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古报告的分类 考古报告集资料性和学术性为一体,这种性质使得考古报告的资料离不开研究,而研究又是以资料为基础的,如此截然将考古报告分为“资料式”或“研究式”是困难的。然而,考古报告因种种原因而有所侧重,或以资料为主,或以研究见长,或资料研究兼而有之,却也是实际情况。我们以为上述现象的存在,或是受遗存的特性所制约,或是因工作主持者的素质所决定,或被时间、经费等因素所左右。为了讨论的方便,依考古报告的侧重,试将考古报告分为资料式、资料研究式、研究式等3类。 1.资料式报告 《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主要由绪言、(第一章)发掘经过与墓葬概况、(第二章) 出土遗物、(第三章)结语、附表一、附录一(为青铜器铸造技术试析)等内容组成。报告 的侧重点是对文化遗存的研究,而多学科研究如体质人类学、动物、玉器质料、铜器成 分分析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均未收入该报告,并拟另行结集出版。《永城西汉梁国王陵 与寝园》(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永城西汉梁国王陵与寝园》,中州古籍出 版社,1996年。)主要内容有前言,(第一章)西汉梁国王陵,(第二章)保安山陵园,(第 三章)梁孝王寝园,(第四章)保安山二号墓,(第五章)保安山陵园小型汉墓,附表一~ 六、附录一、二(为金属器物鉴定和铁器、铜器的制造技术)等部分。《北宋皇陵》(注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北宋皇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主要有前言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陵墓分布,(第二章)北宋皇陵的勘察,(第三章)永定陵上宫的试 掘,(第四章)元德李后陵地宫的清理,(第五章)北宋皇陵碑志与生肖石像,(第六章)北 宋皇陵寺院,(第七章)北宋皇陵陵邑与相关遗迹、结语,附表一~五、附录一~三(为 北宋皇陵碑刻录文、明清时期的御制祭文、北宋皇陵出土墓志和墓记录文)等组成。 这几部考古报告是以资料为主的,从报告的附表和一些附录的内容可以很好地体会其 所具有的资料性,因此将其称之为资料式报告。 2.资料研究式报告 这类考古报告在报道资料的同时,开展对资料的较为广泛的研究。如《兖州西吴寺》( 注: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兖州西吴寺》,文物出版社,1990年。)主要由(壹 )前言,(贰)地层堆积,(叁)龙山文化遗存,(肆)岳石文化遗存,(伍)周代文化遗存,( 陆)结语,附表一~一三,附录一~五(为人骨鉴定报告、兽骨鉴定报告、植物孢粉分析 报告、石器石料鉴定报告、陶器制法鉴定报告)等部分构成。《兖州六里井》(注:国家 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兖州六里井》,科学出版社,1999年。)主要内容有:(壹) 前言,(贰)地层堆积与遗址分期,(叁)大汶口文化遗存,(肆)东周时期遗存,(伍)汉代 遗存,(陆)结语,参考文献,附表一~九,附录一~五(为人骨鉴定报告、动物遗骸鉴 定报告、植物硅酸体及孢粉分析鉴定报告、石器质料鉴定报告、出土陶器残片分析)等 。 前述两部报告均是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的成果,是依据《田野考古工作规程》 所作的典型实践,可以作为资料研究式报告的代表。 《大甸子》(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 与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6年。)主要由大甸子地点的发现及发掘工作概述 ,(壹)居住遗址,(贰)墓地,(叁)结语,表一~一八(是插入正文中的),附录一~五( 为人骨研究、环境研究、金属检测、红矿颜料检测、墓葬登记总表)等部分组成。这部 报告可以作为依据《考古工作手册》完成的资料研究式考古报告的代表作。 3.研究式报告 此类报告的特点在于对考古资料的多学科研究,同时这些成果不是以附录的形式出现在考古报告的后面,而是与报告融为一体,成为考古报告有机整体的重要部分。如《舞 阳贾湖》(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舞阳贾湖》,科学出版社,1999年。)由上 卷和下卷组成。上卷内容:(第一章)自然环境与历史沿革,(第二章)发现、发掘与资料 整理,(第三章)地层堆积,(第四章)居址与窑址,(第五章)墓葬,(第六章)遗物,(第 七章)分期研究,(第八章)[14]C年代学研究,(第九章)文化性质及与周围文化的关系, 附表一~二○;下卷内容:(第一章)古环境研究,(第二章)人类学研究,(第三章)稻作 农业,(第四章)渔猎采集与家畜饲养,(第五章)技术、工艺研究,(第六章)贾湖遗址聚 落形态,(第七章)原始宗教,(第八章)契刻符号研究,(第九章)骨笛研究,附录一。该 报告上卷的内容,是对考古发掘所获文化遗存的考古地层学、类型学以及考古学文化的 研究,其中仅有一部分为[14]C测年研究,主要讨论的是文化遗存的年代和性质;下卷 的内容则是对考古资料,特别是对自然遗存所作的多学科研究,涉及到环境、体质人类 学、农业、渔猎采集与家畜饲养业、手工业技术与工艺、宗教、原始文字、原始音乐等 方面,还进行了聚落考古研究。《龙虬庄》(注:龙虬庄遗址考古队编著:《龙虬庄- -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9年。)主要由(第一章)概说 ,(第二章)地层堆积,(第三章)文化遗迹,(第四章)文化遗物--生活用品,(第五章) --随葬用品,(第六章)自然遗物--土壤,(第七章)自然遗物--人骨,(第八章)自 然遗物--植物,(第九章)自然遗物--动物,(第十章)结语,附表一、二,参考资料 等组成,该报告将文化遗物和自然遗物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加以研究,并将其合成一 个有机整体,文化遗物中将生活用品和随葬用品分别介绍也是必要的。《驻马店杨庄》 (注: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等编著:《驻马店杨庄--中全新世淮河上游的文化遗存与环 境信息》,科学出版社,1998年。)主要由(第一章)概述、(第二章)文化层堆积、(第三 章)第一期遗存、(第四章)第二期遗存、(第五章)第三期遗存、(第六章)结语等组成, 表一~四一均置入正文中,诸期遗存皆由文化遗迹、文化遗物、环境信息、小结等几部 分构成,而其中环境信息包括有孢粉组合、植硅石组合、粘土矿物、碳酸钙、有机质含 量、炭化稻粒、果核、动物遗骸、陶器穆斯堡尔(ME)分析等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