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作史当做不朽之业,历尽艰辛,坚持著史的传统 我国的历史记载之所以能持续不断,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就是史家把史学看做“名 山”事业的优良传统。[2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写史是“藏之名山,传之 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其意是把作史当做不朽之 业,为此可以生命为代价。正是这种深刻的历史意识、自觉的史学意识和对历史撰述的 责任感促成了我国修史传统的形成,而那些丰富生动的史籍就成为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 载体。从这个意义上看,这种著述传统不再是个人不朽的事业,而是对我们民族繁衍发 展历程的自觉记述。 (四)史家才、学、识三长和史德的修养 这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中关于史家修养的几个重要范畴,从刘知几到章学诚基本上建 构了我国古代史家修养的理论。史家修养包括很多方面,上面谈到的博学的传统、善恶 必书的传统、批评创新的传统等都构成史家修养的一个方面。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史 德》篇中明确提出“史德”,认为史德即“著书者之心术也”,主要强调了史家不要以 个人好恶影响对历史客观性的反映。我们今天不仅要以此为自我修养的准则,还要继续 探索如何在现实条件下赋予它以更科学更具有实践意义的内涵。如已有学者强调继承我 国古代“良史”的忧患意识传统,瞿林东的《史学与“良史之忧”》(注:《天津社会 科学》1994年第2期。)、夏乃儒的《中国古代“忧患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注:《上 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等,这反映了当今历史条件对史家的要求。有的学者 针对当前史学和一些历史学者在某种程度上的自我迷失,发出史魂归来的呼吁。[22]史 魂即是史德,强调了史家的人格修养在当代史学中的重要性。 (五)注重文字表述的传统 对史著文字审美要求传统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对《左传》、《史记》、《汉书》、《 资治通鉴》等几部名著的评述上。特别是《史记》,把历史学和艺术性的表述巧妙地结 合起来,开创了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古人作史, 有不待论断而于叙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刘知几也曾盛赞《左传》叙事 之美。这些关于史著文字审美要求的经验和理论,是我们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白 寿彝先生在他的很多著作中都是把历史文学单独提出加以讨论的,他认为,我国的史学 家,有不少在历史文学上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也有人对历史文学做了理论上的探讨。 在历史文学这方面,我们有优良传统可以继承,并且应该发扬。他还认为,历史文学是 史学内容的构成部分,并且从“闳中肆外”与“艺术加工”两方面初步总结了历史文学 的写作经验。[23]这不仅指导了在新时期的历史文学的创作,而且在创作界和学术界引 发了对历史文学审美属性的理论探讨。但目前来看,这个领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总结, 如历史传记与传记文学的关系、史学与文学的关系、历史叙事理论等。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也在当今的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 古代史学民族史撰述的传统。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白寿彝先生的功绩不可磨灭。他在 《中国通史》导论卷中深入发掘了中国史学上重视民族史撰述的传统,总结了自孔子、 司马迁以下,史家重视记载少数民族的历史眼光和对待少数民族问题的理智态度,对两 千年来的传统进行了系统梳理,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在对具体史家和史著进行研究时, 一些研究者也开始注意分析古代史家的民族思想、国家统一思想等,说明这既是历史思 想传统的总结,也是撰述传统的总结,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陈其泰的《史学与民族精神 》(注: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是近年来对史学传统中的民族精神阐发得较为深入的专 著。这个传统在今天的社会形式下仍需研究,这对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精 神的弘扬都是至关重要的。 注重实践,敢于创新的传统。我国古代优秀史家不仅从历史文献中获得史料,还注重 到自然、社会中去寻求历史真迹,丰富历史记载,而且他们都是敢于批判,善于继承, 于史书体裁、史实考证或史学观点上能推陈出新,有所创建的。对此,近代史家已有多 方面的继承和发扬,我们今天如何从实践中获取新认识或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认识,都 是需要进一步学习的。 总的来看,人们从不同角度总结了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提出了不少创见,并逐步走 向新的理论高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开始结合时代特点阐明史学传统的精神 内涵,把史学传统与民族精神、人文精神、历史精神结合起来研究,视野更加开阔,开 始形成了有系统的研究。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史学的性质、功能和特点展开新讨 论,进一步明确了认识。如施丁论史学经世的传统,不仅把它的具体内容归纳为7个方 面,还进一步提出了史学经世的要求:直书实录、博古通今、端正学风和提高学识,[1 8]这实际上是用联系的方法使人们更加辩证地认清经世传统的特点。三是对各传统之间 的关系作了探讨,如求真与致用[24],求真与经世[25],明道与求真、经世[26]等。四 是开始从继承史学传统的目的转向探讨当今史学的发展趋向。 但是,也要看到有很多问题的研究还需要各学科的合作才能完成。我们研究传统不仅 是从中获得一些抽象的认识,还要具体研究这些传统在历史观点、史料学、历史编纂学 和历史文学中的不同表现,在史学不同发展阶段所起的不同作用等;既要揭示历史进程 的复杂性、丰富性和生动性,还要深入到传统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经不同层次的概括 、抽象,最后将各个方面关系的多样性统一表述出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