会学府”(英文为Shantung Protestant University,直译为山东新教大学),联合大学仍分三科(即三个学院),分别在三个地方授课。位于潍县的人文学院仍称为“广文学堂”(英文仍沿用Shantung Union College),位于青州的神学院则称为“神道学堂”(Union Theological College),位于济南的医学院则称为“共合医道学堂”(Union Medical College)。1909年又改称为“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英文为Shantung ChristianUniversity)。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中、英文的校名均是突出了“联合”(Union或可译作合会、协合及共和)的意思,表明这就是“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的特性之一。1915年,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校务委员会通过选用“齐鲁大学”(英文是Cheeloo University)作为校名,意思是说明这是齐鲁地区的大学[18](P126)。至1917年,校址才正式定在济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