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代东北沿岸在地缘政治概念中的演变(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南学术》 林珍珠 参加讨论

京师谷物供应和清朝粮食管理
    尽管上述的研究着重说明承德和沈阳这两个陪都在战略和礼制上的意义,但它也加强我们认识清当局在战略和后备意义上对北京的极度关心。因北京是养活京城民众和维持整个帝国政府运转的农产区的田赋钱粮的首要集中地。这种关心当然集中在军事粮草的调度,京师粮食供应的可靠,还有全国粮食供应系统的统一管理。在整个夺取天下期间及其后,东北沿海地区一直处于严格的军事管理和政治监视下,绿营水兵基地同清八旗兵的军营同样分布在沿岸以保卫通往北京和沈阳的河道入口。对海上贸易的严格监视甚至一直维持到平定天下、清朝实行开海贸易(1684年)之后。清政府继续使用内陆关卡以监视东北的私营贸易和航运。这和新设的海关形成鲜明的对照,设立海关有利于东南四省贸易和航运的发展(注:参见黄国盛:《鸦片战争前的东南四省海关》,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
    北京所具有的战略中心意义的一个重要侧面在于它对战略粮食的管理和储藏保管(注:李文治、江太新:《清代漕运》,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彭云鹤:《明清漕运史》,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京师的粮库不但供应北京的清朝文武官署, 而且还为直隶安全提供重要的粮食保障。直隶是京师所在的省份。但是由于雨旱不均和河道淤寒、泛滥成灾,当地的谷物生产出了问题。对这些粮食供应问题的担心,自然促成了清政府解决京畿安全的方法。他们成立了防卫部队(注:李明珠与Alison Dray-Novey:《清朝对京师粮食安全的保卫,国家、市场和警察》,见《亚洲研究杂志》,第58卷,第4期,第992-1032页。(Li, Lillian M, and Alison Dray-Novey. 1999. Guard Beijing's food security in the Qing dynasty: State, Market, and polic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58,4:992-1032.)),沿大运河北段和东北地方沿岸布置军事力量,并在全省各地建起地方粮仓(注:魏丕信:《中国18世纪的荒政史》,翻译,重编,斯坦福: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Will, Pierre-Etienne. 1990. Bureaucracyand fanine inb eighteenth-century China. Trans. Elborg Forster. Rev. ed. Standtord University Press.)魏丕信:《关于18世纪广东市场和市场原理的讨论》,见《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1997年版。(Will, Pierre-Etienne,1997. Discussions about the market-place and the marketprinciple in eighteenth-century Guangdong.))见《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1997年版。))。这些担心还促成了大运河上漕粮运输的细心管理,并且为之组织了经改进过的官方和半官方的驳运船队。若运河北段水位过低、漕船无法通过,则使用小驳船(注:大卫·E·凯利:《教派和会社,清代贡米船帮中Luo教的演变,1700-1875》。哈佛大学1986年博士论文。(Kelly. David E. 1986. Sect and Society. The evolution of the Luo sect among Qing dynasty grain tribute boatmen, 1700-1850. Ph. D. diss. Harvard University.)林珍珠:《遥控,道光皇帝对大运河危机的治理,1824-1826》,密执安州安阿柏:密执安大学中国研究中心1996年出版。(Leonard, Jane Kate. 1996. Controlling from afar. The Daograng Emperor's management of the Grand Canal crisis, 1824-26. Amm Arbor MI.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Publications,University of Michigan.))。政府使用运河运粮,比起私人贸易和航运,乃至地方农业部门需用运河的水源时,总是享有优先权的。
    从清初重修大运河一举可以看出:在直隶战略优先权是给予粮食运输部门的,1683年统一台湾后,康熙皇帝马上着手恢复大运河的雄心计划。清代运河工程人员疏浚了直隶的河流并改变河道,以便它们在天津和海河汇合。同样,在淮安大运河和黄河的交汇处周围,另一个雄心勃勃的重修运河工程,在水利专家靳辅指导下,创造了大大改观和具有复杂的机制的水利系统。运河行政管理上的重要组织的改革与征粮和运粮方面的效率提高,是两项在清朝自始至终由皇帝亲自抓的大事(注:林珍珠:《摇控,道光皇帝对大运河危机的治理》(1824-1826),密执安州安阿柏:密执安大学中国研究中心1996年出版。(Leonard, Jane Kate. 1996. Contrtolling from afar.The Daoguang Empreror's management of the Grand Canl crisis, 1824-26. Ann Arbor MF. Centerfor Chinese Studies Publication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大运河的粮食运输系统是清朝谷物供应管理的基石,它当然对于供给京师粮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它对规模更大的全国性粮食供应也是同样不可少的,这个系统涉及方方面面,要想方设法保证粮食可以运达,在维持民食同时应付紧急救济和军需。这种制度一般地是依靠地方政府以各种形式买卖、储藏及分配粮食,以及通过私商、市场、分销系统来储存和因地制宜地分配粮食(注:全汉升与Ricard A. Kraus:《清朝中叶的米市和交易:一篇关于价格历史的论文》,麻省坎布里奇: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1975年版。(Quan Hansheng and Ricard A. kraus. 1975. Mid-Ch'ing rice markets and trade: An essay in price history. Cambridge MA: 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 Harvard University.))。换言之,国家和私商团体就地联手解决粮食供应紧急需要。渐渐地到了18世纪末,国家越来越依靠私商、市场和分配渠道来应付地方和大区域的粮食需要了(注:Millard, James A:《关外:清朝中亚的经济、种族特点和帝国,1759-1864》。斯坦福: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Millard, James a. 1998. Beyond the pass. Economy, ethnicity, and empire in Qing Central Asia, 1759-1864.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Perdue, Peterc:《清朝廷和甘肃粮食市场,1739-1864》,见李明珠与罗友枝编:《从经济观点看中国历史》,1992年版,第100-125页。(Perdue, Peter C. 1992. The Qing stade and the Gansu grain market, 1739-1864. In Li and Rawski, eds. 1992, 100-125.)魏丕信:《关于18世纪广东市场和市场原理的讨论》,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1997年版。(Will, Pierre-Etienne. 1997. Discussions about the market-placeand the market principle in eighteenth-century Guangdong. Zhongguo Haiyang fazhan shi lunweiji. Taibei: Sun Yat-sen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s and Philosophy, Academia Sinica.)魏丕信:《养民:中国1650-1680年间的义仓制度》,安阿柏:密执安大学:中国研究中心1991年版。(Will, Pierre-Etienne and R. Bin Wong with James Lee. 1991 Nourish the People. The state civilian granary system in China, 1650-1850. Ann Arbor: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纽约州伊色佳,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Wong, R. Bin. 1998. China transformed.Historical change and the limits of European experience.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