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社会信息化史的五波重大变革及随之而来的发展表明:1)人类社会的信息流动,经历了由“点”(发送与接收这两个端点)到“线”(一系列的中继站点)再到“面”(通讯网络),进而发展到今日能够通过辐射状、多层面、立体交叉式的综合网络系统(海底电缆网、无线广播/通讯网、轨道同步卫星广播/通讯/定位网、计算机有线/无线国际互联网、……)实现其最终对整个地球的全面覆盖性质的快速流动,这一发展演进和扩散开来的过程,凸显出熵增的平衡态规律所起的支配作用。2)人类社会的信息在全球的流动,是以人口的全球流动和物质的全球流动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为前提和基础的。倘若没有人口通过流动散布到世界各地,间距不断扩大的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两个或多个乃至N个端点的分布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或形成;倘若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促成的物质向世界各地的扩散/流动,人与人之间任何远距离的信息流动(沟通)都将无法实现,信息的全球流动更是无从谈起。反之,亦由于信息流动方便了远距离沟通、交流和经贸信息的交换,使得社会时空在信息层面被大大压缩,从而促进了人口和物质的全球流动。 综上所述,就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研究中的社会时空压缩、信息的客观存在及其同历史学主客体关系、人类和环境互动等基本理论问题加以跨学科思考,应当能令我们对世界历史进程中存在的全球化现象--不论广义还是狭义,有了全新且更为深刻地认识: 第一,三种类型即人口、物质和信息的全球流动平衡态趋向,共同组合成为地球上物质与生命演化的最基本的脉动,而如此之脉动,当然构成人类社会得以演化和不断发展的基础。 第二,人类社会在全球的演化与发展,由于受到熵增这一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支配,其具体呈现的整体性趋向,实质都是在把局部的问题全局化;个别的问题普遍化;个性的问题共性化;多重的问题单一化;从而使得地球上任何一个领域里的任何一个微小的局部,都同全球的整体命运紧密而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 第三,全球化是从局部走向全局的均衡化或均质化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令过去的人类将人口散布到世界各地,足迹踏遍全球,甚至还让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现代化,也呈现出全球趋同的走势。并且同时发生着的还有,使全球的资源趋于同步消耗,如动植物物种的大量消弭、化石燃料储量的普遍快速减少,等等;全球的生态环境趋于同步恶化,如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的全球化、传染性疾病或污染引发的毒理性疾病的全球化……事实上,整个人类社会各类问题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均让地球上的多样性--不论是生物的还是社会文化的(广义层面如种族、民族、地域、历史),陷入濒危的境地。 总而言之,21世纪的人类正面临着地球生态危机。在此时代背景下,就世界历史上的关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全球化进程等,展开规律性等宏观层面探索之时,尝试将跨学科的思维、方法、手段和成果整合到史学研究领域,对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把握历史,应该说具有特殊意义。 注释: ①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26、27、29页。 ②“熵”(Entropy)概念由德国物理学家R.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于1850年首次提出。"entropy",Encyclopdia Britannica.Encyclopdia Britannica 2009 Ultimate Reference Suite.Chicago:Encyclopdia Britannica,2009. ③J.里夫金、T.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吕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9-30页。 ④J.里夫金、T.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吕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3-4页。 ⑤⑥⑦⑧⑨伊·普里戈金、伊·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41、41、28、46、29页。 ⑩人类起源问题目前尚无定论,学术界至今仍存多种假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两大截然不同的观点:1)人类走出非洲假说;2)多中心起源假说。笔者赞同走出非洲说。 (11)“泛亚SNP计划”(Pan-Asian SNP Consortium)是一个由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里的亚洲国家科学家联合进行的大型国际合作研究计划,首要目标之一在于解决与亚洲人群历史和复杂疾病研究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截至2009年底,参加该项目的科学家已达90多位,分别来自中国、中国台湾、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10个亚洲国家和地区。计划中关键性质的研究对象SNP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mucleotide polymorphism),主要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属人类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基因组当中。 (12)(13)(14)The Hugo Pan-Asian SNP Consortium,et al.,Mapping Human Genetic Diversity in Asia,Science,Vol.326,11 December 2009,pp.1541,1544,1543、1544、1545. (15)(19)伊·普里戈金、伊·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8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