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新中国史学的发展与成就(三)(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刘新成 刘文明 参加讨论

三、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及展望
    进入新世纪,几乎是不知不觉地,世界历史体系和世界史观突然变成“热门”话题,并持续保持升温态势。翻检近年国内主要史学刊物,有关文章达数十篇之多,2007年在辽宁大学召开的“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建设研讨会”更堪称建国以来有关世界史体系的第三次大讨论。(25)
    回顾共和国建立以来史学理论的发展史,世界史体系方面的讨论往往在通力编纂大部头通史的前后展开,而近年来并没有这等大规模的工程,(26)那么世界史观问题为什么突然变“热”了呢?其原因首先还得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寻找。世纪之交,国人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二三十年的历史,不无骄傲地看到,中国人自己选择的、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一两个世纪以来备受挫伤的自信,又回到国人心中。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高擎“创新”的旗帜主打“中国品牌”,世界历史学科又怎能落后?大声疾呼首先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界的行政领导层。他们说,值此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国人民都需要看到一部体现中国人独到视角的《世界历史》,因此中国人必须“用自己的眼光”,“写出当代中国人对世界历史的新看法”;(27)而当前“我们的世界史学科已经具备了在新世纪进一步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那就是,说我们自己的话,写我们自己的书,形成我们自己的学术流派--中国学派”。(28)世界史学者自身也展示了对时代使命的充分自觉。他们或从当今世界多元构成、资源紧缺、“普世行为准则”尚未建立等特征出发,提醒世界史研究者关注“当代背景”,(29)或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中受到启发,为世界史研究提出新的“命题”。(30)所有这些呼吁与认识都表达了对繁荣中国世界史学的期盼,而期盼愈殷切,“当前史学界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理论思维贫乏的趋势”(31)愈发突显。
    有关“全球史观”的讨论也是触发“体系热”的一个原因。有学者通过对源自美国的“全球史观”的认真考察,指出对“全球史观”的理解不应停留或仅限于对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一书的理解,全球史观的基本立场也不像“站在月球之上”那样简单,甚至“世界横向联系”也不能代表全球史观的全部。他们认为,全球史观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产生广泛影响,其理论外延不断拓展而且至今仍在进行,全球史观将“互动”视为人类社会发展机制基本要素的理念,对“欧洲中心论”的颠覆,将气候、环境、一切生物和微生物统一纳入人类“生态圈”来考察的尝试,以及其高度交叉的学科性质,还留给我们许多认识的空间。(32)2004年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世界通史教学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了250余名学者,足见大家对“全球史观”的浓厚兴趣。
    另一个“触媒”,是一些卓有成就的学者在长期从事微观、中观研究之后开始进行宏观思考,近年来比较集中地发表了他们的思考结果。齐世荣教授在回顾中外世界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世界史不仅应该编写而且可以编写,但只要编写世界史,就“不能不建立一个体系”,尽管构建体系殊非易事,但他鼓励中国学者“知难而进”。(33)马克垚教授则精辟分析了中外各种世界史观的得失,然后指出,迄今为止,世界史的话语系统是西方独家创立的,所以对中国世界史学者来说,“我们还只有一种历史理论,这种理论是来源于西方的”,再加上我们对非欧洲国家的历史还研究得很不充分,所以“我们现在写出来的世界史,可以说还是一种准世界史”,真正克服“欧洲中心论”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34)彭树智教授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总结文明交往的历史”,因而推出别具一格的“文明交往史”体系。(35)钱乘旦教授提出,既然现代化是近现代所有国家都卷入其中的一大潮流,既然现代化研究最符合中国目前发展阶段的现实需要,既然“体系是筛选历史的标准”,我们就应该“以现代化为主线建立世界近现代史体系”。(36)而俞金尧教授则坚持认为“从唯物史观来看,世界历史其实并不深奥”,“人类历史首要和基本的过程就是一个生产的过程,而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所以应该按照生产方式相对稳定的社会形态来建设体系,“世界近代史”的准确定位仍然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37)
    仅最近一年,中国几家最有影响的史学刊物就相继刊出讨论世界史体系的综述文章。(38)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各种不同意见都得到比较充分的表达,而同时也都遇到不同程度的质疑。这说明,一个真正的学术争鸣氛围正在形成,这是在我国历史学界乃至社会科学界颇为难得的局面。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为了维持好这一局面,并且逐渐把讨论引向深入,以便为最终建立中国特色的世界历史体系打好基础,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是应该值得注意的。
    第一,要真正贯彻思想解放的方针。我国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史已经表明,只有思想解放,理论才能有所进步,只有理论创新才能整体推动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第二,要坚持对宏观世界史的理论思考。宏观理论不仅影响我国世界史研究走向,而且在我国教育体制下,还将影响今后几代人的世界史理念,影响至为深远。第三,宏观研究要建立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并且具有跨学科的视野。美国的全球史发展历程表明,若没有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生态学、女性学等多种社会科学学科所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若不是历史学家进行跨学科研究,若没有广泛的区域研究做基础,全球史观是不可能形成的。第四,中国的世界史学者必须加强中国史修养,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没有雷海宗那样的国学功底就会在西学的冲击下失去辨别力;没有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就失去了对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不了解中国特色,如何追求中国特色的世界历史体系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