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9)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齐鲁学刊》 江林昌 参加讨论

盘庚迁殷到商亡的总年数,《史记·殷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七百七十三,另本作“二百五十三”或“二百七十五”,经研究是依今本《纪年》所改,不足凭信。绝大多数学者改作“二百七十三年”,这样改动最小,数字又合理,所以,以克商在公元前1046年,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318年。
    盘庚迁殷到灭纣,共273年。武丁元年在公元前1250年,则武丁以前有68年。武丁59年(据《尚书·无逸》),武乙不少于35年(据古本《竹书纪年》),估定为35年,文丁不少于11年(据古本《竹书纪年》),估定为11年,帝乙应有26年,帝辛应有30年。以上总共不少于229年。剩下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总共不多于44年。
    四、商代前期年代学研究
    自商汤灭夏建立商王朝到商王阳甲共10代19王为商前期。商前期诸王的在位年数,见于汉代以前文献者,只有五王:商汤(13年),外丙(2年或3年),仲壬(4年),太甲(33年或12年),祖乙(75年)。其余14王的在位年则付阙如。汉代以后的文献,如《史记·殷本纪》、今本《竹书纪年》、《帝王世纪》、《册府元龟》、《通鉴外纪》、《通志》、《皇极经世》等,虽详记商代各王在位年数,但问题颇多。因此,我们无法根据文献中的商王在位年数构建商前期的年代框架。
    但我们尚可根据有关文献,梳理出商王都城所在,从而为考古发掘与[14]C测年提供线索。(1)亳都。《墨子·非命上》:“古者,汤封于亳,绝长继短,方地百里。”《荀子·王霸》:“汤以亳,皆百里之地也。”汤以后,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大庚、小甲、雍已、太戊诸商王当均居于亳。(2)隞都。古本《竹书纪年》:“仲丁即位,元年,自亳迁于嚣。”《史记·殷本纪》:“帝仲丁迁于隞、”嚣、隞音近而通。商王仲丁及其弟外壬居之。(3)相都。古本《竹书纪年》:“河亶甲整即位,自嚣迁于相。”《尚书序》、《史记·殷本纪》均谓:“河亶甲居相。”仅河亶甲一王所居。(4)邢墟。古本《竹书纪年》:“祖乙胜即位,是为中宗,居庇。”《史记·殷本纪》“祖乙迁于刑。”《尚书序》:“祖乙圮于耿。”有学者认为,刑、庇、耿即为一地。祖乙之后,祖辛、沃甲、祖丁均居于邢。(5)奄墟。古本《竹书纪年》:“南庚自庇迁于奄。”今本《竹书纪年》:“(南庚)三年,迁于奄。”
    建国以来,考古工作者一直在寻找这些都城所在,并有了显著成果。工程启动以来,又有了新的突破。经发掘与研究,有四处都城遗址可大致确认:偃师商城、郑州商城与亳都;郑州商城、小双桥遗址与烺都;安阳花园庄遗址早段与相都;邢台东先贤遗址与刑墟。
    根据地层关系、伴出器物等因素作综合考虑,工程的专家普遍认为,偃师商城与郑州商城都是商人灭夏后所建的最早商城,两城的始建与使用期基本同时或略有先后。工程以上述遗址为基础,将商前期考古学文化分为五期:第一期:以郑州商城C1H9、偃师商城宫城北部灰沟最底层(如96YSJ1T28⑧、⑨、⑩)为代表;第二期:以郑州商城C1H17、偃师商城86J1D5H25为代表;第三期,以郑州商城C1H1、C1H2乙、偃师商城85YS5T1H3为代表;第四期:以郑州白家庄第二层、小双桥遗址的主体遗存为代表;第五期:以安阳洹北花园庄早段97G4、98HDH11、98HDM10和邢台东先贤遗址一期98H15、H34为代表。
    工程在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花园庄遗址和东先贤遗址都采集了系列含碳样品,并进行测定和研究,获得了相应的数据。再将考古分期成果和[14]C测年数据进行整合,可初步推断夏商分界即商代始年当在公元前1610至前1560年之间。这一数据可得到文献所载商积年的支持。
    商前期年代框架的构建依靠两个定点:盘庚迁殷之年和夏商分界。据古本《竹书纪年》,大多数学者相信盘庚迁殷到纣之灭亡共273年。若武王伐纣年为公元前1046年,则盘庚迁殷为公元前1318年。
    关于夏商文化的分界,有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之间,二里头文化二、三期之间,二里头文化三、四期之间,二里头文化四期与二里岗下层之间等说法。工程以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始建年代作为夏商分界的标志。根据[14]C测年数据与考古分期成果的整合,初步推断夏商分界当在公元前1610~前1580年之间。
    推定夏商分界的另一线索是由已知的武王克商年加上商代总积年。商代的总积年有600余年、500余年和496年三说。496年说见古本《竹书纪年》和《易纬稽览图》。古本《竹书纪年》:“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史记·殷本纪》集解引)因古本《竹书纪年》明记496年是29王之积年,则不足《殷本纪》商代30王之数,如计入未立而卒的太丁,则商代有31王。据此,陈梦家先生认为“汤灭夏以至于受”一句可能是引述《纪年》者所加的说明,《纪年》原文可能如《通鉴外记》注所引是“二十九王四百九十六年”。自汤至文丁是29王,不包括帝乙、帝辛两王。工程据商末祀谱的排比,得帝乙在位26年,帝辛在位30年,二王共在位56年。故商代总积年当为496+56=552年。假设武王克商为公元前1046年,上推552年,可得商代始年为公元前1598年(若取整数,可定为前1600年),正好在上述考古测年范围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