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晚清史书编纂体例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北学刊》 邹振环 参加讨论

中国传统历史撰述的题材种类很多,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中有一个概括,称主要的不过五种,即编年体、传记体(即纪传体)、典志体、纪事本末体和记言体[1](P266—267)。18世纪时,章学诚已提出改进历史编撰方法的主张,他认为传统史书占统治地位的纪传体,存在着难以反映史事大势的缺陷,比较可行的史书体例是“仍纪传之体而参本末之法”[2](《答邵二云论修宋史书》)。中国史学在晚清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晚清之际,很多学者认为这些传统史书体例均未能完全承担起表述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的要求。在传统史书体例中尚能接近新史学理想体裁的,梁启超认为:“纪传体以人为主,编年体以年为主,而纪事本末体以事为主,夫欲求史迹之原因结果以为鉴往知来之用,非以事为主不可。故纪事本末体,于吾侪之理想的新史体最为相近,抑亦旧史界进化之极轨也。”[3](P20)随着晚清新式学堂的不断出现,传统的史书体例很难适应近代教育教学之需,于是一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史体——章节体应运而生。关于近代史书体例的更新,刘俐娜《由传统走向现代:论中国史学的转型》一书的第七章有过专门讨论,她指出:“随着西方新史学著作传入和影响扩大,中国学者对选用西方史学著作体例和改造旧史体例产生很大兴趣。在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之时,许多学者借鉴西方新史著的体例撰写中国历史教科书。适应新式学堂所用的历史教材多采用以往没有的新型史书体例。这对传统史书体裁体例的更新,成为新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4](P303)。
    晚清时,西方史学东渐日本和中国,继而在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史译著在中国传播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从史学观念、史书内容到史书表述形式都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如《东西史记和合》带来了中西比较的编年体历史著述;《四裔编年表》传送了一种中西历史时间对照的年表体;《大英国志》展现了世界史中的国别史;《欧洲史略》则给予一种区域性的“洲史”;《防海新论》展示的是一种西方战争实录体;《泰西新史揽要》更是给我们带来了“每百年为一周”的“世纪史”。中国史书编纂体例在此一时期东西史学的影响下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其标志性的应属章节体的采纳。这也是诸多论著中所谓的“新型史书体例”。
    笔者认为,章节体史书在中国的出现是一个过程,且首先由西方传教士将这一史书体例带到中国的,这一点我在《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一书的相关章节中已有阐述①。然而,从西史汉文系统中的出现,到被中国史书编撰者采纳为编纂中国史书的主要形式,期间有一个过程,亦有诸多构成变化的环节。本文拟通过陈述这个过程中的若干重要环节,来说明中国史书编纂体例如何在晚清完成了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
    一、晚清最早出现的卷章段结构的译著《万国通鉴》
    1869年11月28日,美国公理会传教士谢卫楼(Devello Zolotos Sheffield,1841-1913,字锡恩,一作子荣)到达中国,被安排在离北京城东二十余公里的通州传教。1886-1887年,潞河男塾正式改名为潞河中学,学生共计三十名,其中二十六名为住读生,四名走读生,全部都是教徒。谢卫楼自任校长。1892年,该校学生增加到了六十二名,其中有十名据称已有大学程度。他们已经学过了圣经、基督见证、精神哲学、三角、数学、国际公法、政治经济学、地质学、自然地理、世界史和中文学科。所有课程都是通过中文教授,为了做到用中文教授,谢卫楼花了很多时间用中文编写或翻译教科书。1893年,该校又一次改组,正式命名为潞河书院,附设中学和戈登纪念神学院,校长仍由谢卫楼担任。1904年,潞河书院升格为华北协和大学(North China Union College),谢卫楼仍当校长。谢卫楼用中文为潞河学校编写了许多教科书和译著,如《教会史记》(1896年)、《理财学》(1896年)、《是非要义》(1904年)、《心灵学》(1907年)、《政治源流》(1910年)、《圣教史记》(1914年)等②。反映潞河书院教学状况的《潞河书院名册》中记载,直至1880年,潞河中学的课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传统四书五经,“兼学鉴书、古文、时文”;二是学习《圣经》新旧约,“考其事迹,究其蕴蓄”;三是“学西国纲鉴、算法与格致各书”③。其中“鉴书”显然就是指“中国史书”;“考其事迹,究其蕴蓄”,其中包含着与《圣经》有关的历史内容;“西国纲鉴”一课显然是指西方历史。为了让潞河男塾的学生有一部合适的世界历史教科书,谢卫楼在讲授“西国纲鉴”一课之余,以浅近的文言编写了一部《万国通鉴》。
