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史学阶级斗争理论线索探讨(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争鸣》 姚文俊 参加讨论

当前,有些同志把自然科学研究的一些方法引进了社会科学,提出“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试图扭转历史学理论的危机。应当看到,这些方法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一,它忽视了社会科学,特别是历史科学的特点,把历史视同自然的结果,势必导致对历史只是从客体的、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这种把人看成是“感性的对象”的结果,正是旧唯物主义用孤立的、静止的、机械的观点去认识历史的根源:其二,缺乏方法论的实践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来是统一的、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历史科学坚持实践基础的原则,既是世界观的体现,又是方法论的体现。如果抛弃实践基础而单纯追求方法,必然会使我们的研究出现片面性。“老三论”、“新三论”的弊病也正在于此。但是,这是否说“老三论”、“新三论”对史学研究就毫无用处了呢?不是。只有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与“老三论”、“新三论”有机结合起来,方能使它们对历史研究具有认识论意义。这种结合必须是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即“老三论”、“新三论”必须建立在实践基础上,从活动、从利益出发去把握系统、结构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从物质实践出发去解释观念的东西,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这种结合必须是观点和方法的结合,即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观、发展观、辩证观与具体方法的结合。例如,把系统论方法、结构论方法看成是马克思主义联系观的一种具体体现、具体方法。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去统率“新老三论”,使观点和方法有机统一起来,这样既可不偏离马克思主义原则,又可增加史学研究的手段,对史学研究是有益的。所以,如果说列宁的阶级斗争理论是“纲”的话,那么“新老三论”就是“目”。
    列宁概括的史学阶级斗争理论线索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扭转史学危机的局面。出现史学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极“左”思潮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史学研究的理论线索未能完整的、科学地把握,理论上很不成熟。因而导致了史学研究中的简单化、公式化、绝对化。其根本表现就是不敢正视或者说不能科学说明“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剥削统治阶级可以成为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主要动力”这一结论,而列宁的阶级斗争理论则科学地揭示了这个结论的内在合理性。同时,不敢正视这一结论的结果,使得一些现有的原则、原理出现了片面性,例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即表现如此。而用列宁的阶级斗争理论线索去指导历史研究,不仅能促使史料学、考证学、考古学的发展,还能在以前的基础上开拓历史研究的新领域,如动机规律、阶级行为规律等等。愈是全面地、科学地揭示出历史发展的各种规律性的东西,就能够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所以,列宁概括的史学阶级斗争理论线索,对于解除史学危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总而言之,面对史学危机,对于过去的史学理论引起深刻反思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们必须解放思想,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特别是要完整地、科学地把握史学阶级斗争理论,并以之为“线索”去指导历史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