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章开沅 参加讨论

该书是在大量实证工作基础上写成的,而作者又是名符其实的爱达荷地方史的权威,但其著作却丝毫没有学究气,也不像某些美国学者那样喜欢以庞大的理论框架与繁琐的概念术语来炫耀自己。这本书,朴实无华然而引人入胜,很快就把读者引入当时的历史情境。
    导言是如此开头的:“1848年1月在萨克拉门托山谷(Scramento Valley)转动水车的萨特尔溪(Sutter's Millstream)发现金子,消息如野火般蔓延,接着是有历史意义的运动--49年淘金潮……墨西哥人、南美人、欧洲人和中国人加入美国人的淘金热潮。1853年以前来美国的华人不超过50。随后他们乘船到来,1865年开始雇用华人修建铁路。他们由于提供廉价劳动而受欢迎。1868-1869年冬天筑路步伐加快。爱尔兰移民在联合太平洋(The Union Pacific),华工在中央太平洋(The Central Pacific),与时间、大自然及印第安人奋战。”爱达荷华人往事就这样揭开帷幕。
    然后笔锋一转,时间跨越百年。“1969年5月10日,在布里格汉市(Brigham City)以西29.5英里,金穗国家遗址(the Golden Spike National Historic Site),献建一座游客中心,纪念百年以前由联合太平洋与中央太平洋两家公司修建的太平洋铁路的竣工。”这条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的建成,对西部边疆大开放的成功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其自然环境之恶劣,地质结构之复杂,极大地增加了工程的艰苦,何况当时筑路一切都得靠手工完成。
    在一百年的时间里,荒漠变为沃土,旷野城市林立,西部不仅与东部互补,而且成为取代东部的新兴经济发达地区,促成了美国傲视全球的繁荣。饮水思源,美国人没有忘记历史,而这段历史就有数以万计的勤劳华工参与创造。
    作者以平实的笔法叙述:在雇用华工之始,筑路工程的监督说,“我不会用中国人,不会对华工修建的铁路负责”,完全是一副傲慢白人的嘴脸。但是作为“四巨头”(Big Four)之一的加州承包商克罗克(Charles W.Crocker)却表现出高见卓识。他打断了监督充满偏见的话,满怀信心地说:“中国人既然能够建成长城,他们就一定能够建成铁路!”一锤定音。随后1万广东工人披星戴月,筚路蓝缕,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和原始的工具把铁路穿过极其坚固的花岗岩地区,在北美辽阔的荒原上完成了类似中国长城的伟大工程。克罗克在加州议会上发表演说,强调铁路的建成应归功于被轻视的华工,“归功于他们显示出的忠诚与勤勉”。
    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艾尔松自然没有忽视华工本身的弱点,以及某些中国商人对他们的重重盘剥,特别是由种族歧视而演发成的一拨又一拨排华逆流。但她始终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历史的公正,并且摘引了1869年刊登在《科学的美国人》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美国应当公正地面对华人问题,并及时立法以求吸引与运用这些新加入我们的人口。有些人坚决后对华人入境,这种反对其基于毫无根据的偏见,因此政府的政策应该为每个种族和地区的移民打开大门。我们现在应该向中国人闭关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我们以前曾说过中国人聪明、勤快、节俭和守秩序等性格,因为我们确知中国人的品格显然已达到过去我们被教导的公民准则的水平……中国人想为我们工作,我们也需要他们,现在应当迅速停止他们以前所受到的苛遇。让我们欢迎他们!”
    西进和华工的故事就是这样开讲的。正仿佛现今圣路易斯那座横跨密西西比河的拱形建筑(Arch),它既是美国东部和西部的分界线,也是西进运动的起点。
    美国早期的西进运动是一首悲壮的史诗。1843年将近1000个男人、妇女、儿童,120辆车,5000头家畜在密苏里的小榆树林(Elm Grove)集中出发,他们怀着各种各样美好的西部梦想,迈上2000多哩漫长而艰险的征途。1848年加州发现金矿,更像巨大的磁石一样,在其后数十年吸引着30万人循着荒凉崎岖的俄勒冈小径来到西部。一个早期移民在日记上写道:“我记得很清楚,当父亲说我们要到俄勒冈时,邻居一片喧哗。他们告诉他,他的家庭将会被印第安人全部杀死,即使逃过印第安人,也会饿死、淹死或失踪于沙漠。但父亲着手工作以后丝毫没有退缩,他勇往直前,为旅行做准备。”(注:移民Benjamin Franklin Bonney的日记手稿,1845年。)但邻居的话并非没有根据,仅1852年这一年,估计就有1/10移民死在途中。许多当时移民的日记证实,从普拉特河(Platte River)到拉腊美堡(Fort Lavamie)400哩路上,平均每哩有12座坟(注:Rick Steber,Oregon Trail Souveunir Book,Prineville,1992,p.12.)。我们找不到当时华人移民的日记或书信,但是一家地方报刊《爱达荷政治家》(每周3期)的头条消息,却描述了早期华人移民的到来:“对于老加州人如此熟悉的景观,中国人排成单行移动的长队,利用锹把的中部或是一根竹棍(扁担--引者),挑着装满麻袋的大米、筷子、摇椅和胶靴,昨天上午沿着爱达荷街道走着,引起旁观者极大的兴味……博伊西居民在1865年9月13日看见中国人走在去爱达荷的路上,很少理解他们正在目睹爱达荷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注:Arthur A.Hart,Basing of Gold-Life in Boise Basin,1862-1890,Historic Idaho Inc.,1993,p.22.)所谓重要意义就是指包括爱达荷在内的西部地区开发,以及美国由于西部大开发而走完的富强大国之路。
    正是这些用锹把或扁担挑着简单行李的华工大军,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与聪明才智积极参与了美国的西部开发,而且其中有些不毛之地首先是或主要是经由华人的艰苦奋斗,终于成镇成邑,且为城市化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所以作者深情地回忆说:“西雅图在1916年建立一个华人俱乐部,这是全美第一个此类组织。俱乐部的中心工作之一是与W.G.马格纳生参议员(Warren G.Magnuson)在取消排华律方面进行有效的合作。尽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华人对爱达荷的经济做出主要的贡献。”(In spite of mistreatment the Chinese have made a major contributionto the economy of Idaho)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