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史为鉴”的对话(5)
宾:看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意义并不具有普遍的必然性。 主:的确如此,不过人类既然生存于历史长河中,看来就只能满足于具有历史性的历史经验教训了。 宾:这样,您就基本上回应了黑氏的上述那一段话了。 主:我对黑氏上述引文所能作的回应就是这些,是否有当?尚希指教。不过,我也知道,问题并未到此为止。 宾:看来您对“以史为鉴”长期怀有的放心不下的情结,还在继续发酵。 主:您说的是。 宾:那么您是怎样想的呢? 主:我想,历史的经验教训的有无及其是否有用,这固然是“以史为鉴”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它只是“以史为鉴”内容的一部分,看来并非其全体。因此,要弄清“以史为鉴”,还得首先从确切把握它的真实含义着手。尊意如何? 宾:也是一法,不妨一试。 主:鉴,就是镜子,“以史为鉴”就是用历史来作镜子反照自己。对吗? 宾:这样说自然是对的。不过听说,您对这一点也有所怀疑了。2007年夏,您到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参加了一个用“以史为鉴”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会上,您只作了短短几分钟的发言,而且只是提了两个问题。有此事吗?您提的问题是什么? 主:确有其事。当时我提了这样两个几乎带有稚气(以下将会说明问题的稚气的)的问题:第一,“以史为鉴”的意思,就是把历史当作镜子来照见自己。不过当我们拿镜子来照自己的时候,那么在镜子里出现的是自己;而我们以史为鉴的时候,那么从作为镜子的史书里看到的却没有自己(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即使有,那也是同名异人),而所见都是他者(前人及前人的事)。这使人怀疑“以史为鉴”这个比喻性的说法的确切性与可能性。第二,“以史为鉴”的“鉴”字原来写作“监”字。据《十三经注疏》本,《诗经》里说周人以殷为鉴的时候一般都作“鉴”,而在《尚书》里则一般都作“监”。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这里的“监”还是作“鉴”用的。“监”的繁体字“盛”,其左上角的“臣”本是眼睛的象形,右上角是“人”,下面是“皿”字上面加“一”(一表示皿中的水),整个字形就表示人用眼睛看器皿中的水,也就是对照盆里的水照见自己。在一时找不到镜子的时候,我们也会在洗脸后从脸盆的水里照照自己,看看自己的脸是否完全洗干净了。器皿中的水的确是可以为鉴(镜)的,不过这种水必须是静止的水。清人许宗彦有《鉴止水斋集》。其取义也是止水可以为鉴。因为止水的表面极其光滑平静,可以代替镜子。至于流水,它就没有止水的上述特点,所以也从来没有人站在江河边上临水照自己的。而历史恰恰是一条后浪推前浪的不断奔腾前进的长江大河,这样看来,历史又如何可以为鉴呢? 宾:看来,您这又是在对自己进行挑战了。 主:其实,这是为了更为彻底地回应有关“以史为鉴”的诸方面的问题。 宾:那您怎么彻底地回应有关“以史为鉴”的诸方面的问题呢?是否可以先从您自己所提的第一个问题开始? 主:我想应该如此吧。不过,这一回让我先向您请教,好吗? 宾:这样也有趣,可以试一试。 主:您确信在照镜子的时候,您在镜子里所见到的确实是您自己吗? 宾:当然是我自己啦。难道我照镜子所见到的倒是您不成? 主:当初我也是这样想的。不然,我怎么会提那样的问题呢?可是当继续想下去的时候,问题就又发生了。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