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还应具体分析他们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17)用这一标准来衡量,不是苛求王明,根据我们掌握的详细的历史资料,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依然坚持“城市中心论”,是“城市迷”。1931年12月29日,他参与制定的给中共中央的《共产国际指示》,根本没有提到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问题。后来,王明思想随着苏联对外政策及共产国际主张的转变而有所变化,提出了抗日反蒋统一战线问题,但始终没有摆脱“左”倾冒险主义,仍然主张红军夺取中心城市,以实现“湘鄂赣豫皖形成打成一片的苏区”。(18)换言之,他在中国革命道路上,没有提供任何“新的东西”,更不用说在毛泽东已提供的“新的东西”之外再提供一些“新的东西”了,所以他不能被称作“探索革命新道路”。如果把王明控制的中共中央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错误说成是“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失误”,就背离了事实,混淆了是非界限,不但是不妥当的,而且是不科学的。 总之,对以往的历史概念、提法进行审查,必须采取郑重的态度,必须建立在认真研究事实的基础之上。如果缺乏事实,缺乏史料,随心所欲地否定过去的提法、概念,就不仅是不慎重的,无益的,而且还会产生混淆是非的不良后果。依笔者愚见,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这段历史使用“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或“土地革命战争的曲折”等提法较为妥当,既避免了“路线错误”的提法,也不会引起歧义。 本文1994年8月10日收到 注释: ①《中国革命史讲义》,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第156页;《中国革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85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332页。 ③《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43页。 ④《周恩来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2页。 ⑤《军事通讯》创刊号,1930年1月。 ⑥《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48页。 ⑦《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245页。 ⑧《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85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50页。 ⑩(11)《中国革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67页。 (12)《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32页。 (13)《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72页,第111页。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4页。 (15)《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38页。 (16)《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71页,第264页。 (17)《列宁全集》第2卷,第150页。 (18)《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13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