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历史研究与社会需求(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云南社会科学》 李桂海 参加讨论

解放以后,由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又不断地在各个学术领域内开展以大批判为主的政治运动,所以把对历史的政治需求又放在了很突出的地位。到了十年动乱时期搞的“评法批儒”,更将对历史的政治需求放在了全国全民族的首位,因而极大地扼制和破坏了其它的需求,使历史的研究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从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来看,由于专制主义的集权统治一直居重要的地位,所以历史研究首要的任务是满足政治需求,这也是不足为奇的。到了近现代,又由于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头等大事,所以历史研究更多地为这一总任务服务,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种政治需求的长期突出,再加上解放以后未能及时地加以调整,反而从某个侧面上加强了这一突出,结果不但弱化了历史研究中的其它需求,而且造成了相当严重的逆反现象。这种逆反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中的逃避政治倾向;一是广大群众对历史真实的怀疑感。
    历史学家逃避政治的倾向,主要反映在厚古薄今和重资料与考证而轻视理论与宏观研究上。
    为什么历史研究中会出现厚古薄今的现象?根本的问题在于“今”与现实的政治问题关系密切,研究“今”首先要满足政治需求;而“古”却与现实离的远,选择性大,可以研究与现实无关或关系比较小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是科学的生命力,历史科学也不例外。实际当然包括政治问题,但并不完全是政治问题,它应该有更广的面。研究“古”的问题,并不是不可以联系实际,但是也应该承认,“今”的问题现实性比“古”的问题要强的多。大量的与现实问题有关的“今”的历史问题没有或者只有少数人去研究,而与现实问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古”的问题,历史学家却纷纷涌向那里,争先恐后地去研究。尽管研究者之间的竞争性很大,一些人很可能成为竞争中一无成就的失败者,可仍不改变自己研究的方向和课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而且有关领导人一再呼吁,都得不到纠正呢?原因就在于它是长期突出政治需求而产生的一种逆反现象,只要突出政治需求造成的影响还没有消失,这种逆反现象就会存在。不消除造成这种逆反现象的根源,而只单纯呼吁历史学家要研究现实问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
    重视资料的搜集和考证而轻视理论与宏观的研究,是历史学家逃避政治的另一倾向。资料的搜集和考证,这本来是历史学家研究问题的基础,研究任何历史问题都离不开这一基础工作。但是如果研究工作仅仅停留在资料的搜集和考证上,而不作进一步的提高和加工,显然还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从历史研究本身来说,它也只迈出了研究工作的第一步。一些历史学家告诫人们说,资料的搜集和考证才是研究的真功夫,而在此基础上作理论的分析和宏观的概括,那是为了适应某种政治需要而“放空炮”,应该由政治家去作,历史学家最好不要介入。对历史作理论的分析和宏观的概括,从中得出适应各种社会需求的结论来,这是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历史学家不去做这一工作,当然就使历史研究脱离了社会的需求,从而造成自身发展中的“危机”。
    历史研究长期突出政治需求造成的另一个逆反现象,是广大群众对历史真实的怀疑感。为了突出政治需求,历史学家的研究工作就要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在一定的时期强调和突出历史的某一问题和侧面。历史是多棱角和多侧面的,历史学家根据自己选择的研究角度和爱好,在某个时期强调和研究了历史的某个棱角或侧面,这本来是正常的现象,并不存在历史的真伪问题。比如说每当中华民族处于民族危难的时期,就有很多历史学家研究我国历史上反对外来侵略,拯救民族的爱国主义的人物和事件;每当一个封建王朝腐朽没落的时期,就会有一批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上的所谓“中兴之治”;在大规模的战乱之后,也会有历史学家重视研究历代如何消除战争的破坏,使社会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当然对统治者的决策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历史学家自身来说,它满足了政治斗争的需要,也不违背历史研究的原则。但是它在人民群众中,却可能造成历史是任历史学家宰割的羔羊、打扮的美女、历史无真实可言的错觉,因而导致对历史的厌倦心理。比如有的历史学家说秦始皇是“暴君”,有的说他是“伟大的政治家”,有的说王莽是个“改革家”,有的说他是个“复古主义者”,有的说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有的说他是个“复辟狂”。人民群众并不把这种不同的评价看成是一种学术的争论,而认为是历史学家为了适应各种政治需要,“昧着良心说瞎话”的结果。这样,历史的真实性在人民群众中就一落千丈,他们宁愿去看以历史为题材的各种文艺作品,以满足自己对历史的爱好,而不愿再看历史的著作。广大群众中对历史著作的这种逆反心理,也造成了历史学家与群众的脱节,这也是导致历史科学出现“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历史研究要全面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
    在封建社会政治专制和经济隔绝的情况下,历史研究只要得到统治阶级的赞赏和支持,也就是说能满足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其成果就可以得到肯定或出版,历史学家本人也会因而得到相应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所以社会对历史研究的其它需求,虽然长期受到压制,但历史研究仍可得到发展。可是当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的交往和竞争激化后,虽然历史研究的成果还不可能完全卷入商品经济的洪流,不完全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制约,但是它仅仅靠政治上的支持,已经很难发展和繁荣了。所以历史学家不管是仅仅满足政治的需要,还是逃避社会的需求,都会影响历史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历史科学的研究成果,最终要通过论文或专著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时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也不可能完全摆脱商品经济的影响。历史科学的研究成果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很难变为经济效益的,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也可能永远不会转化为经济效益。但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对于那些一时或者很难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只要它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益,从政治和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资助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一门科学的发展,长期依赖于国家和社会的资助才能存在和发展下去,而没有自身发展的活力,这门科学是很难发展和繁荣的。现在,绝大部分历史研究的成果,除了少数适应“文凭热”而编写的各种教学用书外,都要靠国家或者社会的补助才能出版。历史著作出版难,除了发行渠道不畅是客观因素外,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是主要的原因。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出版部门的注意,他们调查研究历史书籍的市场动向,从历史著作的题目、结构和表述方法等各个方面,都作了一些努力。可惜,他们的这种努力,还未引起历史学家充分的理解。历史学家还习惯于闭门著述、为历史而研究历史的传统研究方式。他们还认为研究市场动向,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和市场的需求联系起来,有失身价。宁愿自己的著作写出来后“束之高阁”,无法出版,也不愿降低身份,为了市场的需求去研究和著述。还因为历史学家至今仍闭目不注意和研究历史书籍的市场情况,所以出版社一些同志的努力,未得到历史学家的配合,因而大都无法实现。这是历史研究回避社会需求的一种表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