    谢卫楼参照了马礼逊辞典中将history译为“纲鉴”的思路,将世界历史教材译作《万国通鉴》。这是一部参考了许多西方史书而用浅近文言编就的世界历史教科书。目前所知,该书有好几种版本:(1)有英文版权页和谢卫楼英文自序(English Preface),又有赵如光中文序言刻本,赵如光笔述,最后附有中英文人名、地名对照的索引。该版本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美国长老会在上海开设的美华书馆(Shanghai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印行。英文书名为Outlines of General History:In Easy Wen-Li illustrated with Thirteen Large Double-Page Mounted & Colored Maps and in addition an English Index④。(2)仅有赵如光中文序言的版本。后附录“天下六洲图”、“亚细亚”、“欧罗巴洲”、“古希利尼”、“古以大利”等地图十二幅,但无英文版自序和中英人名、地名对照索引。(3)书名题为《万国史论》(又题“历代万国史论”)的戊戌(1898年)中秋杭州石印本。该版卷章段几与上述版本完全相同,只是附图十二幅极为粗糙,同样没有中英文人名、地名索引和英文自序。(4)五卷本,卷首一卷。又,北京国家图书馆另藏有清光绪年间版,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还有上海书局本。日本明治十七年(1884年)有冈千仞训点、四书房发兑的《(订正)万国通鉴》五卷本,该书载有河野通之节译的谢卫楼的英语自序,题为兑设特(即谢卫楼英文名字Devello Zolotos的译音)《万国通鉴英语序》。冈千仞在序中称:“此书成于耶苏教徒,其纪我邦及汉土,极口论驳圣道,特为无谓。唯方今五州普通,各国此书各国讼革,不可不一日讲之。而此书各国理乱兴亡之故,可一览尽其要。其论涉教法,虽属无谓,亦可以观东西风尚之异一至此。诗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余于此书亦云”。(5)福州还出版过该书的节本《(榕腔)万国通鉴》卷一、二,林穆吉译成榕腔、摩嘉立(C.C.Baldwin)修订,福州美华书局1892年出版。该版是以福州方言译出的谢卫楼《万国通史》四卷本中的第一卷和第二卷。
    《万国通鉴》几种版本尽管卷数不一,但核心内容大致相同,章节也基本一致,均采取卷、章、段体的结构,四卷本。前有“引”,分为五论:第一论“亚当至洪水后事”,第二论“洪水后生民度日”,第三论“国度律法与分定人之等次”,第四论“古时敬神之道”,第五论“东方人民居亚细亚大洲”。第一卷“东方国度”共四章:第一章“论中国事略”,分二十五段,第一段“上古开国之事:三皇纪略”,第二十五段为“论大清纪略”,下限讨论到1875年。“论中国事略”外附“儒释道三教说略”。第二章“论蒙古事略”,第三章“论日本国事略”,第四章“论印度事略”,基本上是叙述亚洲主要东方国家的历史。第二卷至第四卷为西方历史。第二卷“西方古世代”分八章,第一章“论犹太国事略”,第二章“论伊及国事略”,第三章“论巴比伦和亚述国事略”,第四章“论玛代国和波斯国事略”,第五章“论腓尼基人事略”,第六章“论喀颓基人事略”,第七章“论希利尼国事略”,第八章“论罗马国事略”。第三卷“西方中世代”分十五章:第一章“论北方苗人迁移之事”,第二章“论东罗马国又名庇三提尼国事略”,第三章“论回回教事略”,第四章“论喀漏芬及岸朝事略”,第五章“论英国事略”,第六章“论日耳曼国事略(撒可森朝、范叩尼亚朝)”,第七章“论天主教出征(又名圣战事略)”,第八章“论日耳曼国事略(侯很斯他分朝、哈配斯布革朝、鲁森布革朝)”,第九章“论法国事略(喀佩献朝、法勒洼朝)”,第十章“论天主教分门与两次大议会事略”,第十一章“论英国事略(接上五章)”,第十二章“论西班牙国事略”,第十三章“论葡萄牙国事略”,第十四章“论土耳其国事略”,第十五章“论中世代风土人情”。第四卷“西方近世代”,分上、下两部分,共计三十一章。第四卷上,十七章:第一章“论在欧罗巴洲数国事体振兴事略”,第二章“论教会更正事略”,第三章“论西班牙与西班牙之属国事略”,第四章“论法国为道战争事略”,第五章“论英国事略”,第六章“论瑞典哪威莲国事略”,第七章“论自更正起百年之间各等学业振兴事略”,第八章“论在日耳曼国三十年战事”,第九章“论英国改变事略”,第十章“论法国事略”,第十一章“论北亚美利加开国事略”,第十二章“论西班牙王位战事”,第十三章“论欧洲北方数国战事”,第十四章“论布国兴盛事略”,第十五章“论英法为争北亚美利加之地战事”,第十六章“论立美国事略”,第十七章“论从法国所出之文字激动多国人心”。该书第四卷上第一章所谓“欧罗巴洲数国事体振兴”,其实就是在说欧洲文艺复兴。第四卷下,共十四章。第十八章“沦裒兰国被他国分据俄与土交战事略”,第十九章“论法国民变事略(接上卷十章)”,第二十章“论英国事略(接上卷九章)”,第二十一章“论法国事略(接十九章)”,第二十二章“论在以大利之地数处小国合为一统事略”,第二十三章“论日耳曼国复兴事略”,第二十四章“论土耳其国事略(接上卷十四章)”,第二十五章“论俄国事略(接十六章)”,第二十六章“希利尼脱离土权成为自主事略”,第二十七章“论美国事略(自洼性吞即位直至现今)”,第二十八章“论默希哥事略”,第二十九章“论南亚美利加各国事略”,第三十章“论亚非利加洲事略”,第三十一章论“格物之学术兴起”。附“论耶稣教之风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