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傅斯年学术思想与史语所初期研究工作(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史哲》 欧阳哲生 参加讨论

以《旨趣》为约规的史语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有人谓史语所为一学派,这样的归纳有门户壁垒之嫌。不过,史语所自成一格的特征是明显的,所里同人表达了对《旨趣》一文的高度认同。在处理史料上,他们本着“有一分材料出一分货”的要求,其研究注重挖掘新史料,利用新材料,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这就保证了学术研究的实证性。在研究技法上,他们往往是小题大做,做绣花针的功夫,从不做那些大而不当的研究,这就保证了学术研究的严密性。在研究态度上,他们既不像某些旧文人士子,把历史研究看作是维护“仁义礼智”的伦理判断,也不像某些新派学人把历史研究变成一种政治宣传活动,历史判断从属于其政治抉择。他们所取的只是一种纯然客观的学术态度。在研究风气上,他们提倡一种严格、细致的科学精神,史语所《集刊》、《专刊》所发表的作品没有一篇不是精心制作、严格编审(注:有关中研院史语所所内各刊的创办与发展,及其傅斯年与它们的关系,参看逯耀东《傅斯年与〈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载,1996年11月《台大历史学报》,第20期,第57-88页。)。傅斯年本人亦为这种精神的典范。他在德国留学,对德国人那种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体会甚深,李济说他的品德中有“高度的责任心”、“极端的认真”[12](P133-134),即是德国人这种不苟且的精神的体现,史语所同人受这种风气的熏陶,对自己的学术研究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傅斯年领导史语所的23年间,史语所同人大规模地发掘安阳殷墟、整理明清档案、开展方言调查,产生了像陈寅恪、赵元任、董作宾、李济、李方桂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就。“历史语言研究所的《集刊》和《专刊》,得到国际学术界很高的重视,这研究所的本身也取得了国际学术界很高的地位。这自然是经由许多学者协力造成的,可是孟真领导的力量是不可磨灭的。”(注:参见罗家伦《元气淋漓的傅孟真》,原载1950年12月31日台北《中央日报》。该文收入王为松编《傅斯年印象》,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第11页。)傅斯年本人虽没有留下煌煌巨制,但史语所本身就是他精心雕塑的一部学术精品,这样说并不为过。1951年董作宾先生在总结史语所前此的学术成就时说:“现在结算一下史语所二十三年的总成绩,可以说有赢余也有外欠。这笔账看去似乎是许多人的,事实上,是应该全记在孟真先生的名下。”(注:参见董作宾《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学术上的贡献》,原载1951年1月台北《大陆杂志》第2卷第1期。该文又收入《傅故校长哀挽录》,台北:台湾大学1951年6月出版,第64-69页。另外,参见李济《傅孟真先生领导的历史语言研究所》,收入《感旧录》第72-88页,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第2版,第72-88页,该文对傅斯年领导史语所的工作亦有详细评述。)表达的也是这样一种看法。
    【参考文献】
    [1]杜维运。傅孟真与中国新史学[J].台北:当代,1995-12-01,(116):54-63.
    [2]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J].北平: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10,(1):3-10.
    [3]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1册[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
    [4]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上册[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6.
    [5]毛子水。国故和科学的精神[J].北京:新潮,第1卷第5号(1919-05-01):731-745.
    [6]国立东南大学国学院整理国学计划书[J].国学丛刊,第1卷第4期(1923-12):121-130.
    [7]胡适。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A].胡适文集:第2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朱家骅。纪念史语所傅故所长孟真五十六岁诞辰特刊·序[A].傅所长纪念特刊[C].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51.
    [9]李济。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J].台北:传记文学,第28卷第1期(1976-01):16-18.
    [10]傅斯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十七年度报告[A].欧阳哲生。傅斯年全集:第5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11]李济。傅孟真先生领导的历史语言研究所[A].傅所长纪念特刊[C].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51.
    [12]李济。值得青年们效法的傅孟真先生[A].王为松。傅斯年印象[C].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