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美国对中国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反应和政策(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王立新 参加讨论

二、"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要决策者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罗氏一贯看不起中国,在当选总统前曾积极支持排华政策。上海总商会于1905年5月发出抵制警告后,罗斯福并未放在心上,不相信中国会无视美国在日俄战争期间对中国的"帮助"和"友谊"而与美国为难,因此忙于处理巴拿巴运河问题和调解日俄战争。后来在美国部分舆论的压力下,罗斯福才开始关注中国局势,面对各地兴起的抵制风潮,采取他处理国际关系的惯常伎俩,即"胡萝卜加大棒"的软硬兼施政策。
    这一政策大体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是罗斯福在美国国内运用行政手段局部改变排华苛例,减少对华人的歧视,通过满足中国的民族主义者最低限度的要求,缓和中国人的愤怒,瓦解抵制运动。这是"软"的一面。二是通过驻华外交官,主要是公使柔克义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取缔和镇压抵制运动。这是"硬"的一面。
    美国政府的首次反应大致是在5月16日接到美国亚洲协会致罗斯福的信之后。5月26日,美国国务院训令代理驻华公使柯立芝(J.G.Coolidge)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并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同时罗斯福也函告时在上海的美国新任驻华公使柔克义,除仍要严格禁止华工入美外,他将设法使中国商人、学生和游客获得尽可能公正礼貌的对待(注:保罗·A.瓦格:《门户开放外交家:柔克义生平》(Paul A.Varg,The open Door Diplomat:The Life of W.W.Rockhill),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1952年版,第61页。)。
    1905年6月24日,罗斯福总统发布行政命令:华工一律禁止入美,限商、学、游客及政府官员任便往来,予以最惠国待遇;工人虽严禁,但不准苛待,对例准入美华人谨防骚扰;对失礼于华人的政府官员,立即革职;此后在华使领官员所签护照非有确据不得驳退,但使领官员在为华人签证时必须严加考查(注:《清外务部档案》,转引自张存武:《中美工约风潮》,"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台北1982年版,第178页。)。罗斯福在命令中还要求美国领事官员"对所有单独或携带妻子及未成年子女来美的商人、教师、学生和旅行者以及中国政府各级官员表示最真诚、最明智的礼遇","如果因为美国官员的行为而导致来美华人的证件出现讹误,不得拒绝该人入境,相反,还应惩罚该官员"(注:蔡石山:《中国与在美海外华人》(Shih-shan H.Tsai,China and Overseas Chinese in the United States,1868),阿肯色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22页。)。7月9日罗斯福下令成立一专门委员会,研究修改苛例。7月14日,旧金山地区移民官员发出通知,将尽快为来美中国商人办理入境手续。
    但是,罗斯福的行政命令并不足以改变美国长期以来对华人的歧视和虐待。商工部长维克托·梅特卡夫(Victor Metcalf)是一个极端排华分子,他自恃有国会的支持,对罗斯福的命令阳奉阴违。因此很多美国移民官员并没有认真执行罗斯福的行政命令。一位滞留在旧金山的华裔银行家指出,移民局官员仍然对入境华人的证件百般刁难,而广州美国领事馆则干脆以需严加考查为借口拒绝为华人签发护照(注:德尔伯·麦基:《排华与门户开放政策》,第135页。)。显然,只要排华法律仍然存在,罗斯福的行政措施就难达到预期目的。因此罗斯福决定诉诸立法手段,敦促国会修改排华立法。1905年8月31日他致信加州国会参议员乔治·帕金斯(George C.Perkins),指出美国"条约和立法方面对中国人的不公正……是问题的全部所在,并且肯定是当前抵制美货的主要原因",而只要"国会在涉及中国商人、专业人员、学生和旅行者的立法和条约方面采取公正行动,使他们在合众国确实享有与其它国家同类人员完全相同的待遇,便几乎可以制止这次抵制美货运动"。因此,他请帕金斯在国会中发挥影响力,保证国会通过立法,除劳工应该禁绝外,给中国人"在美国访问和工作的一切方便"(注:埃尔廷·莫里森等编:《西奥多·罗斯福书信集》(Elting E.Morison and Others ed.,The Letters of Theodore Roosevelt),哈佛大学出版社1951年版,第4卷,第1327-1328页。)。10月20日,罗斯福在亚特兰大发表演讲,要求国会无论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还是为了"正义和公正"原则都要有所作为(注:《西奥多·罗斯福文集:总统演说和政府文件》(The Works of Theodore Roosevelt:Presidential Addresses and State Papers)第4集,纽约1909年版,第498-500页。)。
    12月5日,罗斯福在提交国会的国情咨文中再次呼吁国会修改排华立法。他在咨文中说:华工会带来不公平竞争,因此必须严禁,但是华工以外的中国人应允许自由来美。罗斯福在咨文中提出,为了避免劳工来美,可以对来美华人进行文化测验,由各地领事官员而不是移民官员负责。罗斯福指出,排华政策与门户开放政策是矛盾的,"作为一个民族,我们一直在大谈中国的门户开放,我们也希望,同时也一直理直气壮地坚持中国人必须公正地对待我们,可是,我们不能要求中国人对我们做我们不愿意对他们做的事情。"(注:美国国会编:《总统咨文和文件汇编》(U.S.Congress,A Compilation of the Messages and Papers of the President)第15卷,纽约1902-1908年版,第7009页。)
    总的来看,罗斯福的努力是失败的。这主要是因为国会在排华分子的操纵下,顽固坚持排华政策,拒绝修改排华立法,因此其行政措施不足以改善在美华人的状况。但是在中国,美国外交官向清政府施压的活动却获得了相当成功。这主要是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的"功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