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武士道探析(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杨绍先 参加讨论

四、武士道的嬗变--民族奋进的底蕴
    当武士道的向善、向美、向光明一方,即向幸福安宁的和平主义倾斜时,便转化为日本现代化、并创造人间奇迹的重要因素。战后的民主改革,武士道精神从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体系中剥离出来,嬗变到民族向上的意识中去,成为民族奋进的底蕴和无穷的精神动力。
    明治维新后仅40年,便实现了资本主义近代化;继而又在二战后仅40年,从战争废墟上一跃而为世界排名第二的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这些成绩的取得,除有利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环境外,武士道更是功不可没。在日本人的精神结构中,最底的一层,最古老的一层,影响力最大的一层,就是武士道为主体的传统精神。“正因为‘武士道’精神之深入民间,才能使日本以蕞尔小国,在仅仅数十年间,从一个封建的、被动的社会,经过‘西化’的洗礼后,完全呈现另一种崭新的面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日本之拥有强大兵力发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又急速复苏,吾人可以确信,这背后都是因为它蕴藏着坚苦卓绝的‘武士道精神’,才有以致之。”[1]我国著名的日本史学家万峰教授也指出:“在二次大战后这样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份伦理文化遗产,作为日本民族精神、文化传统要素的武士道德目,可以看作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了的文化、道德传统。在二次大战后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这一传统体现得最鲜明,这恐怕是不争的事实。”[21]突出表现在四方面:
    第一、武士道的务实精神激发民族奋进。
    武士道注重实践、身体力行的务实精神,为日本国民将理论变为现实、创造人间奇迹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实践中产生的武士道,既是思想信仰,更是必须身体力行的实践准则。武士道的德目虽然很简单,在其他民族文化遗产中也不难觅寻,但是,由于武士强调实事求是、剑及履及的作风,所以作用极大。任何高明的理论,如果不把它实行出来,都不过是纸上谈兵,对国家、对社会都无益处。武士道不崇尚理论,轻视空谈、注重实行的精神,与日本善于从异质文化中吸取营养、善于学习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作风相结合,认为有用即价值,以实用主义为原则,采取拿来主义,将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付诸于行动,使理论变为现实。
    就是这种注重实践、身体力行的务实精神,为日本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可靠保障。“武士道则不崇尚理论,而着重实行,这点最可供我们借镜。”与日本武士道的这种优秀传统相比“我们中国人坐而言的理论道德太多,起而行的实践道德却不能配合得上;日本的武士道恰恰和我们的情形相反,是针砭我们的一剂良药”。[1]
    第二、“忠”的观念进而形成“公司第一”的意识。
    战后,日本国民将对国家、对天皇的忠诚,直接转变为对公司、对企业的忠诚。员工自觉地把企业看作是“主家”,而自己的家看作为“分家”,按照武士“忠”的行动准则:主家的利益高于分家,分家的利益高于个人,为主君效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在日本现代化过程中,促使日本人在创造企业文化时,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犹如“主君与陪臣”,企业犹如主君,员工就像陪臣。员工普遍奉行“公司第一”的信念,为公司的利益万死不辞,员工在这种精神指导下勤奋地工作,在企业中像武士一样,任劳任怨地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终身雇佣制度”也是在这种意识中产生奇特的效果,一旦进入公司,公司就与员工结成终身的“主仆关系”,不会轻易辞退员工。员工也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公司,成为终身的“企业人”。员工与企业就建立在一种共同利益和共同命运的基础上,对员工来说他的利益与企业的盛衰荣辱密切相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重而衍成一种利益相通,荣辱与共的“集团意识”、“集团功利主义”。这种长期的“企业使命共同体”的养成教育,日本员工形成良好的“爱社精神”和“敬业精神”,充分地发挥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一位日本经济学家曾经将日本企业与美国企业作比较:“我们的制度像是一列每节车厢都有马达的电气火车,而你们的制度则像一列由两三台强力机车牵引,而车厢本身没有动力的火车。你们叫工人跟着你们干。我们则喜欢人们有自己的动力,并一道前进。”这种状况与美国企业管理中那种“警察与强盗”的关系截然不同,正是日本员工忠诚意识的体现。
