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论民国时期东北民族资本的三种形态(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衣保中 参加讨论

二、畸形膨胀的官僚资本
    以张作霖、张学良为首的奉系官僚集团,利用自己的政治权势,攫取了巨额财富,形成了庞大的官僚资本。奉系军阀官僚资本包括奉系大官僚独资兴办的企业、与官府合资的企业以及官僚个人与外商合资的企业。
    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是东北最大的官僚资本家。张家投资的企业包括金融、商业、工矿、交通、农业等各个方面。金融业有设在郑家屯的庆畲银号、黑山县的三畲成当、营口的三畲和当。东三省银行,张作霖认股100万元。奉天储蓄总会、营口毓记银号、东三省兴业储蓄会、牛庄商民储蓄会等金融组织也多为张家把持,投有巨资。张家筹办的边业银行,1924年实收资本现大洋525万元,而张家独占500万元。张家在沈阳小西关还设有富畲祥钱铺。东北银行也以张家为大股东,只1929年张学良就投资现大洋50万元。奉天实业银行中也有张家3万元的资本。
    在工矿业方面,1914年4月张作霖在沈阳设立三畲油坊,资本10万元。在黑山、新民等县也设立了张家的油房。1920年张学良出资经营黑山县八道濠煤矿。同年吉林督军孟恩远联合张作霖开办吉林蛟河煤矿,张作霖认股8万元。1922年,张学良以资本3万元开设永兴铁工厂。1924年以张学良名义报领了兴城县煤窑沟煤矿、法库县四家子和抚顺县大小演武沟两处煤矿,以及海城、盖平两县的滑石矿。此外,张家投资的工矿业还有大亨和大冶两家工厂、宁古塔发电所、中兴煤矿、恒源纸厂、肇新窑业公司、奉天纺纱厂、鹤岗煤矿、铁岭县东牧养正砂金矿、复州湾粘土矿、奉复印版石矿公司、辑安宝马川金矿、大北矿冶公司、兴城县和凤城县的5处锰矿、岫岩县的钢玉石矿等等。
    在交通运输业方面,张家在奉海铁路、政记轮船公司、营口毓太轮船公司皆有其私人投资。再加上张家在东北各地数十万垧的地产和房园宅第,以及珍藏的大量黄金和古董等,张家资产总数约有现大洋七八千万元。
    吴俟升也是奉系军阀的干将。他在辽源县有商业20余所,他是通辽、洮南两家电灯厂的大股东,他有一处与美商合办的工厂,资本200万元;在奉天省内有典当业4处,资本共11万元;在四洮铁路沿线及黑龙江各地占有大片土地;在奉天、大连、辽源、哈尔滨等地有价值数十万元的房产。其全部财产约有现大洋7000万元。
    其他奉系大员,如杨宇霆、张作相、张焕相、汤玉麟、郭松龄、张景惠、孙烈臣等,无不拥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他们凭借其权势和财力广泛投资于工厂、矿山、银行、当铺、商号、土地、房产等。这些官僚往往互相勾结,合伙开办一些企业,如东方粮栈、大昌兴军衣庄、华北珐琅磁工厂、大亨及大冶铁工厂、蛟河奶子山煤矿、东北银行、营口毓记银行等等,都是以大官僚为主要股东的大型企业,从而形成了势力强大的奉系官僚资本集团,并在某些经济领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垄断地位。
    三、普遍发展的民营资本
    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朝反动统治的废除,东北封建关系的日趋瓦解,移民垦荒浪潮的涌起,以及商品市场的繁荣,都为东北民营资本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而民初全国兴办实业热潮,东北当局发展民族经济、抵制外国资本入侵的政策,也推动了东北民营资本主义经济的日益繁荣。以日本为首的各帝国主义国家对东北竞相投资,中国民族工商业处于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促使中国企业家们奋发图强,大力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管理手段,在竞争中图生存,求发展。有些本国商办企业不仅能与外国资本相抗衡,甚至能吃掉对方。东北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由内部条件决定的。因此,东北民族资本保持着一种持续稳定的增长势头,不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就是在20年代仍然保持着繁荣景象。
    农产品加工业和轻纺工业以其投资小、见效快、利润大而成为民营资本最为活跃的经济领域,绝大多数油房、火磨、烧锅、丝厂及织布厂都是由普通华商资本经营的。
    大连的民族榨油厂,1915年为50家,1923年增至87家。安东1913年有榨油厂14家,1928年增至27家,是解放前安东油坊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注:《辽宁文史资料》第8辑。)随着大豆商品生产基地的北移,东北北部的民族榨油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哈尔滨从1912—1919年共设立榨油厂28家,1920年哈尔滨成立了油坊同业公会,到1922年,哈尔滨已有民营榨油厂50余家,1928—1930年更增至近百家,资本投入额累计达1500万哈大洋元,共拥有榨油机器设备4200台左右,哈尔滨成为东北乃至全国民营资本榨油业的中心。1928年底,在哈尔滨成立了由东北民营制油企业参加的东北油坊同业联合会。民营资本在机器制油领域取得了绝对优势,东北的油房产品已经稳定地占领了国际市场,成为世界性的大豆制品输出地。东北豆饼出口额,1920年为136万吨,1927年增至2045980吨,是解放前东北豆饼出口的最高记录。东北豆油出口额,1920年为127000吨,1931年增至187000吨,是解放前东北豆油出口的最高数额。(注:《东北经济小丛书》农产、流通篇下,第94~97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初期,俄国卢布价值惨跌,俄资企业纷纷破产,大批廉价拍卖。哈尔滨的民营资本乘机而起,大量收买俄资企业,尤其是俄资机器制粉业。1915年,华商张子万收买了俄资在东北开办最早的机器面粉厂——第一满洲制粉工厂,创立了广源盛面粉厂。另一华商张廷阁也在翌年收买了俄资地烈金机器制粉厂,创立了双合盛面粉厂。此后,哈尔滨的民营资本掀起了独资、合资建立机器制粉厂和收买俄资面粉厂的浪潮,从1915年到1922年先后收买俄资大型面粉厂十余家。此后,哈尔滨民营资本又向日本的制粉企业挑战,1927年兼并了日本满洲制粉株式会社的哈尔滨八区工厂和香坊工厂,1929年又收买了日本财阀三井机器制粉厂。(注:《东北地区资本主义发展史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哈尔滨民营制粉业1922年有20余家,1930年已达30余家。整个东北的面粉厂,一战期间有60余家,1929年发展到293家。(注:《满蒙资源要览》,第82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