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史学阶级斗争理论线索探讨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争鸣》 姚文俊 参加讨论

在史学研究中,运用阶级斗争理论线索去分析复杂纷繁的历史现象,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但是,如何把握阶级斗争理论却是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由此,使得人们在对诸多重大历史问题的看法上意见不一,争讼不休。所以,搞清楚史学阶级斗争理论的本质内容,对于正确说明复杂纷繁的历史现象,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重大的意义。
    那种认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都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历史前进的观点,应该说只是对封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部分科学揭示。因为这种揭示,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说来,仅是一个方面,所以是局部的,而不是全部。可是,在极“左”思潮影响下,由此而引伸出了两个“凡是”,即凡是剥削统治阶级,都是贪得无厌的、压迫人民的,因而本性是反动的;凡是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作为,都是要求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因而本质是革命的。这两个“凡是”长期以来构成了史学阶级斗争理论线索的本质内容,人们的认识始终不能跳出这一窠臼。例如,对汉初统治者政策的看法,一些人认为是“让步政策”,因为统治者懂得不能杀鸡取卵,故要与民休息,以便于统治者长治久安;一些人认为是“反攻倒算”,因为统治者轻徭薄赋等政策的结果,是变本加厉地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不难看出,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都是立足于剥削阶级的“本性”去分析问题,它们不同形式地都承袭了两个“凡是”的衣钵。
    笔者认为,出于同一理论体系而又互为矛盾的状况,其症结就是把“阶级本性”与“阶级政治本质”的概念混同起来了,没有把握住马克思主义史学阶级斗争理论线索的本质内容。
    本文试图从廓清“阶级本性”和“阶级政治本质”概念入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阐明历史学阶级斗争理论线索的本质内容。
    
    归纳起来,“阶级本性”与“阶级政治本质”的概念区别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概念的立足点不同。“阶级本性”是阶级的经济范畴的内在规定。正如列宁指出:“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就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因而也就是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以此出发,从社会经济结构、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分野,则划分出剥削阶级或特权阶级、压迫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或无权阶级、被压迫阶级。而“阶级政治本质”是阶级的经济范畴和社会范畴有机统一的体现,其立足点在于阶级的实际的、真实的“活动”。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凡是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阶级活动,以及由此而决定的阶级的政治本质,是进步的,或者是革命的;相反,则是腐朽没落的,或者是反动的。
    第二,概念的作用点不同。“阶级本性”反映的是阶级间在经济地位上的差异、矛盾和对立,以此揭示了阶级斗争发生的基本动因。然而,这种揭示,并不可能从质与量的方面说明它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因此,也就不可能对阶级的政治表现作出定性分析。但是,“阶级政治本质”,由于阶级的“活动”与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可以从实践的标准出发对阶级作政治方面的定性分析。
    如上所述,由于概念的区别,决定了它们在社会科学中适用性的各异。确切地说,“阶级本性”不是历史科学本身的基本理论范畴,而“阶级政治本质”才是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范畴之一。
    从宏观历史看,“阶级本性”决定了“阶级政治本质”。因为阶级社会毕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中介环节,因而可以说,剥削统治阶级的政治本质是反革命的、反动的,相反,被剥削、被统治阶级则是革命的、进步的。但是,以此观点能够说明微观历史中阶级斗争产生的具体原因、过程、形式及其特点吗?不能。能够说明它对社会环境的具体影响和作用吗?也不能。因此,与其说它是历史学中的概念,毋宁说它是唯物史观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唯物史观可以指导历史研究,但不等于历史研究。列宁说:“无论哪一个人,只要他学过一点历史或者马克思主义学说,他就应该承认,进行政治分析首先应该提出阶级问题:是哪个阶级的革命?哪个阶级是反革命。”由此可见,用阶级斗争理论去分析历史学中的阶级斗争,抓住“阶级政治本质”,这才是最核心的东西。以此为指导思想,才能在如实地揭示阶级斗争的原因、过程、形式、特点及对社会历史影响和作用的基础上,对阶级作出定性分析,以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如果都从“阶级本性”出发去研究,那么复杂纷繁的历史现象岂不就简单化一了吗?究竟是人的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的历史实际,还是客观的历史实际必须服从人的主观意志?带着先验的东西去强求历史的一律,把“阶级本性”当成史学阶级斗争理论线索的本质内容,这正是导致唯心主义的理论根源。所以,它绝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学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史学阶级斗争理论的基本要求,必须是在尊重历史客观实际的前提下,坚持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并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客观判定阶级的政治本质。只有以此为线索,才能深刻认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多样性,并从中总结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其实,对马克思主义史学阶级斗争理论基本点的理论概括,列宁早就提出来了。他指出:“如果你们没有指出哪些阶级的利益,哪些当前的主要利益决定着各政党的本质和它们的政策的本质,那末,事实上你们就是没有运用马克思主义,事实上你们就是抛弃了阶级斗争理论。”(《列宁全集》第12卷第485页)列宁的这一论断所体现的理论原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阶级斗争的完整理论。这一理论概括坚持了如下原则:
    (一)坚持了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
    “利益”决定本质,就是“活动”决定本质。“活动”既包括了经济活动,也包括了政治活动以及思想文化等活动,即是说,它既反映了阶级的经济范畴,又反映了阶级的社会范畴,而且是经济范畴和社会范畴的有机统一。坚持从“活动”出发去认识本质,正是坚持从历史客观实际出发的体现,是在史学领域中坚持实践观的体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