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史籍概说(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学历史教学(华南师 赵淡元 参加讨论

《三国志》文字过于简略,南朝宋裴松之采三国异同,为之作注。裴注不专在解释文义,而重在补充材料,注文比原文增多三倍。裴注的特点,据他自己概括有四点:①上搜旧闻,傍摭遗逸,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罔不毕取,以补其缺;②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③苦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④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辨。(裴着《上三国志注表》)由以上四点,可知裴注起了补缺、备异、惩妄、论辨的作用,其价值不在原书之下。
    (4)《后汉书》
    作者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人。他所生活的时代,距后汉二百余年,已有不少人写过后汉历史。据《隋书·经籍志》着录,比较着名的就有刘珍等十多家《后汉书》。范晔文笔高超,史学造诣很深,善于博采众家所长。所以他的《后汉书》写成后,除袁宏《后汉纪》尚存外,其他诸家《后汉书》都逐渐被淘汰了。他的《后汉书》却作为“正史”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四史”,被誉为古代史学名着之一。
    范晔的《后汉书》,原定有十纪、十志、八十列传。但十志还未完成,他就被杀害了。现在《后汉书》里的八志,是后人梁刘昭作注时,从司马彪的《续汉书》里取出来补进去的。本书的价值在于保存了后汉一代的史料。现在诸《后汉书》除个别以外,均已亡失。此书就是研究后汉历史的最重要资料。
    此外,在思想性方面,范书有几点值得特别提出。例如,东汉尚气节,范晔的《后汉书》首创《党锢》、《独行》、《逸民》等类传,来记述社会上敢于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崇尚节义的人士。尽管这些人所崇尚的节义,仍然是封建士大夫的节义,但他们对封建统治者的腐败黑暗现象,敢于表示愤怒、抗议,正与劳动人民的意愿一致,这还是应当肯定的。又东汉以来,谶纬迷信流行,佛学开始兴起,范晔虽也受时代思潮的影响,但其思想主流却是反对封建迷信思想的。其《西域传·论》对佛教哲学的批判,就是很显着的一例。他指出:佛教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其荒诞不经与诡辩超过了谈天衍和庄周万倍;至于灵魂不死与因果报应之论,更是似可知而实不可知的骗人谬论。又《后汉书·张衡传》载张衡给皇帝的上疏《请禁图谶》一文,可知范晔对谶纬迷信是持反对态度的。又《后汉书》首创《列女传》,记载妇女中“才行高秀者”,这无疑是给历史上的地位一种肯定,表现了一个历史家的远见卓识。
    (5)《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晋常璩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方志史书。它记载的地区在今四川、云南、贵州及陕西南部一带,因在华山之南,山之南曰阳,故此书名为《华阳国志》。全书大体分三部分:①前四卷着重记述巴、蜀、汉中、南中各郡的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虽然其中也记述了一些政治、军事、民族等情况,但总的来说,仍以记载地理为主,相当于“正史”中的《地理志》。②卷五至卷九,以编年体形式记述了西汉末至东晋末割据巴、蜀的公孙述、刘焉父子、刘备父子和李氏成汉政权的历史。这一部分很象“正史”中的本纪。③卷十至卷十二,记述了梁、益、宁三州的先贤和后贤等的事迹,相当于“正史”中的人物列传。从以上介绍,可知《华阳国志》有纪、有传、有志,是编年史、人物传和地理志的结合,不是单纯的地理着作。其内容记载了西南地区古代各郡县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着名山川,重要道路、各地物产、民情风俗、主要的民族、名宦政绩、各县大姓,等等,为研究西南地区古代的地理、政治、经济、民族等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所以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地方志史书。
    (6)《水经注》
    郦道元《水经注》是历代史家公认的瑰宝。《水经》原文极简,约一万多字,郦注却有三十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水经》所记河流仅137条, 每条不过简短的一两句话。郦道元以《水经》记经水为纲,补充介绍各经水支流达1252条,将近增加十倍。所以此书虽名为注释,实际上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我国古代河流分布的水文地理着作。本书还依河流经过,注出各水所经地方的古今地名沿革和有关历史地理典故,还详记各地山川、都市、祠庙、名胜、古迹、风俗、歌谣、怪异及动植物等,内容极为丰富,使人读后能增加历史地理知识。此外,还着录古代碑刻三百多块,记载具有军事战略意义的要地二百多处,特别是有关农田水利资料记载的最多。郦道元不仅是一位地理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文学家。《水经注》中有不少短小精干的游记小品,对后代文学家有不小的影响。如李白、杜甫的诗篇,柳宗元的山水游记,都从《水经注》中直接吸取过艺术营养,
    (7)《洛阳伽蓝记》
    本书的主要内容,在记载北魏京师洛阳四十年间佛教寺塔的兴废;但同时也反现了当时洛阳在经济上、文化上的情况以及社会各界的生活状况;还反映了北魏王朝在这四十年间所发生的政治、军事上的大事,如高祖迁洛、太后临朝、宦官用事、外藩举兵、诸王争立,乃至与南朝及四夷的关系等。其中不少史料可补“正史”之缺。如所记尔朱荣之乱(卷一《永宁寺》),萧综奔魏(卷二《龙华寺》),东平王略自魏奔梁,又再度返魏(卷四《追光寺》)等事迹,都可与“正史”所记相参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