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里耶秦简》(壹)所见秦代县乡机构设置问题蠡测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古代文明》 王彦辉 参加讨论

对秦汉时期县乡行政机构设置情况的记述,无论是班固的《汉书·百官公卿表》,或是司马彪的《续汉书·百官志》,大略“仅列官府之目,未详分职之名”。东汉时陆续编著的六种“汉官”,本是关于汉代官制仪式最原始最丰富的系统记录,但原书自唐宋以后就散佚不存,清代虽有孙星衍等所辑《汉官六种》问世,不过拾遗补缺而已。惟其如此,严耕望先生有感前代史志所记行政组织侧重中央,“至于地方,则殊忽略”,而近代治政治制度史者也“竟少有人致力于地方行政制度史之研究”,①于是潜心博求,而成《秦汉地方行政制度》这一鸿篇巨作。其对郡府、县廷组织及乡官的钩沉补阙,定位分职,卓然而有开创之功。然所考订拾遗之正史、政书、金石、简牍、碑铭、玺印等毕竟是秦汉400余年间留存下来的相关资料,如果把秦汉作为一个完整的时间单元予以讨论是成立的,但从中却无法窥见各级行政组织结构、官职及其职掌的沿革变迁。尤其秦朝国祚短促,县乡之机构分职情况在史书中更是语焉不详。所幸近年来有关秦及汉初以来的简牍资料陆续公布,为我们于残简断章中管中窥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最新刊布之《里耶秦简》更加弥足珍贵,虽然公布的仅是古井出土的第五层至第八层的简牍图片及释文,但仍可据此对秦代县乡的机构设置及相关问题一叶知秋。
    县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典型的地方行政县定型于战国中晚期的秦国。郡的设置晚于县,最初是作为军事占领区而出现的。故县制是最早成熟的地方行政组织,郡县制下郡的组织机构可能是仿照县制而设置的。严耕望先生在《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县廷组织》中按甲、乙、丙三节分别列出县廷的诸曹及职官,廖伯源先生将之与尹湾汉简《东海郡吏员簿》所载郡县之属吏加以比较,发现两者“差异甚大”,并列表1所示。对于两者之间悬殊的差异,廖先生举东海郡吏员最多之县(海西县、下邳县)长吏属吏共107人,属吏仅103人;而《续汉书·百官志》注引《汉官》所载洛阳令属吏则多达796人,据此判断“《东海郡吏员簿》所载之吏员名目,当是汉初时郡县属吏之官名,以后郡府县廷之组织扩大,实际所用之属吏人数渐渐增加,属吏之官名乃以其实际职务命名。”②廖先生用发展眼光认识县廷属吏定额与实际员额之间的差异变化,可谓慧眼独具。至于严氏所列22曹是否同时存在?廖先生未置一词,这当然不是有意回避,而是因为当时所见资料还不足以讨论这个问题。
    其实,我们只要仔细分析严氏所列诸曹,就会发现其中许多“曹”并非县廷所设恒定机构的称谓,或官称,如“将作吏”、“市掾”、“邮书掾”、“邮亭掾”、“库啬夫”;或县廷列曹属吏之名,如“厩令史”、“厩啬夫”、“道桥津史”、“狱掾史”等;或不同时代不同郡县所设特殊部门,如“时曹”、“水曹”、“金曹”、“集曹”等。就是说,县廷在县令长丞尉及属吏之下不会分列22个职能部门,如此则过于庞杂了。将之与尹湾汉简《东海郡吏员簿》所列县邑、侯国的吏员定额略加比较,就会发现不仅在机构上无法一一对应,而且在员额上也差距较大。如东海郡所辖最大的县--海西县吏员为107人,除去令1人、丞1人、尉2人、令史4人,以及乡级吏员乡有秩4人、乡啬夫10人、乡佐9人、游徼4人、亭长54人,合计为89人,余18人。③严氏所列县廷吏还有功曹、廷掾、主簿、主记室、少府、门下游徼、门下贼曹、门下掾、门下祭酒等,合计为9项,与22列曹总计31曹或部门,如此,海西县定员所余18人在严氏考订的县廷机构中即使每个机构只设1员,尚有13个部门缺员。由此可见,严氏是把散见于各种文字资料中的县廷机构和官称罗列到一起,这只能反映出秦汉时期在县廷曾经设立过诸如此类的机构和岗位,却不能确定这些机构或岗位的设立时代及其分合省并,更谈不上所列机构之间的貌离神合的关系了。
    睡虎地秦简有许多部门法规如《秦律十八种》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司空、尉杂等以及县属各机构的“啬夫”如仓啬夫、库啬夫、田啬夫、亭啬夫、厩啬夫、司空啬夫、采山啬夫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国中晚期秦国县廷的机构名称和官职情况,但还不能确切反映县廷机构的设置,故未能引发学界对秦国县廷机构概况的进一步探究。而里耶秦简属于秦朝洞庭郡迁陵县遗留下来的县级公文档案,年代为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在时间上基本涵盖了整个秦王朝。目前发表的虽然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简牍,但还是可以据此窥见秦代县廷机构的设置规模。
    据已公布的里耶简牍释文,秦代的县令、长亦称县有秩或县啬夫,如简8:2242云:“陵=有秩毋□”,简文中重文号下句即迁陵有秩;简8:740有“县啬夫上见禾□……”④一句,当是迁陵县啬夫向洞庭郡上报庄稼生长情况的公文。睡虎地秦简中的“有秩”指的都是有秩吏,不见称县廷长官为县有秩的例子,前引简文可补以往认识的不足。县啬夫以下设有县丞和县尉,是为县啬夫的佐官。内廷设有主簿和少内,严耕望先生称之为“门下”。外廷见于记载的称为“曹”的列曹有尉曹、吏曹、户曹、仓曹、库曹、司空曹、狱曹等,此外还有少内、金布、田官、畜官、厩、髳长、校长、发弩等。这些“曹”和官称是县廷设置的平行机构或部门,还是京师诸官署的分支机构?这是我们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虽然目前已公布的简牍文书有限,但将之与其他简牍资料结合起来考察还是有端倪可寻的。而要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必须搞清楚的,即迁陵县的哪些部门属于京师诸官府的分支机构--都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