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资本主义体系下的“世界强国”问题(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钱乘旦 参加讨论


    相对英、法而言,德国、日本是后起的国家,作为后起国家,它们尝试走不同的路,希望能超越英、法。
    德国一直非常落后,原因在于它始终未能建成民族国家。没有民族国家的卫护,德意志的现代化也迟迟不能起步。1848年,德意志曾发生革命,革命的重要目标是建立统一的德国,同时也要推翻各邦国的专制主义。革命的失败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后,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落到了旧统治集团手里,这使得德国的发展道路与英、法完全不同。领导德国现代化的是普鲁士的容克地主,它通过对外战争建立了德意志帝国,时间是1870年。德国的统一姗姗来迟,可是它一旦来临,就表现出无比的威力,再一次证明了民族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德帝国建立后飞速实行工业化,在短短30年时间里就完成了英国近百年才得到的经济发展。到19世纪末,它已是工业强国了:1870年,德国工业生产只占世界总额的13%,英国占32%;到1900年,德国赶了上来,占17%,英国是20%;1913年,德国已超过英国,占16%,英国却只是14%(注:宫崎犀一等:《近代国际经济要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22页。)!
    德国的成功归功于它独特的工业化道路。迄至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正统”是自由放任,即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它认为国家干预越少越好,“看不见的手”是最有力的手。但德国却认为国家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在国家指导下,经济能更顺利发展。这种观点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实践中的执行者是俾斯麦。德国的做法在世界工业化史上是重大的创新,国家的力量被重新调动,不再只充当经济发展的“守夜人”。在国家的指导下,人力、物力可以更合理地利用,经济活动的目的性也更强。工业化成了国家的目标,也是国家的行为。从19世纪70年代起,帝国政府有意识地指导重工业发展,使得电气、化工、铁路、钢铁等产业迅速跃居世界前列,由此,德帝国超越第一次工业革命而直接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德国的榜样对世界其他国家有很大影响,越到后来,人们越依靠国家的力量来完成工业化,20世纪的世界更是如此。
    但在容克集团的指导下,经济发展却指向了军事目标,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说:“德意志帝国不是建立在铁和血上,而是建立在钢和煤上”(注:凯恩斯:《媾和的经济后果》(J.N.Keynes,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伦敦1919年版,第40页。)。德国的问题出在“领导者的错位”上,历史把一个旧普鲁士统治集团放到了德国现代化的领导地位上,这个集团把德国引向军国主义,用军事力量直接挑战世界霸权。从立国之时起,德国的扩张意图就十分明显。德意志民族长期受压迫,一旦国家发展,民族主义就突然膨胀,爆发成不加掩饰的沙文主义。德国资产者抱怨在未能投入竞争之前,殖民地已经被瓜分完了,因此竭力要求向外扩张,夺取德国应有的份额。容克统治者则把扩张看作是自己统治之合法性所在,不扩张,就难以维持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威廉二世开始执行“世界政策”,即所谓“我们也需要阳光下的地盘”(注:转引自邢来顺:《迈向强权国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0页。),也就是抢夺殖民地,争夺欧洲霸权。这就把德国推到了几乎所有大国的对立面,德国未免有些自不量力:1913年,德国只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16%,英、法、俄三国加起来占26%,美国则占36%(注:宫崎犀一等:《近代国际经济要览》,第22页。),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就必败无疑。但一战的失败并没有使德国吸取教训,20世纪30年代,纳粹党夺权,继续执行旧帝国政策,其野心更大,手段更狠毒。纳粹夺权是德国的灾难,同时也是整个世界的灾难,世界人民付出巨大的代价才打败纳粹德国。二战后,德国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它用武力争夺世界霸权的做法也彻底失败了。
    与德国相似的一个国家是日本。日本早期工业化的历史和德国十分相像,它同样用国家的力量推动工业化,也同样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明治维新后,日本用资本主义的方法追求工业化,和德国一样,日本的工业化也是在政府蓄意指导下进行的,因此速度相当快。从19世纪80年代算起,它大约用了50年时间就跨越了两次工业革命,只相当英国所用时间的1 3。50年中,它的工业迅速发展,第二产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从大约12%增加到42%(第三产业是38%,第一产业即农业则降到20%左右)(注: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01、508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它已基本上是一个工业国,虽与西方列强相比仍有距离,却是非西方国家中第一个摆脱了西方欺凌、顺利走向工业化的国家。日本的成功给许多非西方国家以很大鼓舞,当时中国就有很多人去日本学习,试图寻找救国的方略。
    但日本自己却走错了方向。明治维新后,日本提出“文明开化”、“脱亚入欧”,竭力模仿西方,企图一举而成“大国”。1871-1873年是其关键时期,当时明治政府派出强大的代表团出访欧洲,成员中有多位决策人物。代表团回国后提出的结论是向德国学习,这成为日本后来的国策,其理由是:英、法、美等国家“太先进”,不符合日本的国情;德国的情况最接近日本,因此是学习的好榜样(注: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第2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360-410页。)。此后几十年,日本走德国道路,不仅在经济发展模式、政治体制建设上仿效德国,而且国势初振就学德国对外扩张,要为日本争“大国”地位。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征韩”;接着与中国开战,抢走台湾;再与俄国开战,争夺中国东三省。几次得手后它就更加狂妄,终于发展到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独霸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步。其实,日本直到1938年也只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4%(英国是9%,法国是5%,美国是32%,苏联是19%(注:宫崎犀一等:《近代国际经济要览》,第22页。)),以这样的力量对抗世界,当然如以卵击石。
    日本之所以走德国道路,根本原因是因为在明治维新后它的社会结构和德国非常相像,出现的问题也和德国几乎一样:旧的统治集团控制了国家发展的主导权,因此出现“领导者的错位”。明治维新是在旧统治集团领导下进行的,这个集团是武士集团。武士集团长期把持着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民众的力量被压制了,新的社会集团则天生残缺。正是这种情况让明治政府坚信日本与德国国情相近,因此应该走德国的路。
    总结上述,德国和日本的“强国”模式是这样的:它们动用国家的力量高速发展经济,创造了一种与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我们可称之为“统制主义”模式。统制主义模式是对自由主义模式的否定与修正,它在保留资本主义基本性质的前提下,改变了经济运行的方法,使国家成为主导力量,追求快速工业化。然而,德、日两国强大的专制主义传统,它们在现代化过程中旧统治力量的优势,旧统治集团领导下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成就,使得社会缺失了西方诸国所经历的自由主义洗礼。统制主义的经济模式加上非自由主义的社会与国家,使德国和日本之“强国”特征体现为资本主义的一个变种。这个变种因其强烈的侵略性而最终被消灭。尽管如此,两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成功的因素,却仍是值得人们注意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