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出现一些新的特点: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和挑战,而资本主义国家却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繁荣”和发展。面对这一情况,有些人对历史的变化感到困惑,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忧虑,甚至进而怀疑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大趋势。看来,如何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曲折性,已成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迫切问题。 同自然界相比,人类社会是更高级、更复杂的运动形态。纵观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数千年来,多少事件层出不穷,多少王朝此兴彼衰,多少个人朝荣夕辱,人世沧桑、祸福无定。要在这样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现象中找出其规律性和必然性,是十分困难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把这一问题称之为“历史之谜”。 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及其规律问题,经过长时期的摸索,到了中世纪仍没有得到解决。在漫长的中世纪,人们认为社会现象及其运动的终极原因是神。这个时代的历史哲学禁锢着人们的头脑。然而,它不可能禁锢历史。历史在缓慢地前进,终于来到了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认为人性或理性才是一切历史变动的终极原因。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来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否认革命是改造社会的手段,企图通过宣传、典型示范的方式劝导资本家发善心来实现社会主义,他们没有指出无产阶级解放的真正道路,也没能正确地解答“历史之谜”。 在摸索解答“历史之谜”的过程中,黑格尔第一次试图揭示历史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把社会历史看作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过程。但由于他是从唯心论出发,把历史必然看成是普遍精神的同义语,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只有马克思在前人长期探索的基础上,对以往的全部历史及其新的事实进行了一番新的研究,最终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科学地解答了“历史之谜”。 历史是有人参加的、而人总是有目的、有意志的,有目的、有意志的人参与历史活动和历史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二者如何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固然有人参与,人固然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但是人的目的、意志总要受他所生活的环境、受他那个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首先是生产条件的制约。如果超出了这种环境、条件的许可,任何人包括最杰出的人物也不可能实现他们预想的目的。正如恩格斯在谈到唯物主义历史观时所说的:“一切历史现象都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说明,而每一历史时期的观念和思想也同样可以极其简单地由这一时期的生活的经济条件以及有这些条件决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来说明。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安置在它的真正基础上:一个很明显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1页)马克思曾经极其简明扼要地表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的生活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有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83页) 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上述经典性表述,我们可以把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概在为,(1)人类历史是一个现实的、合乎规律的、 以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的“自然历史过程”;(2)社会基本矛盾推动历史前进,推动新旧社会的更替,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3)人类历史是生产发展史, 也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历史,因此,“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32页)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从社会发展的横断面上看,社会结构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这四个基本环节。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极其复杂的交互作用,而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运动作为一种内在的必然性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性决定着整个社会的运动发展。从历史进程的垂直面上看,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它们的依次更替就构成了人类社会不间断的发展运动。这种发展运动,如果从经济角度来看,是原始的公有制经济阶段,中经私有制的经济阶段,最后到高级的公有制经济阶段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如果从政治角度来看,是无阶级社会,到阶级社会,再到共产主义的无阶级社会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社会历史的发展,都是受其内在规律性支配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