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考古七十年的主要收获
殷墟及甲骨文的发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上的三大发现之一(另两个重要发现是敦煌文书及流沙坠简的发现)。1899年,甲骨文为当时任清王朝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发现。此后的30年内,许多人都到安阳去收购甲骨,盗掘之风极盛,直到1928年正式考古发掘后才基本停止。 殷墟的正式科学发掘是从1928年10月开始的。由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持,发掘工作的负责人是李济。从1928年秋到1937年夏,共在此进行了10年15次发掘,这15次发掘的收获是极大的。其主要收获为:在小屯北地发掘了53座宫殿基址。在宫殿基址附近还发现了大量甲骨文,尤以乙十二基址旁的YH127坑最出名,坑内埋葬着17096片刻字甲骨。在小屯村北约1公里处的武官村、侯家庄北地发现了商代王陵区,发掘了10座大墓及一千多座祭祀坑。在小屯村东南约1公里处的高楼庄后岗,发掘出了仰韶、龙山和殷三种文化层的叠压关系,解决了华北地区这三种古文化的相对年代。在后岗还发掘了殷代大墓。在殷墟其他地区,如大司空村等地还发掘了一批殷代墓葬。 这10年的发掘收获是巨大的,它为研究商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但是,由于发掘时间较短,只在几个重点区进行发掘,对殷墟未有全面地了解。 从1937-1949年这12年内,由于抗日战争及国内战争,未开展发掘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即重新开始了殷墟的发掘工作,主要是在西北岗王陵区发掘了武官大墓。从1953-1958年,在大司空村及薛家庄等地进行了发掘。从1958年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建了安阳考古队。1959年起设立了工作站,开始对殷墟进行长期的连续地发掘和研究工作。1961年,国务院把殷墟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出了保护范围。 从1958-1966年,安阳考古队一直在一般保护区内做工作。在苗圃北地、薛家庄和孝民屯等地发掘铸铜遗址,在大司空村和北辛庄发掘制骨作坊,在孝民屯南发掘殷代墓葬,在大司空村、孝民屯、梅园庄、白家坟和小屯西地等发掘遗址,在后岗发现了出戌嗣子鼎的祭祀坑。根据大司空村和苗圃北地遗址的材料,对殷墟文化进行了分期。 1966年“文革”开始后,发掘工作暂停。1969年,又恢复发掘工作。从1969年至今的近30年内,对殷墟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发现了许多重要遗迹及遗物。这一时期的发掘有几个特点:从发掘地点说,不仅在一般保护区内发掘,还在重点区及外围区发掘,弄清了殷墟的范围;不仅配合基本建设,还为了科研需要进行主动发掘;参加发掘的单位,除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外,还有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外围区工作)。 通过这70年的发掘,使我们对殷墟有了一个比较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注:对殷墟发掘与研究的全面介绍,请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殷墟的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1994年。)。 一、殷墟的范围和布局 二三十年代的工作重点在小屯、侯家庄、后岗和大司空村等地,对殷墟只有一个点的概念。1961年殷墟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划定了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重点保护区有小屯宫殿区、西北岗王陵区和后岗区。重点保护区外是一般保护区,其范围大致为16-17平方公里,如再加上范围不清的外围区,大约24平方公里。80年代以来,由于安阳市在南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在配合基建的过程中发掘出了大量的殷代文化遗迹,这就为了解殷墟地下的埋藏情况提供了更多的资料。从目前已知的情况看,殷墟的面积约有30平方公里,东西延伸约6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东边约以京广铁路为界,铁路东侧有些村落也有殷文化遗迹,如郭家湾、韩王度和董王度等。北边在三家庄、小营北到秋口一线,西边以安阳钢铁公司西侧为界(约在安阳发电厂东墙南北延伸线上),南边大致以万金渠为界。在这个范围以外,个别村落内也曾零星地发现殷代文化遗迹。 殷墟的中心是宫殿区和王陵区。宫殿区在洹河南的小屯、花园庄两村及其周围,王陵区在洹河北的侯家庄和武官村村北的高地上。这两个地点的地势都较高。从目前发掘的情况看,殷墟的居住遗址主要分布在洹河两岸。在洹河北有大司空村、武官村及侯家庄,都在村庄南边靠近洹河处。在洹河南的1-2公里范围内,地下都有很厚的灰层,说明这里长期有人居住。再往南则主要是墓葬区,当然,也有零星文化层。洹河南的居住遗迹有高楼庄南地、薛家庄、王裕口南地、苗圃北地、白家坟南地、孝民屯、北辛庄和刘家庄等。这些地区,除居住遗址外,还有手工业作坊区,如苗圃北地、薛家庄和孝民屯的铸铜遗址,大司空村和北辛庄的制骨作坊,王裕口南地的制陶遗址等。殷墟的墓葬,既发现在居住区,也发现在居住区以外地区。在上述列举的居住区及手工业作坊内都有墓葬。在这些地区以外,则为单纯墓葬区。例如孝民屯南的殷墟西区、梅园庄东南地、戚家庄东南地、刘家庄南北地及高楼庄南地等,这些地区主要是墓葬,但个别地点也发现少量殷代文化层。位于孝民屯南和白家坟西的殷墟西区也主要是墓葬。这一地区可以安阳钢铁公司东墙为界,界西是墓葬区,界东则为遗址区。在这里除发掘到大量墓葬外,还有许多居住遗迹。其中包括大型的有柱础的夯土建筑。可以这样说,殷墟有单纯的墓葬区,但没有单纯的居住区。在居住遗址内,居住遗迹和墓葬是重叠的。即便在同一地点内,一个时期住人,一个时期作墓地。因此,在自上而下进行发掘时,既发掘到墓葬,也发掘到居住址,但它们不是同一时期的。 粗略地讲,殷墟的中心是宫殿宗庙区,其外为居民区和手工业作坊区,再外则是墓葬区。这一布局,谈不上严格的规划,但事先可能还是经过一番考虑的,否则,不可能把宫殿宗庙区及王陵区放在洹河南北两块高地上。洹河两岸分布着居民区、作坊区,墓地放在外围区。在中国上古时期,都城是一个政治中心,不是经济中心。因此,它不像中古城市那样有一个严密的规划和布局。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