    第三、“恩赏观”转化为使命感、责任感。
    武士道的施恩泽世、知恩必报的“恩赏观”规定凡主家对从者施以“恩赏”,从者必然对主家尽忠“奉公”,只要是主家交给的每一项事情都极为神圣,全身心投入,甚至不惜“以生死委君心”,这是“义”之所在。这种思想传承下来使员工认为企业给了薪奉(恩赏)就要对工作尽忠,因此,整个民族养成一种工作第一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永远优先,其他事务统统服从于工作,而且工作起来总是恪守职责,忠于职守,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公司能有所成就,已经成为日本所有企业员工的工作伦理。即使是罢工,也要把车间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第二天还要把头天耽误的生产补上。日本传统的“春斗”(春天定期罢工),也很特别,除了与雇主协商增加工资外,还要研究生产计划和技术引进等问题。
    日本员工那种对工作近乎狂热的程度被欧美国家称为“工蜂”、“工作狂”、“工作中毒”、“经济动物”、“猛烈社员”、“忠诚心患者”等等,虽然名称不太中听,但却是日本人使命感、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之写照,尤其是“过劳死”更是日本独有的一道风景线。中国有学者曾作这样的比较:“用的是同样的机器,雇的是同等数量的工人、厂房的大小相同,而原料的质量相同,但是,制成品的利润,日本往往双倍于美国。同样数的工人,所生产的数量,也双倍于美国。”[22]日本民族的使命感与敬业精神换来了“日本制造”代表着“质量与价值”,当今日本产品潮水般向世界各个角落的原因也在这里。
    第四、“和”的概念成为高效能的团队精神。
    “和”的精神最初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其主要内涵是指爱人、仁慈、和谐、互助、团结、合作、忍让等,这些内容很早就成为日本武士的处世哲学。现代企业中的“和”虽来自武士道,但两者有所不同,传统的“和”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家族主义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的“和”是培养一种企业内部的“和谐感”、“团结感”,是一种凝聚力。制造和谐气氛,使员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欢乐,是企业“和”的最高境界。在他们看来,一个企业如果失败,多半由于缺乏“和”的精神,这就意味着团体内人们共同的过错。真正实行了“和”的团体,势必带来和谐,使人的潜能得到良好的发挥,使人得以找到人生的归宿。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的产生与这种气氛密切相关,“和”换来的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依赖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而最后产生的当然是丰硕的物质成果。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威廉·大内在《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指出:“日本的集体主义在经济上是高效率的-它使人们和睦地在一起工作并相互鼓励做得更好。”
    当武士道的意识转移到国家建设时,又能够内化出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产生出“商人道”、“企业道”、“工人道”。正如松下所说:“过去,武士位于庶民之上,受到相当的尊敬,这固然是因为武士的功夫使然,但绝非仅止于此。最重要的还是由于武士重道义,不忘武士精神,彻底奉行武士道,才能赢得庶民的信赖和尊敬。这情形也存在于公司之中。我认为经营者应有经营者之道,员工应该有员工之道,各自有各自该做的事。彼此负起责任,贯彻此道,才能建立相互信赖的基础,才能推动信赖关系的原动力。彼此应该坚守立场,贯彻自己的道。”[23]1984年日本的经济白皮书也写道:“在当前政府为建立日本产业所做的努力中,应该把哪些条件列为首要呢?可能既不是资本,也不是法律和规章,因为这二者本身都是死的东西,是完全无效的。使资本和法规运转起来的是精神。……因此,如果就有效性来确定这三个因素的份量,则精神占十分之五,法规占十分之四,而资本只占十分之一。”[2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