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历史发展的曲折性是确实存在的。那末,既然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客现性、必然性和前进性的特点,为什么历史的发展又会产生曲折性呢? 这是因为,第一,历史发展规律的客现性并不排斥主体性。社会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社会行动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23页)社会历史规律与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分不开,有其固有的特殊性,这就是它的主体性。社会主体具有意识性、自觉性和目的性,主体总是在一定意识性支配下,为一定的目的而自觉进行活动;并且主体是许多个体的结合,他们的自觉性、目的性又是各种各样的、这样便呈现出人们按各自意愿、目的去创造社会历史的各种纷繁复杂现象。例如,革命的阶级及其代表人物,要占领历史舞台,而反动的阶级及其代表人物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他们之间就要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在革命的力量不够强大或在策略上犯了错误等情况下,历史就会发生某种曲折。历史上出现的突出人物的性格、才能也往往对历史产生影响,顺应潮流的可以加速历史进程,逆潮流而动的,会延缓历史发展,造成历史的曲折,前者如列宁、毛泽东,后者如希特勒、蒋介石。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8页)可见,由于参与创造历史的人们的不同意志和愿望与历史事件的不一致性,使得历史发展常常出现曲折性。但是,这种人们不愿看到的曲折性,却正体现了历史发展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 第二,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性并不排斥偶然性。历史发展中的偶然性有各种表现,除了前面所说的无数人的单个力量的互相作用形成的偶然性外,还有自然灾害如大地震、台风、火山爆发,战争,瘟疫,以及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的偶然事件,这些都可能给世界或某些国家、地区的历史发展造成曲折。例如,黄河在解放前溃堤泛滥达一千五百多次,改道有二十六次,每次泛滥和改道都给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欧洲中世纪的瘟疫曾夺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长达八年之久的两伊战争也延缓了两国的经济发展,等等。恩格斯认为,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了“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它们对历史发展造成各种影响。一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国家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暂时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向,在历史上,国家权力通过暴力征服可以使一个民族的全部经济遭到毁灭。二是可以决定历史斗争的形式。例如,君主立宪就是当时欧洲残存的封建上层建筑与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各因素互相作用所决定的一种历史斗争形式。可见,上层建筑及其他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历史的发展出路曲折。但是历史发展的偶然性是不能长期起作用的,每当它偏离历史的规律的轨道时,迟早总要被重新纳入历史必然性的轨道,使历史继续向前发展。所以,恩格斯强调,“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341页) 第三,历史发展规律的前进性并不排斥反复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地前进上升的运动,但它不是直线式而是螺旋式的、波浪式的前进上升运动。这个运动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向前的、但其上升道路和前进道路又是迂回曲折的。沿着迂回曲折的道路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历史的发展运动也不例外。社会历史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由落后到进步的前进运动。但是不排除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条件下出现某种暂时的、局部的停滞和倒退的可能。列宁指出,“历史通常是循着曲折的道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善于估计历史的最复杂和最离奇的曲折道路”。(《列宁选集》第1卷,第715页)历史上代表进步的新生事物的成长发展都需要有一个过程的。新的阶级力量、新的生产方式或新的社会制度,要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旧的腐朽的事物要由盛而衰,由衰而亡。双方力量在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和某一阶段上,当谁也不能吃掉谁的时候,会产生某种妥协,从而形成历史发展中的一段曲折。俄国革命进程中就有过这种情况。列宁为此曾指出:“任何曲折的历史转变就是妥协,是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完全否定新事物的旧事物同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完全推翻旧事物的新事物之间的妥协。”(《列宁选集》第1卷,第716页)当然,这种妥协可以为新生事物的成长壮大赢得时间,最终战胜旧事物,推动历史前进。 应该指出的是,发生在新生事物前进过程中的曲折和挫折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们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很大的危害和损失,是坏事情;另一方面,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这种条件就是革命人民要从曲折中觉醒,在困境中奋起,通过对曲折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前进方向,继续团结奋斗。毛泽东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指出,“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85页)事实正是这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每一次大的曲折都预示着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更大发展。十九世纪70—8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都是在大的挫折之后发生的。因此,可以断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在经历了现阶段的曲折之后,必定会出现新的发展和新的高潮。 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并没有否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人类历史始终是遵循着自己固有的规律向前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获得了这一真理和信念,在充满矛盾和曲折的社会主义道理上满怀信心地开拓探索。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曲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做一个坚定的、清醒的、有为的马克思主义者。 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坚定的信念来源于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历史的大趋势,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坚信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不为任何曲折和挫折所动摇。要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谁也逆转不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生产力发展创造的优越条件,谁也否认不了;社会主义社会强大的政治经济基础,谁也消除不了;只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事业就有强大的生命力。 做一个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自觉地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研究、正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要从历史的大时代看问题。一方面,要看到曲折性是在历史发展总趋势已经确定的前提下所发生的某些局部变化,并不能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因而这些曲折性是暂时的和可以克服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不可能自发地得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性质、任务决定了它必然要走一条艰难险阻的道路,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因为,社会主义要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这远比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困难得多;社会主义要创造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这对经济相对落后国家来说决非易事;社会主义要建设人类社会迄今为至最高的精神文明,这更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在前进中出现一些失误和挫折是难以避免的。问题是要通过对曲折的反思,使我们的头脑更加清醒,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步伐更为坚定。 做一个有为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真正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因为中国是一个拥有近五千万共产党员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社会主义的胜利发展,将会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影响。要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概括起来就是,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曲折性给予我们的昭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