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色徽之争”的后果及影响 上述官方言论的出现,意味着在法国大革命中,女性的政治命运走到了尽头。自从1789年以来,她们曾是多次革命运动的参与者,她们也曾积极参与区议会和市议会的讨论,向制宪议会、立法议会和国民公会递交各类请愿书。在革命的最初三年里,男性支持女性政治权利的言论并不是很多,但是并没有人明确反对这一点。从这一点来看,1793年的“三色徽之争”意味着一个明显的转折:源于革命女性内部的分歧,性别的话语重新浮现出来。这促使国民公会和雅各宾俱乐部中的男性代表开始反思政治秩序的问题。旧制度的危机让人们对女性参政问题十分敏感。代格朗蒂纳和阿马尔等人的言论清楚地反映了这种焦虑。因此,“三色徽之争”这一事件改变了整个性别政治结构的秩序,女性渴求政治权利的道路由此关闭。 1793年10月31日,也就是阿马尔向国民公会提交报告的当天,国民公会颁布法令:不论是以何种名义建立的女性民众俱乐部,都将被禁止。(62)没有过多解释,女性共和革命者俱乐部连同其他女性社团就这样被粗暴地关闭了。这条法令使得两性在政治上最终处于不平等的位置,女性的活动再次被限定在家庭之内,她们的职责是养儿育女,在家庭里完成自然交予她们的看护工作。只有在家庭之内,她们的身上才表现出正派女性的真正美德。妇女若踏入政治的公共舞台,立刻会被斥为不守女人本分,越界犯规,模糊了两性分野。(63) 罗兰夫人置身革命之中,深深感到身为女性所受的压制,她说:“事实上,我作为一个女性,是被压制的。在一个不同的时代,我可能会有一个灵魂,一个不同的性别。我多希望身为一个斯巴达或者古罗马的女性,或者是一个法国男性。”(64)当她于1793年11月3日被押赴断头台的时候,罪名就是擅越自然本位的错置,忘记适合她本身性别的德行。(65) 1793年的这些反对女性参与政治的话语实则是启蒙哲人观点的再现。伏尔泰、狄德罗等启蒙作家一再强调女性在体质上和道德上的天生脆弱,不适于承担政治角色。(66)同样,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也表露了同样的忧虑,他认为女性若涉足公共领域,将腐化社会风气。(67)这种思想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卢梭,他明确提出女性应该“待在家里,用她们全部的精力来管理家务。大自然和理性安排给女性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68)。 “三色徽之争”以及女性共和革命者俱乐部受其影响而被关闭的事件在整个法国大革命女性史中占据着显著位置。正如有研究者指出,源于旧制度末年父权制的动摇,1789年革命一度为女性打开了一扇获取政治权利的大门。(69)基于革命自由与博爱的原则,女性开始要求改变自身在婚姻和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共和革命者俱乐部和《女性和女公民的权利宣言》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革命初期,一种强调“统合”的政治文化盖过了性别的区分。但是,“三色徽之争”却暴露了隐藏于人们观念深处的关于性别的分歧。这场争端虽肇始于市场妇女的利益受损,但很快,更深层的分裂随之出现。关于性别与政治的讨论重提旧制度晚期性别错位的话题。关闭女性共和革命者俱乐部的日期实际上是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当局对女性激进活动从宽容到压制的分水岭。(70)一个以契约形式建立起来的男性共和国逐步定型,女性只被分配到家居的内室空间,公共领域里的美德,需要阳刚的男子气来完成。(71)1804年的《拿破仑法典》将妻子们排除于公共领域之外,她们仅仅在与丈夫的联系中存在,在私人领域,她们从属于丈夫的自然权力。(72)安守家庭本分的、温良贤淑型的女性形象在大革命之后悄然凸显,并盛行于整个19世纪。(73) 感谢高毅教授、吕一民教授及张弛博士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帮助。 注释: ①理查德?里格利:《外表的政治:革命时代法国的服装》(Richard Wrigley, The Politics of Appearances: Representations of Dress in Revolutionary France),纽约2002年版,第123页。 ②关于三色徽和小红帽的研究,除了理查德?里格利《外表的政治:革命时代法国的服装》以外,还可参见以下论文:让-马克?德沃塞勒:《督政府时期的徽章:一种革命象征的偏航》(Jean-Marc Devocelle, “La cocarde directoriale: dérives d'un symbole révolutionnaire”),《法国大革命历史年鉴》(Annales historiques de la Révolution)第289卷,1992年第3期;珍妮弗?霍耶尔:《民族之帽!妇女、仆役、士兵和法国的标志》(Jennifer Heuer, “Hats on for the Nation! Women, Servants, Soldiers and the Sign of the French”),《法国历史》(French History)第16卷,2002年第1期;妮古拉?