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略论唐代学术史的时代特征(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张国刚 参加讨论

三史学:注疏与创新
    隋唐五代时期的经学在注疏学上的成就固然不可小视,但相比于历史编纂学而言,似 乎后者的成就更加突出,不仅二十四史中的八部正史是这个时期编纂的,而且第一部史 学理论著作《史通》、第一部制度通史著作《通典》都出现在这个时期。从学术分类目 录看,史学最终从经学中独立出来了。唐代官修史馆的设立,标明国家加强了对史学编 篡和史学研究的控制。官方修史诚然使史学研究的条件包括资金、人员、资料等方面得 到改善与提高,修史规模也可以更加扩大,却也使史学更加容易受到现实政治的干预。
    隋朝及唐朝的学者对历史学的学科分类大致相同。《隋书·经籍志》分为正史(纪传) 、古史(编年)、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篇、职官篇、仪注篇、刑法篇、杂传、地理 、谱系篇、簿录篇,凡13个子目。这里有按照史书体裁分类的,也有按照史书内容分类 的。在《汉书·艺文志》里,《史记》侧身于春秋之后,《隋书·经籍志》则将《史记 》、《汉书》等列为正史类,史学的独立性得到了体现。《旧唐书·经籍志》基本上继 承了《隋书·经籍志》的分类法,也将史部分为13类,即“正史类一,编年类二,伪史 类三,杂史类四,起居注类五,故事类六,职官类七,杂传类八,仪注类九,刑法类十 ,目录类十一,谱牒类十二,地理类十三”(《新唐书·艺文志》同此),只是在名称与 顺序上略有调整。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正式设立史馆,设专职史家为直史馆和史馆修撰,是从事国家修 史工作和培养历史编纂人才的官方机构。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于科举考试设三史科 、一史科。三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指《史记》、《汉书》、《东观奏记》,唐代以《史 记》、两《汉书》(《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为三史。“凡史科,每史问大 义百条、策三道,义通七、策通二以上为第。能通一史者,白身视五经、三传,有出身 及前资官视学究一经;三史皆通者,奖擢之”[7](《选举上》)。科举考试要考史学科 目,自然促使读书人去研究这些史书。国家学校里也要讲授史书。比如,“凡弘文、崇 文生,试一大经、一小经,或二中经,或《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各一, 或时务策五道。经史皆试策十道。经通六,史及时务策通三,皆帖《考经》、《论语》 共十条通六,为第”[7](《选举上》)。总之,弘文馆和崇文馆这些贵族子弟学校里的 学生参加科考,所考的内容除时务策外,无非就是经、史二门。这样,就使无论是来自 国子等学的生徒,还是州郡举荐的来自民间的举子,都成为熟读史书的学人。唐代史学 人才的培养还依赖于家学的传承。著名史家李延寿继承了父亲李大师的事业,刘知几从 小就在家里培养了对史学的兴趣,史学家姚思廉、李百药也都有深厚的家学渊源。
    由于学校教育及科举考试的关系,社会上对于前四史的研究有很大的需求。又因受到 经学注疏学的影响,为前代史作音义与注疏的作品很多,形成了史学注疏学。其著名者 有《史记》三家注。司马迁的《史记》隋代以前已经有一些注本,隋唐时期注家蜂起, 主要有隋柳顾言的《史记音解》(30卷),唐许子儒的《史记注》(130卷)、刘伯庄的《 史记音义》(20卷)、王元感的《史记注》(130卷)、李镇的《史记注》(130卷)和《史记 义林》(20卷)、陈伯宣的《史记注》(130卷)、徐坚的《史记注》(130卷)、裴安时的《 史记训纂》(20卷)。以上注释都已不存,惟六朝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 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三书今天仍存。《隋书·经籍志》正史类著 录《史记》为“宋南中郎外兵参军裴骃注”。司马贞《史记索隐序》云:“宋 外兵参军裴骃,又取经传训释作《集解》,合为八十卷。”《新唐书·艺文志 》正史类著录司马贞《史记索隐》30卷。而张守节《史记正义自序》亦云成《正义》凡 30卷。可见,这几部书当初是单独流行的。南宋时书家为了省却读者翻检之劳,在刊刻 《史记》之时,将上述三书分散在《史记》本文有关词句之下合为一书,从而使《史记 》三家注得以流传于世,使中古学者研究《史记》的这份学术成果为世人所知。
    司马贞曾任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大约于开元七年(719)著成《史记索隐》。其《史 记索隐后序》列举前代对于《史记》的研究时说:“然古今为注解者绝省,音义亦希。 始后汉廷笃有《音义》一卷,又别有《章隐》五卷,不记作者何人,近代鲜有二家之本 。宋中散大夫徐广作《音义》十三卷,唯记诸家本异同,于义少有解释。又中兵郎裴骃,亦名家之子也,作《集解》注本,合为八十卷,见行于代。仍云亦有《音义 》,前代久已散亡。南齐轻车录事邹诞生亦撰《音义》三卷,音则尚奇,义则罕说。” 以上是隋唐以前对《史记》的注释情况。关于隋代以后:“隋秘书监柳顾言尤善此史。 刘伯庄云其先人曾从彼公受业,或音解随而记录,凡三十卷。隋季丧乱,遂失此书。伯 庄于贞观之初,奉敕于弘文馆讲授,遂采邹、徐二说,兼记忆柳公音旨,遂作《音义》 二十卷。音乃周备,义则更略,惜哉!”在谈到本人撰写的《史记索隐》时,司马贞在 《史记索隐序》中说:“初欲更改舛错,裨补疏遗,义有未通,兼重注述。然以此书残 缺虽多,实为古史,忽加穿凿,难允物情。今止探求异闻,采摭典故,解其所未解,申 其所未申者,释文演注,又重为述赞,凡三十卷,号曰《史记索隐》。”
    张守节大约生当武则天、玄宗之世,开元二十四年(736)所作《史记正义序》自称,“ 守节涉学三十余年,六籍九流,地理、苍、雅,锐心观采。评《史》、《汉》,诠众训 释而作《正义》。郡国城邑委曲申明,古典幽微窃探其美,索理允惬,次旧书之旨,兼 音解注,引致旁通,凡成三十卷,名曰《史记正义》”。可见,张氏作《史记正义》时 ,广泛搜集了各家各派的诸般载籍,包括地理、字书,加以采择,发明史地幽旨,兼及 注音解字。因此张氏作《史记正义》一书之前,不仅参考了裴骃的《史记集解 》,而且也应该看到了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并且针对其内容作了疏解,故邵晋涵说 ,“守节能通裴骃之训辞,折司马贞之同异”(注:邵晋涵《南江文抄》卷三《 史记正义提要》。参见程金造《史记正义与索隐关系证》,收入所著《史记管窥》第16 9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