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可萨汗国和犹太教 可萨人信奉犹太教的史实散见于基督教作家,阿拉伯地理学家和犹太作家的著作中。其中最早的一份文献是阿基坦的朱斯马(Druthmarof Aquitaine)对马太福音的注释,写作时间约为843~864年之间。文献提到,"据我们所知,普天之下的各个民族里,都有基督徒生活于其中。即使在Gog和Magog人,即自称为Gazari的匈奴人中也是如此。亚历山大大帝曾经称许这些人是最勇敢的部族。这一部族已经行了割礼,遵从犹太教的一切信条。但是,源于这个部族的7 支部落之一的不里阿尔人(Bulgars)现在已经接受了洗礼。 "(注:Christian Druthmar, ExpositioinMatthaeumEvangelistam, Patrologiae cursuscompletus,series Latina,Migne,Paris,1846.)此后, 阿拉伯地理学家如Ibn al-Faqih,Ibn Rusta 等都提到可萨人成为犹太教徒。但最重要的史料包括以下三份: 1.Vita Constantini由可萨可汗发给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的信,写于880年左右,记叙了发生于可萨汗廷的一场神学争论。 (注:T.Lehr-Splawinski,Zywoty Konstantyna I Metodego(Obszerne),Poznan,1959,p.27ff.)举行这次论争的原因是"犹太人想说服我们接受他们的信仰和习惯,萨拉森人(阿拉伯人)以和平和众多的礼物引诱我们成为伊斯兰教的信徒。因此,可汗写信给拜占庭皇帝,出于我们以往的友情,希望皇帝派遣一名博学之人来汗廷解释基督教教义,倘若这位拜占庭使者能够击败犹太人和萨拉森人,我们将皈依您的信仰。"最后,经过一番争论,犹太拉比获胜,可萨及其部族从此成为犹太教徒。 2.剑桥文献(Cambridge Document)约作于949年, 是住在可萨汗国的一位佚名犹太人写给西班牙的犹太名臣沙普鲁特的信。(注: N.Golb,O. Pritsak, KhazarianHebrewDocumentsoftheTenthCentury,Ithaca,1982,p.106~114.)在信中, 犹太人被说成在某个年代经过亚美尼亚到达可萨居住区,他们和当地的可萨人融合,但基本上保持着祖先的信仰,后来,有位身居高位的犹太军事领袖在虔诚的妻子和岳父的支持下,开始力图恢复传统的信仰。这一做法激怒了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为此,这位军事领袖召集三方人士进行宗教辩论以解决纷争。后来,可萨人求教于保存在山洞中的犹太经典,信仰犹太教的可萨人全部回到以色列,此后,犹太人开始从伊朗,伊拉克和拜占庭移居到可萨汗国。 3. 可萨国王约瑟(Joseph)给沙普鲁特的回信(注:N.Golb, O.Pritsak,Khazarian HebrewDocumentsoftheTenth Century, Ithaca, 1982,p.75~95.)信中这样写道,当时,可萨的布兰可汗是一位智慧和敬畏上帝的人,他赶走巫师和偶像崇拜者。后来,上帝使他做了两个梦,使他明白上帝的启示,于是他召集王子,奴隶和全体部落成员,皈依了犹太教。按照第二个梦的指引,他为耶和华建立了神庙,并在阿塞拜疆发动战争,以获得建庙所需的费用。拜占庭皇帝和穆斯林哈里发听到此事,分别送给他许多礼物,企图改变它的信仰,于是,举行了一场宗教辩论,犹太学者获得胜利。此事发生在约瑟之前340 年。 可萨人究竟在何时正式信奉犹太教,我们还不能够确定,只知道大致在8世纪中叶。那么,可萨人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皈依犹太教呢? 汤普逊在《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中写道,"喀扎尔人(可萨人)采用犹太教作为他们的宗教这一特殊的事实,比一个鞑靼部族的迅速吸收文明,更觉奇怪。但这是一项聪明的措施。因为喀扎里亚(khazaria)位于巴格达的伊斯兰教哈立法国家和基督教拜占庭之间,他遭受双方根据利害关系发出的巨大压力,它就用这种妥协方法规避他们;同时,还有另一种利益,即吸引犹太商人到阿斯脱拉罕市场来,以便特别促进喀扎尔人的商业。"(注: 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 商务印书馆1987 年版,第426页。)这段话可谓道破了可萨人信仰犹太教的天机。可萨汗国统治的中心地区是伏尔加河下游和顿河盆地。它的崛起,得力于他沟通东西交通的地理位置。而这条商路的重新开辟,实为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商业战争的结果。在750年前后, 阿拉伯人已完全控制红海,波斯湾和横跨大陆的亚洲商路,他们就从对拜占庭的贸易中榨取捐税,迫使希腊商人付出高价。所以,拜占庭帝国努力使经过中亚而不受阿拉伯人控制的北方商路开放。后来,人们逐渐采用了另一条更北的北方商路。这条路线自印度和中国,沿阿姆河顺流而下,到咸海,绕里海北岸,过乌拉尔河口的萨拉坎谷,达伏尔加河河口的伊铁尔,从那里上至萨来,于是,下行顿河到亚速夫海的罗斯托夫。这条路有三项优点:不受阿拉伯人的控制;能避免山区部落的抢劫;几乎全部是水路。随着越来越多的商队来往于这条北方路线上,可萨首都伊铁尔成为繁荣的国际商业城市,商业税收成为可萨汗国最重要的财政收入。 商业利益促使可萨可汗和拜占庭结成盟友。从610年至641年,可萨人协助拜占庭希拉克略皇帝同波斯人作战。从7世纪中叶开始, 双方又联手抵挡波斯帝国的扩张,拜占庭的东北边境依靠可萨汗国的存在免受了阿拉伯人的侵扰。但是,可萨汗国不仅是东西贸易的重要中转地,又是南北贸易的要冲。北欧人,斯拉夫人和阿拉伯人统治下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贸易通过伏尔加河上的航线完成。19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已经在这条南北航线的附近发现了数以万计的8至11世纪的阿拉伯钱币。 奴隶是这条商路上最主要的商品,伊铁尔是当时重要的国际性奴隶市场,大量的斯拉夫奴隶经由这里运往西亚和北非。据《世界地志》记载,"伊铁尔城分两部分,居西者国君及其战士,居东者伊斯兰教徒及偶像教徒。"(注:转引自龚方震:《中外关系史论丛》第6辑, 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1页。)757年,阿拉伯人击败可萨军队, 迫使达干可汗(TarkhānKhāqǎn)请求媾和,此后双方在达格斯坦地区形成对峙局面,战事平息,更多的伊斯兰教商人开始活跃于伏尔加河流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