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开明专制的文本解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集刊》 王云龙 参加讨论

叶卡特林娜二世“开明专制”最具历史典型性的举措,是1767年新法典编纂委员会及为该 委员会工作发布的指导书。这一举措是18世纪自由主义政治理念实践性的登峰造极之作,叶 卡特林娜二世因此被启蒙思想家欢呼为:“北方的塞米拉米达”[5](P1)(塞米拉米达系传说 中的亚述女王,她领导了亚述多次征服活动并建造了“空中花园”)。
    叶卡特林娜二世取得皇位后,欲行“开明专制”。开明专制之首务,为编定新法典,她写 道:“我下定决心(1765年),国家总体态势和国内法律必须完善,以适应有效的管理。法典 必 须由我亲自撰写并批准,在任何形势下适用于帝国内任何人。我开始读书并为法典编纂委员 会撰写指导书。我读写了两年,有一年半的时间不说一个字,听凭自己的判断与感觉,在崇 高的为帝国全体人民幸福与荣誉的激情激励下,忘我工作。我认为,我达到了我的目标,我 开始把指导书给不同的人看。最后,我写了诏书,从帝国不同地区召来代表来开会,以便 了解不同地区的情况,把他们叫到克里姆林宫,听取他们对指导书的意见。在每个问题上, 都 有不同的意见。我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意见,在文本上进行修改。他们把我的指导书改动了 大半,但付印的指导书还是我的原本知识,这个帝国是我必须与之朝夕相伴的”。[6](P403 )
    叶卡特林娜二世这番自白,是她初行开明专制的真实写照。这一时期,自由主义在她矛盾 性精神世界中占了上风,表现的开明色彩较多,但在根本问题上仍坚持专制主义。她按照自 己的意志,起草指导书;召集代表对指导书提意见,但不采纳。开明专制这艘由叶卡特林娜 二世掌舵的悖论性航船,升起了“文明立法”的旗帆,驶进了俄罗斯农奴制贵族政治的泥淖 。有论者指出:叶卡特林娜二世“给法典编纂委员会的著名指导书,目的在于制定近代法典 。”[2](P654)这里需指出的是,所谓近代法典在当时俄罗斯历史条件下,只能是封建农奴 制关系与新生资本主义相互妥协的混合物。叶卡特林娜二世的法典编纂委员会不同于18世纪 西欧封建民族国家出现的立法委员会,虽同为编制法典,但俄罗斯的法典编纂委员会充其量 是一个秘书班子兼谘议机构,不是权力部门,立法权操于叶卡特林娜二世一人之手。这是开 明专制君主与立宪君主制的根本法理性区别所在。
    叶卡特林娜二世于1766年12月14日发布了《建立法典编纂委员会的诏令》,在陈述了旧法 度的弊端后,她宣称:“我们的根本目的是我国人民的幸福与祉吉,为此我们需要更好地了 解 人民的需求与渴望。本诏令发表半年后,各个地区选一名代表,来到我国旧都莫斯科。每个 地区选出代表后,应给代表成文的条陈和委托书。召集代表开会,不仅要听取他们关于各个 地区的匮乏与需要的说明,而且要他们起草新法典,提交联御批。这个委员会将在朕的指导 与带领下开展工作。建立这个委员会,为帝国臣民提供一个检验自己的真诚及对祖国的热爱 的机会。”[6](P405)在这个诏令中,叶卡特林娜二世使用了许多启蒙运动自由主义蛊惑人 心的语句,其目的是“叶卡特林娜召集法典编纂委员会不过是为她个人制定新法典,提供谘 询。”[7](P129)
    法典编纂委员会的组成结构,以封建贵族阶级为主体,辅之以新兴的资产阶级、市民阶级 、国有农民及自由农民的代表组成。这个委员会的阶级成分是开明专制的政治基础的代表, “新法典编纂委员会经选举产生,具有等级性质。贵族(地主)代表每县一名,市民代表每个 城市一名,国有农民分(乡、县、省)三级选举,每省两名,哥萨克和非俄罗斯族代表每省一 名。教会由正教院派代表参加。此外,中央机关:参政院和各委员会都有代表参加。占全国 人口一半以上的地主农民被剥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全体代表总数是596人。其中中央机关2 8 人,贵族216人,农民24人,独户农43人,哥萨克45人,非俄罗斯族51人。……委托书共有1 465份,反映了各个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要求。”[8](P331)1767年8月10日,法典编纂委员会 在莫斯科开幕。会议的第一项议程,与新法典无关,大主教季米特里提议授予叶卡特林娜二 世“英明伟大的皇帝和国母”称号,获得通过。叶卡特林娜二世,继彼得一世是俄罗斯帝国 历史上第二位大帝。[8](P332)叶卡特林娜二世对于该委员会发布了多达500余条的指导书, 从立法的目的到具体细则详加指令,反映了开明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威与事必躬亲的专制作风 。针对俄罗斯内部东正教原教旨主义势力强调“第三罗马”的文化特性,与西欧分庭抗礼, 实行东方“拜占廷化”的图谋,叶卡特林娜二世在《指导书》第六、七条明确指出:“6.俄 罗斯是欧洲大国。7.这一点已经为下列观察所证实:彼得大帝对俄罗斯改造之所以顺利取得 成功,原因在于俄罗斯的旧俗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彼得一世把欧洲的风尚与习俗引入俄 罗斯,将俄国人改造成为欧洲民族,这一进程在他的时代进展顺利得超乎他的期望”[6](P4 0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