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史学的发展与成就(三)(5)
(28)武寅:《世界史的学科定位与发展方向》,《世界历史》2003年第1期,第7页。 (29)陈志强:《世界史研究的当代背景》,《史学集刊》2004年第3期,第89-94页。 (30)向荣:《世界史与和谐世界》,《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第41-45页。 (31)高翔研究员语。参见韩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学科体系:争辩与思考--“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建设研讨会”学术观点述评》,《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第199页。 (32)参见刘新成:《值得关注的全球史》,《光明日报》2006年6月26日,第11版;《全球史观与近代早期世界史的编纂》,《世界历史》2006年第1期,第39-46页;《新全球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序言”,第5-11页。本特利、曼宁、徐洛、刘新成:《在互动中建构世界历史》,《光明日报》2009年2月17日,第12版。 (33)齐世荣:《世界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第224、225页。 (34)马克垚:《困境与反思:“欧洲中心论”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历史研究》2006年第3期,第3-22页。 (35)彭树智:《论人类的文明交往》,《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第1期,第5-18页。 (36)参见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历史教学》2001年第2期,第510页;《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世界历史》2003年第3期,第2-11页;《现代化研究与中国的世界史学科》,《世界历史》2006年第6期,第108-116页;《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第34-36页。钱乘旦、王宇博:《换个角度看历史:现代化与世界近现代史学科体系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 (37)俞金尧:《什么是“世界历史”及如何构建世界史体系》,《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第31-33页;《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世界历史》2000年第6期,第95-104页。 (38)韩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学科体系:争辩与思考--“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建设研讨会”学术观点述评》,《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第199-203页;俞金尧、钱乘旦、李世安、陈志强、向荣、包伟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体系》,《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第31-48页;陈晓律、于文杰:《谈构建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2期,第121-128页;张海鹏:《世界历史与世界史理论体系》,《史学史研究》2009年第1期,第75-77页;其他综述文章还有毛锐、李洪峰:《21世纪我国学术界对世界史体系问题的反思》,《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第22-25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