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余论 唐代是中西交通繁荣的时代,在这一时期,犹太人曾经从海路和陆路进入中国,对此,中外学者已经达成了一致的结论。但是,犹太人是从那里出发?经行哪些路线,怎样进入中国?他们在中国分布的情况如何?从事哪些职业?由于可供征引的文献和文物太少,至今,我们仍无法对这些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本文试图提出这样的论点,在唐代,可萨汗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同中国相连,因此,犹太人或可萨的犹太教徒可能从可萨汗国出发,经过从中国到拜占庭的北道入华。 这一问题牵涉到犹太史,可萨史,中国史乃至唐代丝绸之路上的诸多环节,本文所能做到的只是提出问题,为此,我想对如何进一步研究提出一些想法,以求教于对此问题有兴趣的专家学者们。 1.在唐代史料中,可萨一直被称为突厥可萨。 可萨人深受突厥文化的影响,即使在皈依犹太教后仍然保留着许多突厥人的习俗和意识。例如,在可萨全境出土了许多的带有太阳标志的护身符,它们很可能同突厥的天神崇拜有关。[36]可萨可汗约瑟在写给沙普鲁特的信中,一方面称自己的部族是诺亚之子雅弗(Japheth)的子孙, 另一方面又解释说,可萨是突厥的十子之一,并说自己是突厥王。由此分析,可萨人的犹太教信仰,很可能是突厥的萨满教和犹太教的混合。那末,可萨人的信仰有哪些特殊之处?这种特殊的信仰是否会在他们居留的地方留下遗迹呢?对此问题的深入探讨也许将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唐代的文献。 2.可萨的犹太教徒很可能经过北道进入中国。通过文献和文物的互证,进一步了解这一路线上各个地区同中国和可萨的关系,都将对我们探索可萨犹太人的入华问题有所启发。例如,花剌子模是五十年代以来中亚考古成果最丰硕的地区之一。正如前文所述,可萨和花剌子模有密切的联系,花剌子模又是昭武九姓之一,曾数次入贡唐朝。追寻可萨人在花剌子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将有助于我们厘清可萨犹太人在北道之上的影响。 3.北道是丝绸之路三道中的通拂菻道,唐代中国同拜占庭的物质和文化交流超过了前代。可萨是拜占庭帝国的盟友和近邻,又是拜占庭商品的重要中转站。仔细分析流入中国的拜占庭商品的种类,来源,运输的渠道和人员,或许会帮助我们了解可萨人在中国同拜占庭的商品交流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从而增加可萨犹太人入华的证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