希利姆:《国家徽章和小红帽: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象征性帽饰》(Nicola Shilliam, “Cocardes Nationales and Bonnets Rouges: Symbolic Headdresse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美术期刊》(Journal of the Museum of Fine Arts)第5卷,1993年第1期。 ③卡米耶?德穆兰:《卡米耶?德穆兰文集》(Camille Desmoulins,(Euvres de Camille Desmoulins)第2卷,巴黎1838年版,第22页。 ④《时尚与品味杂志》(Journal de la mode et du),巴黎,1790年第2期。 ⑤1792年7月5日的法令规定:除了国外驻法使馆人员外,所有居住及在法国旅行的男性都必须佩戴三色徽。迪韦吉耶编:《法律汇编》(J. B. Duvergier, ed, Collection complète des lois)第4卷,巴黎1834年版,第240页。 ⑥菲利普?里夫:《现代政治中的美学功能》(Philip Rieff, “Aesthetic Functions in Modem Politics”),《世界政治》(World Politics)第5卷,1953年第4期,第478—502页。 ⑦理查德?里格利:《外表的政治:革命时代法国的服装》,第123页。 ⑧林?亨特:《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阶级》(Lynn Hunt, Politics, Culture, and Class in the French Revolution),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7页。 ⑨1793年4月,戴三色徽的法令扩大到女性,措辞从“男性”变为“个人”;1793年9月21日,关于女性佩戴三色徽的法令再次被重申:不佩戴三色徽的女性,初犯就要被处以一周的监禁;再犯,则被视为嫌疑犯;最严重的处罚是针对扯下别人的三色徽的行为,会被处以6年的流放。在代表们的讨论中可看到,羞辱三色徽的人几乎已被视为国内的反革命敌人。详见《议会档案》(Archives parlementaires)第61卷,巴黎1902年版,第264—266页;第74卷,巴黎1909年版,第571—572页。 ⑩《导报》(Réimpression de l'ancien Moniteur)第16卷,巴黎1847年版,第638页。 (11)皮埃尔?卡隆主编:《恐怖时期的巴黎》(Pierre Caron, ed., Paris pendant la terreur)第1卷,巴黎1910年版,第94页。 (12)皮埃尔?卡隆主编:《恐怖时期的巴黎》第1卷,第127页。 (13)皮埃尔?卡隆主编:《恐怖时期的巴黎》第1卷,第138页。 (14)当时的观察者认为,在人群中散布这些言论的妇女,有可能是被人收买的。详见皮埃尔?卡隆主编《恐怖时期的巴黎》第1卷,第143页。 (15)邓琳?利维:《革命巴黎中的女性,1789-1795》(Darline Levy, Women in Revolutionary Paris, 1789-1795),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09页。 (16)阿尔贝?索布尔:《1793年9月民众斗争中的一个插曲:三色徽之争》(Albert Soboul, “Un Episode des luttes populaires enseptembre 1793: la guerre des cocardes”),《法国大革命历史年鉴》第163卷,1961年第1期,第52—55页。 (17)玛丽?约翰逊:《新瓶装旧酒:法国大革命时期为下层妇女所作的体制变化》(Mary Johnson, “Old Wine in New Bottles: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s for Women of the People during the French Revolution”),卡罗尔?贝金编:《女性、战争和革命》(Carol Berkin, ed., Women, War and Revolution),纽约1980年版,第124—126页。 (18)卡罗尔?贝金编:《女性、战争和革命》,第125页。 (19)多米尼克?戈迪诺著,凯瑟琳?施特莱普(Katherine Streip)译:《巴黎妇女和她们的法国大革命》(Dominique Godineau, The Women of Paris and Their French Revolution),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8—160页。 (20)路易-塞巴斯蒂安?梅西耶:《巴黎图景》(Louis-Sébastien Mercier, Tableau deParis)第1卷,巴黎1781年版,第52页。 (21)路易-塞巴斯蒂安?梅西耶:《巴黎图景》第1卷,第121页。 (22)《莫贝尔广场上的妇女们新奇的提议》(“Motion curieuse des dames de la place”),《法国大革命中的女性》(Les Femmes dans La Révolution)第1卷,巴黎1982年版(档案影印),第21份材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