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缅甸将日军进犯的1941年底至日军向联军投降的1945年8月这段期间称为“日本时代”(Gyapan Khit)。本文将主要根据缅甸方面的资料,对日本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们或接近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们的动向进行探讨。 资料方面有3个问题。首先是数量少。尤其是在这个时代的、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在内的民族主义者当中,代表并领导了各自势力的德钦昂山和德钦梭这两位重要人物所写的文献极少。因此必须依靠其他人的记录。这样就出现了第二个问题。参加反英运动、反日地下活动及反日叛乱的人们的手记和回忆录等不少,但主张自己观点的正当性和树碑立传的记录很多,其中没有把握整体情况的记录特别多,很难作为资料使用。第三个是与该时代和现体制相关的问题。1962年以来的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奈温所主导的“缅甸社会主义路线”堪称长命。其执行者是缅甸政府军。从缅甸政府军将其纪念日Tatmadaw Ney定为对日起义的1945年3月27日可以知道,该军在人员上和组织上都是BIA(缅甸独立义勇军)和BDA(缅甸国防军)的直系部队。况且奈温是创设BIA的核心人物“三十志士”(Yebaw Thongyeik)之一,对日起义时任前线司令官。在有关历史和政治的出版物成稿时就必须得到政府批准的今天,关于奈温个人和政府军前身BIA、BDA的记述多多少少不得不接受现体制的“正史”观。 不用说,该“正史”容易主张现在权力的核心--政府军行动的一贯正确性,对其他势力(当时是政府军外部的抗日势力)则采取过低评价的态度。笔者认为由此可以对日本人为什么要根据缅甸的资料探讨缅甸的历史这一疑问做出一个回答。 另一个必须说明的是标题所说的“左翼”或其范围。如后文所述,本文很难对日本进犯前或占领期间作为左翼的意识形态集团的动向加以定位。左翼组织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稍显模糊的团体。进一步说,是具有左翼思想的人们和集团参加了为独立这个大目标开展运动的大集团的一部分。该大集团在战前是我缅人协会(德钦党),战时是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AFPFL)。在这些组织中,可以划分右翼和非左翼,但未必能分得清楚。当然,也有动摇的人们和进出的集团。如果考虑到这些情况,标题所说的“左翼”也许应该说是以独立为目标的各种势力中的左翼或学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集团。 一。 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左翼势力 1939年9月欧洲即将燃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之前,在英国殖民地下的缅甸,民族主义运动出现了空前的高涨。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自信的缅甸民族主义势力一边注视欧洲战线的变化,一边提出“英国的困难是缅甸的机会”,朝着似乎更为现实的独立这一大目标,组织了核心的运动。 1938年12月至1939年3月期间展开的反英运动称为1300年大暴动(缅甸年历)。被捕者超过了2000人,死者31人。该大暴动因缅甸中部油田地区的英国缅甸石油公司(BOC)工人要求改善待遇而起。属于我缅人协会的青年和学生们开始声援石油工人朝着仰光进行大规模游行,农民们也在各地提出了减免佃租等要求。结果,这场斗争受到了镇压,但1300年大暴动毕竟是独立斗争的先驱,人们将其总结如下: (1)工人、农民、学生们所进行的政治性很高的斗争,是独立斗争的先驱;(2)广泛的人们通过实践学会了政治斗争;(3)经历了罢工的不少人后来被培养成为各个领域的领导人;(4)形成了独立斗争的“核心”;(5)工人、农民、学生的共同斗争显示了将来的统一战线的前景。 以上是现时的总结和评价。1939年缅甸民族主义者势力以这次大暴动为开端,采取了一些指明其后独立斗争路线的明确对策。大体说来,是武装必然论的兴起和共产主义理论的消化及对该理论的依赖。 正如其名称所示,1938年至1939年领导了大规模群众斗争的我缅人协会是民族主义者的团体。它于1930年5月成立,初期就开展了一边高唱“缅人”之歌,一边走遍全国各地鼓舞人们爱国之心的活动。 曾任总理的当时进步的缅甸人代表巴莫博士对反对自己的势力我缅人协会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他们大多数人读过英国左翼--书籍俱乐部的出版物,读过马克思主义的文献及从爱尔兰辛芬党的书到中国的孙文著作等各种各样的革命文献”。“……从君主主义到民族主义者、费边式的社会主义者、某种共产主义者、平凡的机会主义者、煽动者都混在一起,唱同一首歌,喊同一个口号”。 对英国渐进的扩大自治路线不够满意的我缅人协会的年轻领导人们同时对巴莫所指出的自己的体制也表示不满,便试图设立战斗的组织。 1939年,我缅人协会总书记德钦昂山出于这种反省或不满,为了进行独立、解放的斗争,开始考虑采纳左翼理论。实际上,在第三国际的建立缅甸共产党的指示下,通过与赴缅的印度共产党达斯·古普塔的接触,缅甸已形成了最初的共产党组织。与达斯·古普塔接触是昂山、德钦梭等我缅人协会的年轻领导人团体和以前就与印度共产党保持关系的在缅印度人戈歇尔(音译)等的团体。这样,1939年8月15日,在仰光市成立了缅甸最初的共产党组织。总书记是昂山,群众运动负责人是德钦梭,负责组织工作的是戈歇尔,负责学生工作的是巴亨、负责财政的是德钦拉佩(后来的三十志士之一波莱雅)。参与准备的登佩、觉盛、丹东(后来的缅共总书记)这3人因各自的原因并没有加入领导班子。 这样诞生的共产党组织并不能实行作为一个党的任何活动。昂山之兄昂丹如是说:“……说昂山是共产党的先驱也没有错。但在英国的统治下共产党未能得到承认,而且(昂山等主要成员)必须全力以赴地从事我缅人协会的工作,因此实质上的共产党并没有形成”。 初期的共产党说起来是我缅人协会内的一个小组。虽然没有党的活动,但通过个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发扬光大。这与其说是作为哲学、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不如说是作为用于独立、解放的有力武器。因为当时形势逼人。 1940年5月的第一周,在礁拉瓦底举行了我缅人协会总部派的活动人员会议(这时我缅人协会分裂为两派,总部派是以民族诗人德钦哥都迈为首的昂山、德钦梭、巴亨等人的团体;另一派是德钦巴盛、吞屋派。昂山、吞屋等成为“三十志士”的时期,1941年底双方同意进行共同斗争)。在该会议上,通过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决定:对英国的战争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与巴莫博士一派结成自由集团,进行以完全独立为目标的活动;进而组织广泛的群众;为了进行独立斗争,让农民、工人手握武器。 具有特征的是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在缅甸人基本上没有成为殖民地正规军的缅甸,掌握武器是极为困难的。这个时代已经存在的私人军队、我缅人协会的Letyone Tat及其兄弟组织--全缅学生联合会的Thanmani Tat避开英殖民政府的监督进行了秘密军事训练。1940年中部城市明建的学生联盟主席Chit Kaung在回忆录中记述道:“……秘密军事训练以Letyone Tat士兵教导Thanmani Tat士兵的形式进行,为反英武装斗争进行了准备”。 无疑,仅靠这种程度的武器和私人军队无法对抗英军。于是,我缅人协会的领导层中便出现了应该接受外国援助的意见。对于开始采取收集武器、进行武装训练等非法路线的我缅人协会,英国当局将其大多数领导人作为政治犯投入监狱,与外国势力接触、要求援助等措施对缅甸的民族主义者来说已成为现实的课题。
(责任编辑:admin) |