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初期斯大林大国合作政策的结束(根据新解密的档案材料)(4)
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不久,西欧国家内部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对斯大林大国合作政策的转变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47年5月4日,法共在议会投票中反对拉马迪埃政府的工资政策,结果总理拉马迪埃以法共的行为违反了政府团结一致的规则为借口,把法共的部长逐出了政府。(注:纳林斯基:《1944~1958年法国的阶级斗争与政党斗争》,莫斯科1983年版,第101~105页,转引自纳林斯基:《斯大林和多列士(1944~1947年)》,〔俄〕《近现代史》杂志1996年第1期,第24~25页。)在苏联的战后欧洲格局的设想中,法国和意大利一样,至少应当成为独立于美英和不反对苏联的中立国家。因此在战后初期让法共和意共参政从而确保苏联在西欧的影响的这种联合政府的策略,也是苏联的大国合作政策的内容和因素之一。然而先是在法国尔后又在意大利和比利时,共产党的部长们先后被赶出政府。这种事态的发展不能不使苏联感到忧虑和不安。6月2日,联共(布)中央书记日丹诺夫致函法共总书记多列士,(注:该信是根据莫洛托夫的指示于6月3日由法国驻苏联使馆转交给多列士的,要求多列士可以全文或部分抄录该信,但信的原件必须立即销毁。(参见纳林斯基:《斯大林和多列士(1944~1947年)》,第25页。))代表联共(布)中央“对法国最近的导致法国共产党人被逐出政府的政治事态表示忧虑”。他说,“苏联工人因法国政治局势和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共产党的急剧变化而焦虑不安,这些变化的政治后果使他们感到担忧。”接着他以愤慨的口吻说,“很多人认为,法国共产党人所采取的行动是征得联共(布)中央同意的。您自己明白,这是不可信的,你们采取的行动是完全出乎联共(布)中央意料之外的。”他要求多列士就法国和法共的情况向联共(布)“通报”。(注: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档案馆,全宗45,目录1,案卷392,页码33~34,转引自纳林斯基:《斯大林和多列士(1944~1947年)》,第25页。)苏联之所以对法国的形势感到“焦虑不安”并要求法共向它“通报”情况,其一是法共的行为是没有同联共(布)商量的擅自行动;其二是这样的行动结果不仅降低了法共在国内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几乎使苏联在西欧的联合政府的策略陷于破产,从而削弱了苏联在法国和西欧的影响。为了维护苏联在法国等西欧国家的影响,为了使法共的行动与联共(布)保持一致而不是擅自行事,有必要尽快召开有关各党的代表会议并建立协调各党行动的共产党情报局。后来建立的共产党情报局从地理分布来看,不仅限于东欧国家,而且还包括西欧的法共和意共就是有力的证明。 除了西欧国家的政治形势因共产党被逐出政府而发生了不利于苏联的变化外,东欧国家的某些共产党那种加强地区之间联合的“小串连”(诸如,1946年夏末秋初匈牙利共产党提出要召开多瑙河流域国家共产党代表会议和1947年7月底和8月初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领导人在未经苏联同意的情况下宣布已就南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达成一致意见)以及东欧某些国家对马歇尔计划恋恋不舍的态度,更使苏联感到忧虑不安。匈牙利共产党的建议被苏联以政治上不合适为由而断然驳回。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的行动则被斯大林斥责为“匆忙”的和“错误”的,“没有同苏联政府协商”。(注:吉比安斯基:《冲突的起源:巴尔干症结》,〔苏〕《工人阶级与当代世界》1990年第2期,第173~174页,转引自吉比安斯基:《共产党情报局是怎样成立的》,第142页。)试图去巴黎参加讨论马歇尔计划会议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被召到莫斯科经斯大林痛加训斥后只得放弃原来的打算。显然,如果放任自流,东欧各党和各国也会产生独立于苏联的离心倾向,从而威胁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大国合作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培育东欧国家独立倾向的温床,而这是苏联绝对不能允许的。此外,在美苏对立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如同西欧一样,东欧国家的以共产党人为主的联合政府能否继续存在下去,在苏联看来,都是值得严重怀疑的。所有这一切进一步使斯大林感到必须加快改变大国合作的政策以便统一东欧国家的对外政策。 正当苏联筹备召开一些国家共产党代表会议的时候,国际形势和美苏关系方面又发生了一件可以预料但却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说时提出了复兴欧洲的计划。他陈述了欧洲所面临的严峻的经济形势,要求给欧洲大量的额外援助,“不然就得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恶化”。他认为,解救的办法是要“恢复欧洲人民对他们国家和整个欧洲经济前途的信心”。“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否则就不可能有安定的政治和稳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马歇尔声明,“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即使不能取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该取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注:小阿瑟·施莱辛格:《世界强权动力学,美国对外政策历史文献(1945~1973年)》,纽约1973年版,第53~54页,转引自刘同舜编:《“冷战”、“遏制”和大西洋联盟--1945~1950年美国战略决策资料选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2~123页。)这项复兴欧洲的计划后来就被称为马歇尔计划。从中可以看出,第一,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就是要通过对欧洲的经济援助来保证传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生存和稳定(保证资本主义策源地的西欧的生存和稳定)。换言之,恢复欧洲正常的经济乃是要为恢复欧洲的政治制度创造条件。实际就是要防止苏联利用欧洲混乱的经济形势进行渗透。第二,美国实际上清楚地知道,这项计划是不可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同意的,因为美国的援助肯定是有条件的。如果有哪个国家反对,那无疑主要就是苏联了,这是不言而喻的。也就是说,对于苏联可能的反对,美国心中并不是没有底的。 1947年6月美国方面提出的马歇尔计划成为苏联最终实施建立共产党情报局计划的强大的助推力。苏联在经过起初的试探和犹疑后,迅速认定:马歇尔计划“归根结底是要建立西欧集团作为实施美国政策的工具”(注: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致莫洛托夫的电文,1947年6月24日,引自塔赫年科:《对一项政治决定的解剖--文件选辑》,〔俄〕《国际生活》杂志1992年第5期,第121页,转引自纳林斯基:《苏联与马歇尔计划》,载〔俄〕《近现代史》杂志1993年第2期,第12~13页。);在马歇尔计划的幌子下,正在筹划一个包括西德在内的西方集团”。(注:莫洛托夫致苏联大使列别杰夫的密电,1947年7月8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全宗3,目录63,案卷270,页码158,转引自纳林斯基:《苏联与马歇尔计划》,第18页。)这样在苏联看来,建立以共产党情报局为组织形式的苏联东欧集团同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对抗就是在国际形势和美苏关系恶化的条件下惟一的选择了。马歇尔计划于是成为斯大林改变大国合作政策的契机。 这样,在经历了伊朗危机、土耳其危机和美苏在东欧问题、德国等战败国问题的一系列较量后逐渐开始动摇的斯大林大国合作政策,在进入1947年完成了五国和约的最后一次勉强合作后,由于宣布全面遏制苏联的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在西欧的联合政府策略的失败(以法共和意共被逐出政府为标志),东欧国家可能的独立于苏联的离心倾向的出现,为组建西方集团奠定基础的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最终被斯大林所抛弃。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