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世界遗产问题的相关思考 本文涉及到的有关世界遗产相关概念和理念可由图1得到说明: (1)图中申报世界遗产的前提是项目自身具有突出的世界级价值。 (2)遗产地的重建景观必须根据完整和详细地描述了原有景观的资料,并且没有丝毫臆 测成分才可以被采纳(《行动指南》第24段)。重建景观是否符合“真实性和完整性”原 则,需经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论证小组进行慎重的考察和评价。(注:有关评价标准 的问题,有必要另作专门讨论。)遗产担负着“过去”,还需真实、完整地传承给“未 来”。 (3)现有的世界遗产单位在申报成功之后为了追求短期效益,无序开发,乱搭乱建,将 有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并进而取消其 “世界遗产”资格的可能。(注:《公约》第11条第4款规定,在出现下列情况时,世界 遗产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这些情况包括:遗产的蜕变加剧;大规模公共或私 人工程的侵入;城市或旅游业迅速发展计划造成遗产消失的威胁;土地的使用变动或易 主造成遗产的破坏等等。截止2002年6月29日,全球已有27个国家的33处遗产地被列入 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印度的亨比古迹群(Hampi Monuments),两座浮架桥梁的兴 建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危及遗产的完整性,于1999年11月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巴西的伊瓜苏国家公园(lguacu National Park),1999年3月,当地居民非法开辟 了一条公路,将公园一分为二。由于在永久关闭公路以及制订恢复计划方面没有令人满 意的进展,也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所以,已荣膺“世界遗产”称号的单位 也必须树立正确的遗产保护思想,切实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严格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 已经出现违章建筑返潮事实的单位,应以国外此类事例为镜鉴,拆除违章建筑,还遗产 以本来的面目。 5.结论 世界遗产作为一项全人类共同关心的事业,目前在中国正经历着社会大发展这一复杂 环境下的种种冲击和考验。地区经济要发展,旅游业被寄予了厚望。然而,“遗产”一 词本身折射出的最有价值的信息告诉我们--当代人承担着更多的厚望与责任,将遗产 的“过去”传递给“将来”。因此,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的世界遗产(以及更多 的国家级遗产)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和自然演变发展史这一载体的身份;如果更多的部门 和机构能以“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原则衡量现阶段在遗产地的所为;如果当代人勇于承 担更多的(同时也是必要的)责任,我们便能投诸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一现实难题以 更多的理解。 当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迅速扎根于各国政府和广大民众心中的 趋向化理念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世界遗产乃至国家遗产作为一种风景名胜或文化资源 ,同样也应遵循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利用的理念。科学地处理遗产利用与保护之 间的关系,保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遗产资源能够世代传承、永续利用,这无疑 应是实现当代人与子孙后代平等地享有遗产价值原貌知情权的唯一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陶世安。武陵源获黄牌的警示。人民日报海外版[N],2002-01-08(2)。 [2]卢新宁,杨雪梅。加强和改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N].人民日报,2002-04-30(2) . [3]KANEFUSA MASUDA.The notion of authenticity in relation to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A].Report of the Global Strategy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Expert Meeting[C].Amsterdam.The Netherlands.1998:39. [4]ICOMOS POSITION PAPER.Report of the Global Strategy Natural and CulturalHeritage Expert Meeting[C].Amsterdam.The Netherlands.1998. [5]HEINE,C.W.,1974,Suggestion Criteria for United States nominations of cultural areas to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and a list of potential United States nominations.Memorandum from Chief,Division of Historic and Architectural Surveys,to Associate Director,Professional Services,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National Park Service,Washington,DC,USA. [6]国家文物局法制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A].国际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 C].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 [7]潘江。国家公园析义[J].风景名胜,1999,(5):16-17. [8]谢凝高。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复兴山水文明[J].中国园林,2000,16(68):36-38. [9]张成渝,谢凝高。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J].人文地理,2 002,17(1):4-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