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司马迁天人思想研究的误区(6)
对于司马迁来说,由于“百年来天下遗闻古事靡不毕集于太史公”,特殊的职业身分,使他得以“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因而成为自孔子之后最为博学的人。而且由于时代的发展,就掌握的知识总量来说,已经超过孔子远甚:“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博大的胸怀和开放的眼光,使他成为集大成的思想家。参与制定《太初历》的经历,又证明着他还具有极高深的天文、历法、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他是那个时代无与伦比的文化巨人,他是站在时代和文化的制高点上雄视千古的。在他之前,还没有哪一位思想家像他那样,把“究天人之际”当作自己毕生著述的首要目的,而且也没有哪位思想家像他那样对这个问题有如此深刻和如此全面的思考。即使从整个中国思想史来说,能达到司马迁的认识高度的人也是屈指可数的。因此说他宣扬了天人感应的神学、或说他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都是不公正的。许多历史人物,尽管他们从属于地主阶级,但并未因此而削弱他们追求真理的执著和捍卫真理的勇气。古往今来,没有哪位真正的思想家会拜倒在钦定的官方神学面前俯首称臣,放弃自己独立的思考,否则,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就不会如此光辉灿烂!司马迁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思想家,一位毕生都在追求真理,并为真理而奋斗的思想巨人。我们为中国曾有过这样的思想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没有权力亵渎他! (收稿日期:1995年12月16日) 注释: 〔1〕〔2〕〔3〕任继愈《中国哲学史》第2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二版,第87、89页。 〔4〕〔5〕祝瑞开《两汉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6 月第一版,第141页。 〔6〕张维华《论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 见《文史哲》1980年第5期。 〔7〕宋纹縯《史记·天官书略论》,见《人文杂志》 1985年第5期 〔8〕徐兴海《论司马迁天人思想的模糊性》, 见《唐都学刊》1988年第2期。 〔9〕霍松林、尚永亮《两种思维的冲突及史学家的苦闷》, 见《人文杂志》1989年第1期。 〔10〕杨慎《升庵外集》卷39。 〔11〕〔17〕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中华书局1979年第1版, 第252、251、308页。 〔12〕〔13〕〔14〕依次见《史记》“六国年表序”、“秦楚之际月表”、“外戚世家”。 〔15〕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4月第一版,第133页。 〔16〕钱钟书《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24、 25页。 〔18〕《老子》二十五章 〔19〕〔20〕《论语》“阳货”、“泰伯”。 〔21〕〔22〕〔23〕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人副天数”。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