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5)
畸形博弈导致了畸形的政治后果。《施政文件》被独立派单方面地强行付诸实施,结果出现了护国主名义下的个人军事独裁。此间,也曾几次召开议会,但它只不过是护国主的掌中玩偶,被克伦威尔任意呼来唤去。英国人民砍掉了一个专制国王的脑袋,却迎来了一个更为专制的无冕之王。英国人开始反思了,他们发现,废除君主制并非上策,要达到建立宪政的目标,看来还得从“国王在议会中”的混合体制的基础上重新开始。于是,流亡国外的旧王朝又被请了回来。 1660-1688年复辟时期是第五阶段。复辟重建了“国王在议会中”的混合政府体制,而且,国王查理二世和议会双方均接受了前20年的教训,甘愿相互妥协与合作。然而,由于当时议会过分注重眼前的政治需要,渴望尽快结束动荡,重建“有效统治”和国内秩序,因而不但回避了引发这次革命的那些关键性问题,而且在财政问题上过于慷慨大方,一次性给予复辟政府以充足的拨款,使王权迅速实现了财政独立。其结果是,国王在不久之后便有条件放弃与议会的合作,再次退回到不合作的老路。可见,复辟初年的博弈实质上也是一种非正常的畸形博弈。从1681年起,国王对议会反对派采取高压政策,辉格党土崩瓦解,王权迅速膨胀。在查理二世统治的最后4年内,再未召开议会,革命前的无国会统治卷土重来。1685年詹姆士二世继位后,利用每年200万镑的巨额岁入,建立起一支3万多人的军队。他不顾议会的反对,在国内外政策上独断专行,对外推行亲法政策,以换取法王的财政津贴,对内力图恢复天主教。英国再次滑向君主专制的边缘。这一事实证明,无原则的过分妥协和无限制的过分斗争一样,都不会收到理想的博弈效果,达到预期的宪政目标。 “光荣革命”构成第六个阶段。1688年,荷兰执政威廉应议会之邀,率军入主英伦,詹姆士二世仓皇逃亡法国。在随后的一年内,英国的各派政治力量汲取了前五个阶段的经验教训,选择了正确的合作博弈之路,从而取得了宪政革命的巨大成功。这一点集中体现在王位问题的解决上。 当时,围绕王位问题存在三种要求不同的政治势力,即威廉、辉格党和托利党,其中威廉控制着政局,辉格党控制着下院,托利党控制着上院,他们共提出了五种解决方案。下院首先提出一份决议,宣布“詹姆士二世已背弃了国王和人民之间的原始契约,力图颠覆王国宪法,而且业已离国出走,自行退位,致使王位虚悬”[6](p.229)。该决议表达了多数辉格党人的意见,但遭到上院托利党人的普遍反对。托利党认为,詹姆士二世出走国外仅仅意味着他放弃了国王权力的行使权,但他的国王资格和头衔并未因此而丧失,即王位并未“虚悬”;“自行退位”说缺乏法律依据,宣布“王位虚悬”的结果必将是由议会来填补虚空的王位,这将根本背离英国正统的王位世袭制原则。所以,他们要求修改决议,将“王位虚悬”一句话删掉,将“自行退位”(abdicated)改为“擅离职守”(deserted)。据此,托利党提出了一个自认为是“最接近(英国)法律的最佳办法”,即实行摄政制(regent)。为消除分歧,求得一致,两院中的两党分别选派部分代表举行磋商会,会上争论十分激烈。辉格党人援引1399年议会使用“自行退位”一词废黜理查德二世的先例,证明“自行退位”说的合法性,同时引用内战期间的事例,证明“擅离职守”说和摄政制暗示着国家统治方式只是“暂时的和可以随时解除的”,[7](p.231)这势必给詹姆士二世的复辟提供法律依据。托利党也不愿看到詹姆士卷土重来的可怕后果,最后作出让步,同意将下院决议原文公布。 接下来博弈集中在由谁继承王位的问题上。辉格党多数主张由威廉继承王位,其理由是,威廉既是一个新教徒,又有政治经验和才能,虽然没有斯图亚特血统,但作为詹姆士二世长女玛丽的丈夫继承王位也未尝不可,况且,正因为威廉缺乏合法的继位资格,所以更便于议会预先对王权规定某些明确的法律限制,作为拥戴他登基的先决条件。另有极少数激进辉格党人希望废除君主制,像1649年那样建立共和国[7](p.220)。但大部分托利党人主张由玛丽继承王位,他们认为,既然詹姆士和享有优先继位权的小王子都已逃亡国外,那么,玛丽作为詹姆士的长女,就“自动地”继承了王位,因为国家不可一日无主。还有少数托利党极端派主张,只要詹姆士答应作出让步,就邀请他回国继续当政,理由是根据正统主义原则,只有詹姆士是惟一合法的国王。 上述四派各执己见,使议会一度陷入僵局。后来,有人提出一个折中意见,这就是第五种方案:由玛丽和威廉共同继承王位。这个方案既符合正统主义原则,又能满足当时政治需要,所以被多数托利党和辉格党人所接受。不过,在威廉和玛丽应以谁为主的问题上,两党和两院仍然意见不一。下院辉格党主张以威廉为主。上院托利党主张以玛丽为主,威廉只能作为玛丽的配偶而行使王权。威廉坚决反对上院的主张,他召见了部分贵族,明确告诉他们:“他决不会仅仅充当玛丽的代理人”,并威胁说,“如果不给予他充分的王权”,他将立即率军队回荷兰去,听任英国陷入动乱的旋涡。[8](p.22)面对威廉的要挟,托利党人做了让步,同意玛丽为女王,威廉为国王,以威廉为主。这样,一种空前绝后的双王君主制就在英国出现了。这一结局是三种势力、五种意见相互斗争与妥协即合作博弈的结果,它实现了博弈各方集体利益的最大化。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