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罗斯福的印度支那政策(1941—1945年)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孙福生 参加讨论

1939年9月,希特勒德国进攻波兰,英法与德国之间爆发战争, 欧洲形势急剧变化。陷于中国战场的日本军国主义认为独占中国进而谋取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霸权的有利时机已经到来。日本公开宣布其对外政策基本目标是建立包括东南亚在内的所谓“大东亚新秩序”。①地处战略要冲和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地区在日本南进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位于东南亚北端与中国西南部为邻的印度支那成为日本南进的首要目标。1940年夏,日本趁希特勒德国发动西欧战役,法国战败,英国处境危如累卵之际,向法属印度支那当局提出封锁越南北方边界,切断中越交通以及在越南北方驻扎日本观察人员等要求。
    法国驻印支总督贾德鲁(Georges Catroux)考虑到在印度支那的法国驻军力量薄弱不足以抗衡日本的军事进攻,而本国政府在德军打击下已朝不保夕,唯有美国才能援助其抗击日本,因为当时美国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尚未介入欧战,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保有相当的军事力量。1940年6月18日,贾德鲁致电法国驻美大使圣冈丁(Le Comte de saint Quentin),要求大使与美国政府接触,了解美国是否有兴趣采取措施在远东维持现状,希望美国政府能向日本呼吁不要采取破坏本地区均势的一切行动。②美国除命驻日大使格鲁(Joseph Grew)就维持太平洋地区现状问题与日本政府交换照会外,未采取任何进一步的行动。6月30日, 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韦尔斯(Sumner welles)向法国驻美大使宣布:“鉴于总的形势,美国不认为它会与日本发生冲突,也并不认为如果后者进攻印度支那,美国不会反对这种行动。”③韦尔斯的谈话说明美国在当时无意采取任何行动冒与日本发生冲突的危险,但若日本进攻印度支那,美国将持反对态度。至于美国届时会采取什么行动阻止日本的进攻,韦尔斯闪烁其词,故意不予明确表态。贾德鲁以前向美国定购并已付款的一批武器,此时也被告知因美国政府的禁止而不能启运。④由于美国拒绝援助和支持,法属印支当局在与日本谈判时的地位就极为软弱。日本趁机加码,于同年8月进而要求使用越南北部机场设施,并给予进攻中国的过境权利。 新任法国驻印支总督德古(Jean Decoux)认为接受这一要求必将进一步削弱法国在印支的地位。他在谈判桌上竭力与日本周旋的同时,急电法国驻美大使,嘱将日本的新要求转告美国政府,并强调法国对日本要求的答覆将取决于美方是否保证给予援助。⑤美国国务卿赫尔(Cordell Hull)声称:“美国对东南亚的政策将限于鼓励象印支这类国家对日本的要求尽量进行拖延和谈判到最后一分钟,因为日本不敢在此时发动军事进攻。”⑥8月22日,韦尔斯直截了当通知法国维希政府, 美国不可能给印支以援助,美国将谅解法国所面临的困难,表示如法国把某些军事设施让予日本,美国不会为此加以谴责。⑦
    法国维希政府在美国拒绝支持和日本的军事压力下,8月29日接受日本的要求并达成初步协议。在协议中,法国承认日本在远东的“优越地位”,允许日本有权在印支北部过境和使用某些军事设施,日本方面则表示“尊重”法国在印支的主权。
    日本在印支的扩张,既切断了中国西南地区与外界的主要通道,同时也为日本大举南进铺平了道路,这无疑损害了美国的在华利益和在东南亚追求维持均势的外交努力。
    那末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当时决定了美国在印支采取这种所谓“不介入”的政策呢?首先,美国对印支的政策要服从于它全球战略利益的需要。自1937年日本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和1939年欧洲战争开始后,尽管德日法西斯的侵略行动与美国的利益发生了冲突,但美国并不急于参战。按罗斯福自己的话说,美国“好象是留一手的主力队员,先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看人家的……在球赛进行到他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精神抖擞、元气旺盛地上场,以决定全局的胜利。”⑧可见,美国当时的全球战略方针就是在所谓“不介入”或“中立”的幌子下,让有关交战各方相互消耗,以便自己“在将来出台活动,争取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地位。”⑨其次,美国认为自己的战略重点在欧洲。欧洲是美国最重要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美国在欧洲各交战国的投资占美国全部海外投资的1/4以上。此外,欧洲的战略地理位置对美国也至关重要。希特勒如一旦控制大西洋东岸和西非海岸,美国及拉美诸国将直接受到德国的威胁。在美国决策者看来,美国的战略方针应该是先欧后亚。在亚洲,美国要尽量推迟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甚至避免自己出面而让有关国家与日本周旋,只要能取得暂时妥协,即使作出牺牲局部利益的让步也在所不惜。可见不介入政策实际上是一种绥靖政策,它是美国谋取渔翁之利和先欧后亚方针的产物。
    再次,美国国内舆论也对罗斯福的对外政策产生极大的影响。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就在日本向法属印支当局发出最后通谍时,美国的报纸却大肆喧嚷:“谁会去为同登(Dong dang,越南北方地名--作者)送死?”⑩
    最后一个因素就是美国决策者过低估计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和军事实力,不愿相信日本会贸然南进与美英作军事对抗,幻想依靠经济压力迫使日本止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