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发展与困惑(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理论研究》 高世瑜 参加讨论

2.断裂
    1949年后,一方面,由于对于阶级、阶级斗争的强调,性别问题、性别差异受到忽略 ;另一方面,妇女解放被认为随着新时代的开始已经实现,妇女问题也因此受到忽视。 学术界包括史学与整个社会一样,进入了一种政治化与“无性化”状态:学术研究课题 单一,除了政治和被认为政治性强的课题以外,许多学科、课题包括社会学、妇女学等 研究被判定属于“资产阶级”,因而再无人涉及;阶级淹没了性别,人以阶级分,“超 阶级”的妇女与性别问题自然无人再论。其间的“文革”更使这种倾向达到了顶峰。妇 女史研究的发展自然受到影响,50年代至80年代初,有关妇女史的论述寥寥,几为空白 。仅有的少量妇女史著述多旨在阐释妇女的受压迫历史,以之教育妇女提高觉悟,学术 研究的成份不多。
    3.复兴
    80年代以后,史学与整个学术界开始进入了兴盛、活跃阶段。妇女史的复苏还有一段 过程,应该大体兴起于80年代中期以后。其兴起的直接原因,与二三十年代一样,也有 学术的与非学术的两种因素,但是相比之下,这次复兴的学术因素所占比重似乎更大一 些。其直接起因大体有两个: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的转型,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兴起 ,以往被计划经济掩盖了的妇女问题凸显了出来,新的妇女问题也同时出现,这种形势 促进了中国大陆妇女学的产生,而妇女史作为妇女学的内容之一和研究基础也随之受到 关注。90年代初在河南郑州召开的中国第一次国际性的妇女学会议,便囊括了不少或有 意或无意参与了妇女史研究的学者。笔者也正是在这次被“裹挟”进了妇女学界。另一 个起因则是史学本身的改革与拓展,随着改革开放之风进入学术界,史学也从以往狭隘 、僵化的政治模式中解放出来,开始拓展领域、革新方法,并通过与国外的学术交流, 打开了眼界,接触了一些新的理论方法与研究课题。这些正是促使妇女史复兴的土壤。 与妇女史兴起最直接相关的应该说是80年代中期社会史的重新兴起。虽然至今人们对于 所谓“社会史”见解不一,但是这一新兴学科(或角度、范式)关注社会结构、社会群体 ,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应该是受到多数人公认的。正由于此,妇女史以及与之密切相关 的婚姻、家庭等从一开始便被社会史纳入了其麾下。
    4.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的妇女史研究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也存在明显的问题与缺 陷。成果主要体现在:妇女史及相关论著迅速增多,仅笔者熟悉的唐代,自80年代后期 始,十几年中便有几十种论文、著作发表;研究队伍开始形成,尤其令人瞩目的是,许 多研究生特别是女研究生选择了妇女史作为研究方向和论文题目;大型妇女史专业学术 会议得以召开并受到重视,参加者踊跃,其他各种史学会议也常列有妇女史论题;一些 高等院校已经开设或准备开设妇女史讲座或课程。综而言之,妇女史不仅取得显著成果 ,而且已经进入学术殿堂,开始受到主流学术圈的承认。
    问题则在于:学科边缘化或附属化,即处于主流学术边缘或附属于其他学科。尽管不 少有志者准备或已经从事妇女史研究,但是由于担心主流学术圈的承认、社会舆论的轻 视以及迫于评定职称等各种压力,他们(尤其是男性学者)往往将妇女史当作“副业”, 另外仍要固守一片更能受到承认和较高评价的研究领域。事实上,主流学术圈对于一些 妇女史研究成果的认可很大程度上也正是由于其附属化,即虽然以妇女为研究对象或论 题与妇女有关,但研究的立意、角度、方法等仍属于政治、经济史或社会、文化史等学 科范围。由于以上原因,自然导致了研究队伍的薄弱。完全投入妇女史研究的学者人数 不多,有研究功力的学者尤其是男学者往往不屑于专门从事妇女史研究,这就造成了研 究队伍不仅人数有限,而且素质不是很高,同时性别构成不平衡,女性占了绝大多数。 另外一个不能不承认的事实是,有关妇女史的论著虽然数量可观,其中也不乏研究性的 力作,但是总体质量并不很高:存在大量重复甚至抄袭现象;课题范围狭窄、角度单一 ,仍然较多集中于名人才女、婚姻家庭等;许多浮于现象表面或大而化之,缺乏深入探 讨,即“上不去”(缺乏理论升华),又“下不来”(缺乏细微具体的个案研究)。与之相 关,同时对妇女史学科来说也是更深层的问题便是理论的匮乏,整体的理论框架尚未建 立起来。这一点将在下文谈及。
    5.特色
    80年代中期开始复兴的妇女史研究,由于更重要的起因是史学本身的发展与变革,因 而与西方伴随女权运动而产生及中国二三十年代由于反封建与社会革命运动而兴起的妇 女史研究相比,具有一个明显特色,那就是,它基本属于学术领域,或者可以说是社会 史领域,具有较强的学术倾向;它并非女权运动的武器与附庸,政治与斗争色彩较淡, 与社会现实、妇女运动保持了一定距离。这种特色使得我们的妇女史似乎少了些锋芒和 激烈,多了些理智与冷静。在笔者看来,这种特点既有其缺陷,也有其优长之处。缺陷 在于,由于与现实有一定距离,它基本局限于史学界少数人范围,未能赢得社会尤其是 妇女界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关注,未能直接为现实中的妇女问题提供更多的借鉴参考, 多少显得有些寂寞。而优长之处则在于,由于它基本保持了纯学术性质,所以对于历史 的思考较为客观、冷静;起点较高,从一开始便超越了偏激的女性立场和与男性的对立 ,而试图站在更高的理性角度,即两性平等的角度观察历史。同时由于较少与男性的对 立与斗争性,所以从一开始便吸引了男学者的共同参与。这就使妇女史研究对历史的认 识更为全面,避免了性别偏见与局限。在笔者看来,这种特色还是利多弊少,毕竟学术 研究更需要理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